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易经残卷·蛊》中古虞夏时代(草稿)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文言:(原缺)
蛊:原本挺好的东西,它生虫了,坏了。这里指事情不对劲,人们应用的这些准则有毛病。《序卦》“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以喜随人者,迎其所好也,从人者也,非大臣也。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绝对不会迎其所好以喜随人焉!有事者,认为像这样按照别人的意思做事的行为是正确的,没有什么不好。
先甲三日:先,这里指那些好的,还没有生虫的。甲,包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东西。例如种子的外皮,士兵的盔甲。三日,卿相也。王,一日也。公侯,二日也。卿相,三日也。卿相是主要的办事人员,左膀右臂也。“先甲三日”, 假之也,挂羊头卖狗肉。利用佗们来传播圣哲之道。《丰》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贤者借助这些手下兴利除弊,为万民谋福也。
后甲三日:后,原本挺好的东西,它生虫了,坏了。蛊也。与“先甲三日”对文,同样也是利用佗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自私者也。善人少,而不善人多,故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这世道佗就是这样的,没办法。
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说的是执政阶层不断增强着自己手中的权力,同时也在不断地要求民众们要顺从听话,不可违法乱纪。执政们的这套说辞进入民众的心里,并在佗们的心里扎下了根。这就是这里的这个“蛊”字的意思。由于民众们跟着这些有所缺憾的人人云亦云,没有那种自主精神,为此社会上的那些精英们在努力地提振着民众们的素质,让佗们能够明辨是非。
终则有始: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指导思想是不可或缺的这么一种东西,旧有的准则崩溃,就会有新的准则接替佗原有的位置。不破不立也。
天行:天行,乾也。这里指乾道。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文言:(原缺)
干:主体。这里指的是以“仁义”为核心的主导言行准则,也就是君子之道。
其先人的这种随顺行为虽得到了好评,但是佗们并非全对。面对这些事情,也不考虑先辈的对错,拿过来就照着前人的样子做。结果呢,那个结果虽然有点不尽人意,不过人们并没有怪罪佗的意思,还纷纷赞美佗的先辈们是合格的榜样。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佗开始思索这些言行,以补救自己的过失,经过改正,终于成为可以信赖的贤者。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文言:(原缺)
不可贞:虽非苦节,但是这种随顺仍旧要不得,是以唐尧哀之。
得中道:仁义之道也,遵纪守法者也。
事实上,太过安静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故曰“蛊”。 是以“君子以振民育德”。治病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文言:(原缺)
同《初六》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初六发现问题后,予以了改正,佗完善了自己,故而“终吉”。而这里这位则没有进取,任人说三道四。《论语》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文言:(原缺)
不求上进,依样画葫芦。前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文言:(原缺)
该顺从时顺从,必有誉。不该顺从时顺从,必有讥讽。用誉者,舍逆取顺,承以德也。
《六五》贤哉?! 肯于动脑,区别对待。只用好的,不一刀切。贤哉?! 武王、周公之流也。蛊而有誉,聪不明也。呜呼哀哉!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文言:(原缺)
言事情不对劲,那些都是假仁假义,因此不肯与之共事。伯夷、叔齐者也。有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