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被欺负怎么办?尹建莉:受气包是从家庭里带出来的受气相

网上有人提问:「孩子总是被欺负,如何培养他的“狼性”?」
都说婴儿生出时如一张白纸,作画的是父母。
纵使有天性使然的说法,但更多权威的教育专家们都一再告诉我们:
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等的养成,都与他成长的环境(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间的相处模式等)密切相关。
因此,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有类似困惑的家长们思考几个问题:
1、你们的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夫妻之间)相处融洽吗?
2、在遇到意见分歧时,你们通常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
3、孩子在家庭中大多数时候,被无条件赞美?被打压贬低?还是被漠视?
总是被欺负的孩子,一般有以下几种:

1、窝里横,外面怂

朋友贞贞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温顺少言,小儿子却是十足的小霸王,一言九鼎、唯我独尊。
好几次,我们登门拜访,按了门铃,隔着门都听到已经8岁的小少爷尖锐的叫喊声:“谁也不准开,只有我可以开门。”
然后便是家中大人宠溺的声音:“那你快一点嘛!”
家长竟然屡屡顺从地将一众朋友晾在门外等着。
有一次,门被直接打开了,我一只脚已经迈进门内,小少爷满脸不悦地冲过来,叫嚣着将我推出来,砰地一声关上了门,隔门喊道:“现在你可以敲门了!”
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他还总是和哥哥争食,哥哥的书和文具,无论他需不需要,也必定要争来一份,否则就不依不挠。
贞贞说:“弟弟一出生就在竞争环境里,所以他很有竞争意识,我会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有次我们几个家庭聚餐,小少爷率先站到椅子上,要求大家按他的指点排座位,开席后每上一道菜,必须让他吃第一口(当然是由奶奶帮忙夹了喂到他嘴里),否则就要闹。
如此“盛况”,贞贞夫妻俩羞怯不已,刚板起脸想教育孩子,还未及发作,奶奶连忙一顿护短,顺便对小少爷一顿连夸带哄,带他乐滋滋地出去买礼物了。
“弟弟太坏了,唉!”贞贞说。
小卉心直口快:“都是你们惯出来的。”
作为十几年的老朋友,我们自是心知肚明,平日也没少提醒她注意教育问题,然而并没什么用。
“别看他在家这么坏,到学校里可懂事了,老师说他从不欺负小朋友。”贞贞辩解道。
小卉还想开口,我拉了拉她的衣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们并非好为人师,但对她家的情况也忍不住多次提醒,事实证明,你真的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后来有一次,奶奶气势汹汹地要去找同学家长理论,据说是对方的孩子不止一次欺负了小少爷,之前孩子都瞒着没说,直到这次她帮孩子洗澡时发现身上带伤,反复追问之下才了解真相。
“我一直以为,他不欺负别人都不错了,想不到他竟会被别人欺负。”贞贞婆婆说。
其实,我真的不感到意外!
在这个家庭里,奶奶强势,且毫无底线和原则地溺爱小宝,给予孩子众星捧月般礼遇,孩子未习得人际交往的界限感,习惯了予取予求,一旦不愿望不被满足,便嚎啕大哭、撒泼打滚,有时生气狠了甚至会打动手打长辈,目无尊长。
爸爸妈妈也不是不想管,但是在长期的“争斗”中,从来没有赢过奶奶的权威,于是为了“家和万事兴”,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霸王”初到外面当然免不了作威作福,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完全不是他所熟悉的“天下”,没有人会无条件礼让他,不仅如此,一些更强壮、更蛮横的孩子很快让他认清了现实。
在没人撑腰的时候,他渐渐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捡软柿子捏,遇到更强者便秒怂。

2、生性自卑、软弱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自卑,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想法。
在家里,他们温顺乖巧,对父母言听计从;
在外面,遇到蛮横的孩子,他们一味退让。
很不幸,贞贞的大儿子就是这样的讨好型人格。面对欺凌,他们选择逆来顺受,有些甚至怀疑是自己不够好,才招致欺负,越发不敢反抗。
大宝也曾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然而弟弟出生后,他直接被“废黜”,渐渐地养成了阴郁少言的个性。大宝学习成绩一般,在无数个鸡飞狗跳的日日夜夜后,他曾偷偷问奶奶:我到底是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
我的孩子曾对我说,觉得大宝哥哥很没有安全感,“他跟我说,他曾经发烧38度,选择自己吃退烧药也没有告诉父母,他说因为说了也没用。”
大宝太缺乏关注了,太缺爱了,他自卑地怀疑自己是父母捡来的孩子,在家里谨小慎微,害怕犯错后要面对的狂风暴雨。
尹建莉曾说过,受气包是从家庭里带出来的受气相。受气相使他很容易被霸凌者挑上。
尹建莉曾在小学工作,有一个学生因为在原来的学校饱受同学欺负,因而转学到她的班上。令她感到奇怪的是,没过多久,这位学生又重新成为班上被欺负的那个孩子。
她观察到这个孩子只要和同学玩,总是一副讨好状,显得很没自信,即使这样,也不遭同学待见。
后来她发现,这个孩子是单亲家庭(由父亲抚养),父亲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以爱之名强势控制、压制孩子。
尹建莉说:而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如果害怕孩子出去受气,那么在家庭生活中也千万别给他气受;如果害怕孩子出去欺负别的小朋友,那你也别欺负他。

3、其他情况

有些孩子先天比一般孩子孱弱,或是外形上有异常人之处,或是性格“特殊”等,则相对更容易招致欺凌者的注意。
父母应该鼓励并带领孩子多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不但能让孩子的生命质量更高,强健的体魄也能令他更加自信。
我小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皮肤黝黑,常常被一些爱恶作剧的男生开玩笑、起外号,说她长得像煤球,说她是女版包公。
刚开始她生气地跟这些男生吵架、打架,结果却招致更多的冷嘲热讽。
后来她变了,再被嘲笑,她不急不恼,但勇敢地瞪回去,渐渐地,那些坏孩子觉得无趣,也就不再盯着她了,而她凭借自己的勤奋,成绩名列前茅,让不少之前欺负过她的人刮目相看。
有些“特殊”是天生的,我们无法选择,但是却可以选择不避讳,教孩子勇敢面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正如李嫣,在父母的爱的滋养下,她不但没有因先天的特殊而自卑,反而更加独立、自信。
陶虹女儿也曾被嘲笑长得丑,她很苦恼。
陶虹平静问她:“那你觉得自己丑吗?”
女儿说:“我不丑。”
陶虹又问:“那你觉得自己漂亮吗?”
女儿说:“我长得漂亮。”
陶虹说:“女儿啊,你长得不丑,你长得也不漂亮,但你长得独一无二。”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不轻易被他人的言行所左右,这是一个智慧的母亲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总结

虽然以上情况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情况,如果孩子常常被欺负,那么他们之间一定有些共同之处,因为霸凌是分对象的:
那些没有反抗精神,自尊心比较低,看上去阴沉而令人不悦的人,他们是大部分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他们用“顺从”,教会了别人用那种方式去对待他们自己。
所以,如果孩子总是被欺负,我想需要家长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源头上解决孩子的底气:
❁ 尊重、认同、接纳和信任,是滋养孩子,让孩子自信的四大养分;
❁ 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令孩子有安全感,有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底气;
❁ 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孩子利用大人的矛盾与分歧,钻空子、狐假虎威;
❁ 子女教育,原则上应该以父母为主,强势的爷爷奶奶们请退位,别再越俎代庖,用溺爱害了孙儿辈。
❁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写在最后
迈克尔·汤普森曾在书中写道,一个与父母关系亲密稳固的孩子会拥有这些特质:
能享受他人的陪伴、能遵守先来后到的规矩、能与别人分享与合作、有同理心和自控力、能读懂他人的情绪、信任他人、相信自己会被挂念……
而有社交障碍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与父母的关系出了问题——孩子与孩子的关系,是由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决定的。
愿与天下父母共勉!

感谢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