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邦翰墨……甘肃书法现状

(一次论坛上的发言稿前半部分)

综合来讲,甘肃的书法现状,缺少痴迷书法又钻研极深的人才,缺乏有理论素养又有创作能力的作者。缺少有高度和深度的研究论文,特别是缺少具有历史观能切中时弊的批判性论文。理论在空谈,自说自话,缺少创作体会,或太单一太单薄。实践者又不屑于理论,缺少理论支撑,自个儿写着,缺乏方向,缺乏远见,缺乏高度。不研究历史,不懂历史,不懂理论,不论做什么都容易盲目。理论盲目,则与实践脱节,没有创见,起不到警示、思考的作用。实践盲目,则无方向,一味模仿和跟风。不能盲目自信到像有博士说自己的作品“即便挂在徐渭傅山边上也不会逊色”。目前认为甘肃是书法大省,大概是基于甘肃爱好书法的人口多,展览参加者众,各种大展入展人多,这样一些因素。但这说明不了问题,关键是甘肃没有创作或理论上顶尖的人才,有了别人也不认,没有整体团结气氛,也没有顶尖人才引领影响。

一是书法教育源头上没有高端的立意。培训机构和老师良莠不齐,普遍缺少深度研究,以考试为目的。一起步就决定了不可能有高级的晋升,起步要从横平竖直做起,但思想不能停留在写端正字这种很平素很通俗的美学阶段。老师不断让学生把汉字写好写端正写漂亮,然后进阶书法,但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字才能称为艺术,也不告诉从字到艺术要走什么样的路。写毛笔字与书法是紧密相联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这是不用多讲的。但如何从思维的深处把写毛笔字升华为书法艺术,不是谁都可以办得到的,更何况要让书法走向市场,要卖钱,要讨别人喜欢,要成名成家,书法家们的内心是十分复杂的、纠结的、矛盾的,不是说处理好就能处理好的。从实践中一点点进行探索和努力才是最具实效的。空洞的说教总是占有话语的绝大部分空间。什么功夫在书外,什么要有综合修养,什么要人品为上,什么要有思想,唯独不知道怎么从一点一滴上从写字过渡到艺术。这就是为什么太多的人一生无法进入书法艺术的堂奥,为什么跟随名家而无法得其真谛。儿童书法教学大多都是教写大楷字,再高一些的也好不到那里去。教学大而化之的太多,言之无物的太多,学生无法从一开始领悟到书法艺术的高端境界。把漫长的时间花在了无意义的重复上,有灵性者自悟而成就艺术,无灵性者一生不得登堂入室。听听各种研讨会上,有的是陈词滥调,有的是空洞无味,有的是言之无物,有的是无的放矢,往往让坐着听的听众内心生出不悦和恶心。不要以为有了高等教育就能培养出高等级的人才。书法家不专心读书而热衷于听讲座,哪有捷径啊,听那些文采飞扬的讲座只是浪费生命,扰乱思绪。

二是技法无法深入和升华。书法停留在写字阶段,即使纵横飞扬,也缺少整体性、通畅性,缺少笔墨和空间的内在联系,裁掉一截一样,取掉一部分一样,不能做到不可或缺,更谈不上独一无二。运笔要么简单地平、实、光、匀,要么简单地刷、扫、擦、戳,转折之处不会内含,不会转锋,一味地折笔。技法缺少纯度,气质显得混浊。补笔,重描,这些习气学得非常快,快速传播,缺少瞬间的笔墨驾驭能力,对自己热爱的书法创作没有信心。甚至书写时刻意展示自己的习气,把投入全部内心情感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的书法艺术创作变成炫耀和演出,这是典型的内心虚伪和虚弱的表现。不理解王羲之,不理解颜真卿,更不理解徐生翁、王蘧常。书法艺术不深入内心,不投入专注,如何能够感染别人,达到至高境界只能是痴人说梦。

三是书法艺术认识的狭隘。书法见识的短视,盲目跟风,像墙头草一样,没有主见,没有洞见,结果是总觉得名家名人说得好写得好,总要进京,总是拜倒在名声的脚下,腰不直,何以为艺?甘肃书法的书法家以前是无视本地丰富的书法资源,舍近求远,舍本逐末,跟着别人跑。近几年又一窝蜂地学习敦煌遗书书法、汉简书法,可是学的只是皮毛,取法的是最形式化、最简单的那部分,把最刻板最无趣的当精品,看不懂精华,不识敦煌遗书书法、汉简书法中天真烂漫、质朴苍茫的那部分。

四是理论研究水平不高。书法理论以整理资料型占了主要部分,缺少有高度、有深度、有见底的论文。不是资料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问题在于整理资料按个人认知和喜好选择,以偏概全,挂一漏万。或者按固定模式搜集资料,为写论文而写论文。资料的梳理不但要找出自己喜欢的,还得找出自己不喜欢的。要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还得找出不利于自己的。资料的梳理一是要站在客观的立场,要全面,要系统。二是要发现特点,总结规得,提出警觉,开拓启示。要培育良好的学风、文风,这与话语权直接相关。上有好者,下必风行。

五是不专注不反思。不专注,是因为没有对书法的深刻见解和深入理解,看着别人的东西都好,长时间在各种风格和形式中穿梭徘徊,学得多学得杂,而得到的并不多,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在茫然中跟着别人的感觉走。而多年过去了,始终找不见自己,自己还是看不清自己,风格无从谈起。不反思,是因为对书法史无知,对中国书法的历史不清楚,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不明白,对中国书法史料的博大没有具体的认识。对自己的作品不反思,对自己的创作思路不反思,自大、自负、自恋,结果就是不要说形成独立风格,就连象样模仿别人的作品也成难事。要知道,中国书法史上留名的并不多,以我们的这点本事根本无法创作出原创性的作品。基本可以这样认为,只要盲目乐观自得的作品几乎全部不用细看,肯定不值一看。这是我们面对的书法现实。

(0)

相关推荐

  • 甘肃书法家吴仁全书法作品欣赏

    甘肃书法家吴仁全书法作品欣赏

  • 甘肃通渭书法家王炳文书法作品,笔意流畅,古朴典雅,飘逸俊美

    墨韵阁2021-04-07 10:01:55 书法家王炳文先生 王炳文,男,字笔耕,别署翰缘居士.1956 年出生于全国书画艺术之乡--甘肃通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王炳文 ...

  • 书法家社生启功体第一人

    艺术简历: 社生书法 原名申焱,男,字社生,号白家原,诗名,甘肃流浪人.1970年出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临泾镇.工诗词兼书画,出版有<流浪人新风雅诗词选>,自幼爱好诗书画,潜心研习碑帖30 ...

  • 关于硬笔书法学科研究的思考

    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理论研讨会应征论文 一切艺术的发展规律均表明,任何一门艺术的成熟都是以其创作和理论的高度发达为标志的.硬笔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朝着学科化方向发展正适应了艺术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 ...

  • 翰邦翰墨……甘肃书法·几点建议

    (一次论坛上的发言稿后半部分) 关于甘肃书法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是破除数字迷信.我们确定书法大省的依据是什么?无非基于书法历史资料的丰富,这是先人创造的.在当代,以书法爱好者人数众多,以及人展各类 ...

  • 翰邦翰墨……磨砺

    每天看似重复,其实在一点点地学习.修正,在寻找感觉.笔触.情绪控制,每一点点的向前.向上.向深,磨砺钝顽,只有自己清楚.前题是,自己不满足.不自傲.不自虚. 每天从临帖.思考.反省中,一点点琢磨,一点 ...

  • 翰邦翰墨……艺术家的简介

    艺术家的简历,本来就是为了让不了解你的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有什么职务,有什么成就,有什么思想,给别人一个真实的你.现在可好,明白人是不大看你的简历的,因为水份太大. 从艺术家简历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性情. ...

  • 翰墨飘香·书法 生国辉 | 怀古

    作者简介: 生国辉,1963生人.黑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绥化市文联委员,绥化市书画院特聘书画家.绥化市北林区群众艺术馆美术辅导干部.连续三届参加全省群星奖美术书法展览,并获二.三等奖.参加全国书法大赛 ...

  • 翰墨飘香·书法 黄家杰 | 绥化府最后一任知府

    作者简介: 黄家杰,字隽珊,江西新淦人. 光绪十三年,金榜题名,中二甲第五十名进士,入翰林院备学编修,后被派往安徽阜阳任七品知县,后升安徽候补知府. 光绪二十九年,被人参奏,以"行止不检,复 ...

  • 翰墨飘香·书法 王鸿庆 | 汉韵

    作者简介:王鸿庆,字子逸,号梅格居主人,天中子逸等.1941年生,自幼习书,40岁后拜范镜如先生为师.曾执教于绥化学院.198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书法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南(杭州)书画院特聘 ...

  • 翰墨飘香·书法 鲁建飞 | 篆草隶

    作者简介: 鲁建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展精英,十届全国展获奖书家.二届兰亭艺术奖,四届兰亭佳作奖等四十余次入展中国书协的展览. 鲁建飞别署煜墨堂主人,1962年9月出生于黑 ...

  • 翰墨飘香·书法 赵振文 | 传韵

    作者简介: 赵振文,1963年生,望奎县人,厚之堂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理事.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学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望奎县书法家 ...

  • 翰墨飘香·书法 马硕 | 行者

    作者简介: 马硕,1981年7月生于黑龙江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临摹与创作高研班助理教师,瀚海沐风骨干创作书法家.甜草印社社长.作品获奖,西泠印社"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