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囧妈的四宗罪:假装为孩子操碎了心,但其实爱的只有自己

01

电影《囧妈》对中国式母子关系的塑造可谓栩栩如生。我们很多人都在看电影的时候看到了熟悉的自己,熟悉的妈妈,以至于有人感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为什么外国的女性一个人带好几个娃也没事,而中国的妈妈带一个孩子就精疲力尽。有人说是因为外国福利好,男性对家庭的参与度也高。但是《囧妈》告诉我们,不仅如此,而是中国囧妈,实在活的太累了。她们没有自我,和孩子共生在一起,她们的爱既过于粘腻又过于浓稠,以至于让人喘不过气来。

昨天晚上临睡前给我妈发了一个微信,没想到一贯早睡早起的她竟然还没睡。于是展开了一场短暂的聊天。

"你一定很累了,喝杯热奶,放松心情,好好睡觉,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么晚,你还没睡么?"

"我刚才有点饿,起来吃点饼干和安眠药,马上睡了。你也好好睡吧,如果饿,就喝杯热奶助眠"

"好,我也准备睡觉了"

"饿了就吃点喝杯热奶"

"不饿,没事"

"晚上喝奶还利于补钙"

"那我喝一杯吧"

"你爱晚睡,喝热奶还对睡眠好"

"嗯,我喝完就睡了,你快睡吧"

熟悉吗?是不是跟囧妈一模一样。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奶,叫妈妈觉得你应该喝。在这种亲子关系里,没有孩子,只有妈,本质上说,妈妈爱的不是孩子,而是她"内在的小孩",所以,她真正的孩子在享受关心的同时,必然感受到压迫和控制。

02

中国囧妈的第一宗罪:沟通无能。

不管是我跟我妈的对话,还是电影《囧妈》中徐伊万和囧妈的对话,都非常典型的体现出这一点。

无论我怎么告诉她,我不喝,我现在要睡觉了,但是她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她的世界里,只有那杯奶。

徐伊万他妈更严重,在电影《囧妈》中,徐伊万和他妈在列车尾部关于俄罗斯大妞的对话,简直就是鸡同鸭讲的典范。

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也是自恋型人格的典型特征。我只关注我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我认为世界是怎么样的,它就是怎么样的。

所以,和囧妈说话会特别累,因为无论你跟她表达什么,她只听她自己想听见的。对于她无感的,基本上她都屏蔽了。

跟囧妈对话,会给孩子带来极其深重的挫败感,孩子会感觉自己根本"没有被看见",自己说的话一点也不重要,从而产生巨大的无力感。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几乎每次徐伊万和囧妈的对话,最终都以徐"哎呀"的一声哀叹告终的原因所在。

03

中国式囧妈的第二宗罪,是溺爱+控制。

最经典的桥段是在餐车上徐伊万吃红烧肉那一段。囧妈先是乐滋滋的看着儿子吃下了几乎一盒红烧肉,却在最后一块的时候发出了制止,面对徐伊万的坚持,囧妈毫不手软,讲出一大堆让徐伊万无力反驳的道理进行阻止。

这就是囧妈的思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她们的溺爱是诱饵,控制是本质。比如,吃多少的决定权掌握在我的手里。

电影里,囧妈在徐伊万发出"可是只剩最后一块了"的哀求后,一边把餐盒狠狠的盖紧,一边看着徐伊万说:"所以才要控制你!"的画面可谓传神至极。

说"控制"两个字的时候,囧妈特地语气加重,一语双关。

一个40多岁的男人,连自己吃多少块肉都要被控制,可想而知,他的精神内核和生命力还剩下多少?在这样贫瘠土壤下栽培的种子,不是"爱无能"才怪。

中国自古就有对"爱"的曲解,"溺爱"这个词伴随着“死刑犯临上刑场之前咬掉母亲乳头”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恶毒的歪曲。

从来只有爱,没有溺爱,所谓“溺爱”,不过是打着“爱”的旗号进行操控而已,根本就不能称作爱。所以,溺爱是中国式家长为自己制造的幻象,自欺欺人,仅此而已。

04

中国囧妈的第三宗罪:投射敌意

这一点比较难理解。但本质上妈妈担心这个,害怕那个,其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根本不相信你"。

我不相信你40多岁,应该有能力知道饥饱,所以吃几块肉我得说了算;我不相信你能感知冷热,所以我说你冷,你就必须穿秋裤;我不相信你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所以我得给儿媳妇打电话帮你搞定。

这种"不相信",是父母把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向外的投射,传递到孩子那里,其实就是一种"敌意"。你想想,如果现在有个人跟你说:“我不相信你有能力”,你会不会觉得他对你有敌意?只不过父母的敌意包裹在“道德”的棉布里,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不容易识别罢了。

在敌意下滋养的孩子,就像被敌敌畏浇灌的种子一样,注定干瘪无力,而且会带着这种恶意的病毒和未来的爱人相处。

05

中国式囧妈的第四宗罪:制造内疚和压抑

因为孩子天生忠诚父母,所以父母可以很轻松的利用孩子的忠诚,弱小的孩子在父母包裹着糖衣炮弹的假爱之下,明明感觉不舒服,但是却无法怀疑父母的爱,最后只能将这种不适压抑,甚至有时因为不舒服顶撞了父母,事后又会内疚。

在电影的后期,囧妈在大雪学纷飞的树林里独自思考,而被抛下的徐伊万拉着箱子狼狈的在空无一人的树林呼喊,直到看到囧妈那一刻,一下子跪到了雪地上。那种着急、害怕、内疚显现无疑。

很多时候,孩子明明对父母的控制不舒服,但是转念一想(长期洗脑):父母也是为我好,于是就把这种不舒服压下去了。

就像昨天我和我妈的聊天,我其实到最后也没有喝奶,但是我看到她那么想我喝一杯热奶,所以就扯谎骗了她。本来我当时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反而还觉得我妈挺关心我,但是今天当我把这段话重新打出来的时候,仔细觉察,我发现了心中的怒火。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这种对控制的逆反有时候隐藏的很深,而有时则显露的明显,但是不舒服的感受始终都在,不曾真正消失。

试想一下,如果我昨天对我妈的控制表示出了不耐烦,想必事后又会内疚:这样做太伤她的心了。甚至给自己贴上"不懂事"的标签。

可事实的真相呢?明明是我妈侵犯了我的边界,想把她的意愿强加给我啊!

边界不清的妈妈养不出边界清晰的孩子,想让这样的孩子为自己负责,难上加难。所以才有一个个像徐伊万这样的巨婴出现。

【写在最后】

囧妈的槽点绝不仅仅是以上这几点,事实上,最可怕的不是这一条一条的"罪状",而是长期浸淫对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但是深入骨髓的,这种影响就是人格。

人格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会伴随一个人的终生。

逆反、缺少共情能力、缺少边界、不能自我负责、挑剔.......

一个囧妈的翻版横空出世。所以很多人忧伤的发现:不知何时,自己竟最终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愿中国式囧妈都能找到自我,活出清爽而干净的亲子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