爱情是一场绑架案,我们每人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劳动日》
最近想放松,说看点动作片,但年纪大了,发现自己有时对那些快节奏的动作片已经不那么感冒了,更想看一些舒缓的,所以就选择了《劳动日》。
电影的故事是一个单身妈妈阿黛尔,在和儿子逛超市时,被逃狱的男主角弗兰克胁迫,一起回了家,弗兰克决定在这个家里躲避警察,可在双方的接触当中,阿黛尔爱上了深沉、顾家的弗兰克,甚至想和他一起逃离美国,但最终弗兰克还是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弗兰克和阿黛尔。
这样一个故事,这样的身份,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可能有人不知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什么,大致就是和绑架自己的罪犯接触时间长了,爱上了绑架犯,甚至协助其犯罪。
这其实是一种不难理解的心理,就好像爱情歌曲里经常会唱到的,不要在我脆弱的时候说爱我,人在脆弱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被情感趁虚而入的,这些跑进心理的情感,有些是真诚的,有些则是虚伪的,这也是为啥会有这么一句歌词。
弗兰克以儿子威胁阿黛尔,强行跟她回家躲避追捕。
被绑架的人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并且孤独无依,这时别人一点一滴的好,都可能瞬速占领被绑架者的内心,让他或者她产生依赖和好感,不论这个别人到底是不是加害者。
先说回电影,不过这里的女主角其实并不那么符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主要是阿黛尔并不是因为被绑架而变得脆弱,更多的是因为自身经历,她在生第二胎的时候,流产了许多次,还和丈夫离婚,独自带着一个儿子亨利居住,她自身的痛苦经历导致她不敢和人接触。
经历了四次怀孕和流产,生出来一个死婴。
男主角弗兰克也是冤大头,被妻子带绿帽子,还养了别人的孩子,最终妻子准备再出去浪的时候,他推了妻子一把,妻子就这么死了……楼上的孩子也被浴缸里忘记关的水淹死了,弗兰克这个运气也算坏到家了,一判就是十八年。其实弗兰克是个顾家的男人,回忆当中,抱着孩子的永远是他,在家里带孩子的也永远是他,他根本就是被前妻利用一溜够。
妻子当年迫不及待地扑上来只是为了给肚子里的孩子,找个替代的爸爸吧。
所以当阿黛尔遇见弗兰克时,比起弗兰克带来的危险,他身为男性的那一面和自身成熟的魅力更让阿黛尔着迷(黑帮大哥从不缺媳妇有一个原因就在这里)。
弗兰克会做工序非常复杂的派,弗兰克对家庭的照顾正是阿黛尔最想要的
这个电影是讲爱情的,整体情节比较温情,没什么太多离奇得转折,或许也正适合我现在这个心态和年纪,经不起过度折腾了,电影结尾也算是个好结局,其实可以讲得不多。那我就结合绑架外加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来说说,现实当中真正的爱情。
现实里,除非两个人都很温和,都对这个世界坦然处之,并且有大量时间相互在一起,否则我们如今社会里的爱情还是更像一出绑架游戏,一出情感上的博弈。
东野圭吾有一本书就叫绑架游戏
刚才说起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最后,说了一点,就是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加害者,被绑架者的心理都容易因为一点一滴的好而产生依赖和好感。而我以前还写过这样一句话,当你选择真心爱一个人的时候,那这个人就成了这个世界上最轻易,也最能伤害你的那个人。
和别人同样的一句批评,别人对你是五点伤害,在她或者他那里可能就是一百点,这就是爱情带来的魔力,但反过来鼓励也同样会有加成效果。
可尤其是相爱之初,关系不够稳定时,轻微的负面情绪,都会搅动当局者的内心,产生莫大的痛苦,殊不知这就和绑架是类似的,你的心,已经被你爱的人“绑”走了。
在爱情里,你最大的负面情绪肯定来自对方,而越是消沉,你就越是脆弱,便会像绑架案当中的被害者一样,会不自觉地放大对方的优点和好(比如恋爱当中,对方对你10分好,才能确定是喜欢你的,但这时你会觉得对你1分好就是10分钟好,这样的心理状态非常容易上当受骗),甚至直接在心中美化对方。因为在爱情的世界里,只要你不花心,其实等于,整个世界里就只有绑架者和被害者。
不要过度美化对方,是爱情当中不会输得很惨的要领。
人脆弱的时候需要依靠,人痛苦的时候需要安慰,可如果整个世界只有两个人,那你除了依靠对方之外,还有别的路可以选吗?
所以爱情当中的盲目大多时候也在这类自愿的绑架案里萌生,男看不清女,女看不清男,为什么看起来那些花心的人总能取胜,那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被绑架,他们的世界里,他们的心中不止你一个人,他们并没有全心去爱一个人。
今天说了点腹黑,也不是鼓励大家花心,只是提供一种心理脉络,帮助自控与思考,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