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梅文鼎年谱杂论

读梅文鼎年谱杂论

张法先

微信版第1015期

当人们步入宣城市中心梅文鼎纪念馆时,馆前一尊两米多高的塑像,很快给参观者留下庄重而敬仰的印象。老人家睿智的眼神,坚毅的容貌,朴素的着装,左手握着书卷,在蓝天白云徽派建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古色古香。塑像底座镌刻着:“梅文鼎(1633-1721),安徽宣城人。……中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在中国古代,常把精通天文历法和数学的人称为历算家,所以在研究科技史的论述中,他又被称为“清代著名历算大师”。

在我一次又一次地参观这个纪念馆时,总是心存思绪:我也是宣城人,能不能有意识地学点科技史,写一些宣传普及梅文鼎学术成就的作品,这样做,不是为纪念先哲们送去一份最恰当的礼物吗?老人家的科学文化遗产太丰富了,他穷尽毕生精力,发掘古代历学和数学成就,研究阐发西方传入的数学理论,使中西会通,著述88部、236卷,形成了著名的“宣城数学派”。作为一个初学者,我只能从阅读老人家的年谱开始,熟悉概况,再求深入,这样做效果可能好一些。

回顾近百年来,中国科技史学家,研讨梅文鼎的学术成就有两次热潮:一次是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世纪之交,即1988年、1993年、2013年分别在宣城、芜湖、宣城举办的“纪念梅文鼎国际学术讨论会”。两次热潮中取得的成果之一,就是学者们分别编纂了五个版本的梅氏年谱,为知晓其终老一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兹就这五个版本的作者及各具的特色分述如下:

一、李俨《梅文鼎年谱》,1925年刊载于清华(大学)学报二卷二期。

李俨(1892-1963)是研究我国数学史的开拓者。他家境清贫,是留居福州清朝八旗的后裔。年青时仅以土木工程中专学历参加陇海铁路重大工程建设。白天工作,晚上在帐篷里、油灯下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数学史,梅氏年谱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没有资料,他就通过信函向国内外图书馆借阅相关史籍,查找之费劲,时间之反复,是常人难以接受的。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政府特批,调入中国科学院任学部委员(院士),从此结束长达40多年(1913-1955)的野外工作和生活。

李俨院士写的这个年谱的特色是注释精细。例如梅氏出生时间和地址,就有三处考证,犹如他曾到过宣城。关于梅氏的智慧和品德,论证就有十几处,都是同时代知名人士的书面评价。因为李俨院士是数学家,所以年谱中涉及这方面知识写得比较全面和透彻。该版本年谱于1955年收入《中算史论丛(三)》(科学出版社)内。

李俨(左一)

二、钱宝琮《梅勿庵先生年谱》[1],刊载于1932年浙江大学季刊一卷一期。

钱宝琮(1892-1974)是著名科学史学家,浙江嘉兴人。早年留学英国,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回国后长期在重点高校从事数学教学,对古代天文学也颇有造诣。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任一级研究员。

他写的这个年谱,是在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时完成的。其特色是除注释外,并有详细的解说和很长的序言,似有梅氏传记之感。对其历算著作解释得比较详尽,对其同时代的历算家,也都作了介绍和评价。该版本年谱于1983年收入《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内。

三、商鸿逵《梅定九年谱》,刊载于1932年(北京)中法大学月刊一卷一号。

商鸿逵(1907-1983)是著名的明清史学家,河北清苑人。早年入中法大学攻读文学,成名后在北京大学任历史系教授。他在研究明清史学时,发现梅文鼎的学术成就对清初甚至整个清代都有影响,是“宣城数学派”的领军人物。商鸿逵教授克服自身是文科来写理科文稿的难度,完成了梅氏年谱,足见当年的研究热潮。根据年代时间分析,这个版本年谱,可能是他在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所做的工作。

四、李迪《梅文鼎年谱简编》,刊载于2007年南京大学出版社《梅文鼎评传》内。

李迪(1927-2006)是著名科学技术史学家,吉林伊通人,农民子弟出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长期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任教,并担任该校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是研究梅文鼎的首席科学家。他三次到过宣城:两次是(1988年、1993年)参加学术会议,一次是(1986年7月上旬)实地考察梅氏家乡,并对梅文鼎第十代孙梅玉华、第十一代孙梅立功进行了专访,拍摄了一组有价值的梅氏故居和文房遗物等照片(因为原有的老屋在这之后被拆掉了)。李迪教授写的这个版本年谱的特色是简明扼要,几乎没有注释,古文辞不多,通俗易懂,对读者较快了解梅氏一生概况很有帮助。同时这个版本对梅氏在数学方面如何做到会通中西也作了简要阐述。

五、庄增明《梅文鼎简谱》,1988年刊载于《宣州文物》纪念梅文鼎诞辰355周年专辑内。

庄增明(1930-2009)系浙江嘉兴人,长期担任原宣城地区文化局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员,本地区知名文史工作者。他写这个版本年谱的目的,在文前有个按语讲得很清楚,即“关于梅文鼎年谱,李俨、钱宝琮等专家分别撰写过,各有侧重,且今难以获阅,现为纪念这位大师诞辰355周年(时指1988年的宣城学术讨论会),在前人著述的基础上,整理编写成年谱,以飨梅氏家乡读者”。由此可见,庄增明先生身为所在工作地区的一名文史工作者,是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之前接受的一项任务。他在图书资料缺乏,电脑网络在基层尚未使用的条件下,能写出较为完整的年谱,实属不易。这个版本年谱的特点是引用原文较多,用语古朴,2005年正式被“宣城市梅文鼎纪念馆”收藏。

从五个版本年谱纵观梅文鼎的一生,可有几段重要历程:

他自幼聪颖,有“神童之目”之誉,常随父亲梅士昌和私塾先生罗王宾仰观天象,始晓天体恒动之理,从小就有追求天文学的兴趣。27岁至29岁拜访竹观道人倪正,进一步学习了古代历法知识,遂有立志历学,开始著作,智过于师,闻名乡里。40岁丧妻(妻陈氏,家境也较好),誓不婚娶,“枕借简轶”(意思是依书作伴)终身。中青年时期几次得到同乡清初著名诗人施润章(1618-1683)的举荐,对他知名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

中年之际,他走出山村,五次赴江宁(今南京)参加科举考试,使他接触到国内知名的文、理学人,接触到外国来华的传教士,他没有把考试放在心上,而把精力用于走访,交流和购书,由此眼界大开,他猛然间接触到西方笔算、代数、几何、三角等数学中逻辑演绎体系的新颖性和科学性,甚感好奇和欣慰!但同时他也认识到中国传统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长处。这使他今后“会通中西”的学术发展步入新的领域。通过逗留江宁往返八、九年时间,“宣城梅文鼎”这个称呼在国内学术界渐渐有所传闻。

时年57岁,他奉明史馆邀召,赴京参加纂修《历志》。为什么?因为康熙帝原召试的50名从事修历的学者,都无一人能胜任修历工作。梅氏刚到京都,即受史馆诸公询问(看不起他),他以精核的立论,纵谈古今历家之得失,其缺误湮没之处,他亦能出示著述,详为诠次,所谓的历学家们倍感惊服。就连康熙帝也听到了他的学问。在出色完成所分配任务的同时,他又在京都结识了一批同行学者和知音高官。从此“宣城梅文鼎”的名声进一步大振,其一部部重要著作也相继问世。

到了晚年,更光彩的事情来临了。1705年初夏,康熙帝南巡返回的龙舟,停泊在德州运河岸边,73岁的梅文鼎在长孙梅瑴成的照顾下,由京都学者型高官李光地引介,被召见于龙舟中,皇上“赐茶赐座”“从容垂问”,面对面地与梅文鼎连续三天纵谈天文、数学之理,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康熙帝感慨地说:“在他的臣民中,能与他讨论历算之学,且能给他指正的,今天总算遇到了。”临别时特赐“绩学参微”四字御书。这件大喜事为梅氏家族带来了无上荣耀,社会地位大为提高。
梅文鼎有三个弟弟:文鼐、文鼒(音资)、文鼏(音秘),一子以燕,他们都是知晓天文、数学的人,兄弟间常在一起学习研讨,有时合作著书。尤其是长孙梅瑴成更是才华出众,可以说是梅文鼎学术上的接班人,是一位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重用的数学家。

学有所思所识。读了五个版本的梅文鼎年谱之后,我想从几个侧面就其家庭环境、社会潮流、学术特点、布衣终生写点历史背景概况,以便在“宛陵梅氏文化”研讨中交流交流。

历史上的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梅文鼎12岁前后,就生活在改朝换代动荡的社会中。

说起他的祖上,系北宋时期宣城著名诗人梅尧臣(1002-1060)的同祖别支。就是这个别支族人在淳熙年间(1174-1189),由城南双羊山(今梅溪公园处)聚居的大家族中分流出去,迁移到柏枧山南庄,即文峰山麓坐吉村(今新田镇蒲田村三家渡)落户。此后三百多年间几乎没有名声,直到明代嘉靖年间,谱称文峰梅氏人才辈出,成为江南名门望族。那里建有文峰书院,是梅氏子弟读书的场所,还有宗祠、民居、荷花塘、卵石路等。当年有诗写道:“山中流水时过院,村外平田半绕门。岁岁收茶忙妇女,家家种竹长儿孙。”真境实景地对坐吉村作了生动的描绘。

然而就在顺治二年(1645),清兵下江南,克南京攻芜湖,进驻徽州,一路上的战争破坏,使地处宣城柏枧山乡的文峰梅氏同样遭受兵灾之变[2]。此后家族长辈们留恋旧朝,以守节的心态,甘做明代遗民,不求清政府为官,隐居山村,过着研读文史、推算《易》学[3]、注重家教的平淡生活。少小的梅文鼎就是浸润在这样的书香墨韵但又动荡不定的家庭环境里。

历史上的明末清初,西方科学技术多方面的传入中国。直接原因是欧洲耶稣会教士趁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对外寻找市场和原料之际,一批又一批地来到中国,他们中间有不少是欧洲著名科学家的学生,颇有学术素养,并以“学术”传教为引导,将随身携带的世界地图、科学著作、自鸣钟、望远镜等在我国民间讲演并伴以传教。新的事物渐渐地为当时比较开明的士大夫所接受。事实证明:西方数学中运用逻辑演绎的理论,天文历法中采用的几何宇宙模型,实用方便的笔算技艺等等,同中国古代类似学科相比,确实具有明显的优势。就连明末清初的皇帝也颇感叹服。早在梅文鼎诞生前后,接受西方科学的中国学者,已和传教士共同翻译或(会通中国古代数学)编译了几何学、实用算术、天文学、地图学等,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知识、新成果,实事求是地为梅文鼎“会通中西”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前期准备工作。

历史上的历法知识,是一门很深很广的学问。如果用现代词汇来表达,就是属于“数理天文学”。各代封建王朝都要颁布历法,但在制订历法时,主要讲求精度(这是历算学家的事),即推算日、月、五大行星任意时刻在天球上的位置。目的在于确定一年的岁时节候,用于指导百姓怎样安排农事和生活,还要预报日食、月食、五大行星等特殊天象,告示天下怎样避灾和祈福。所以古代历法工作,是皇权的重要象征,“私习天文”是违法犯罪的。直到明代中期此学的禁令才有所放松。松开的学术气氛,为以后活跃在民间的历算家打开了学术交流的通道。梅文鼎的学术生涯就是先起于天文历法,后期侧重于研习数学,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因而成为同时代历算学的代表人物。历法属于“数理天文学”,由此可以得到考证。

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是求官的主要途径。梅文鼎参加四次乡试和一次恩试,但都落选,一生没有做过官,只以学术布衣终其一生。按照封建王朝的规矩,尽管他有学术声望,但在正史中记载是不可能多的。他一生事迹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谱或县志中的记事。二是本人著作写序言部分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个人感言,或别人为其著作写序言时涉及的人和事。三是从他自己写的千余首诗文中,也可知道他与家人、亲朋好友间的社会活动概况。四是那时的知名人士为他所写的传记、评论、墓表等。

由此可见,编纂梅文鼎年谱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只能从上述史料中去查找、收集、整理和编写。好在中国科技史专家或明清史专家为这项工作做了艰苦而细致的努力,使我们能较清楚地了解梅氏一生的主要经历与学术成就。

时至今日,我国高校攻读科学史的硕士生、博士生,还在对梅氏的重要著作用现代眼光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他们时有来到宣城,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题采访。这说明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其社会价值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由此可知上述各个版本年谱之不同名称。
[2]该家族还有一次重大创伤,就是清末“咸丰兵燹”(燹音险,意野火)。清军和太平(天国)军在宣城拉锯战长达12年之久,文峰梅氏人口死亡十之八九,多处建筑家产被毁,享有盛名的科学文化世家从此衰落下去。因遭两次兵灾,所以我们如今走访柏枧山口,几乎看不到像模像样的古代建筑或地表根基,甚为惋惜。

[3]此处所说“推算《易》学”,不但指有《易经》的一般内容,而且还指有推算天文、历法、数学之涵义。梅文鼎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文史、历算学者,并有著作记入史册。

(作者系宣城市科技局退休干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0)

相关推荐

  • 清朝女科学家王贞仪她只活了29岁,却惊艳世界200多年

    说起清朝女子,人们脑海中大多会反映出清宫戏里的各种人物形象,比如琼瑶笔下那一动一静,一位活泼伶俐的还珠格格,另一位楚楚可怜的紫薇格格:又比如历史上那一前一后,辅助一代帝王康熙帝,成就霸业的孝庄太后,以 ...

  • 邮票里的科学家(一)中国古代篇 - 美篇

    2019.08.05 春风化雨高山流水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他修订的新历法<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 ...

  • 中国古代十八部最重要的文化典籍 古代著名典籍盘点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淀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智慧的结晶,这些古代典籍至今都为人们所用,你知道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有哪些吗?本文编辑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古代十大重要典籍,包括: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梦溪笔 ...

  • 杂学杂问 5月2日早读分享

    5月2日周日「杂学杂问」(lD:zaxue8)早读分享: 1.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客运量2.65亿人次,假期首日,预计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5637 ...

  • 杂学杂问 5月15日早读分享

    5月15日周六「杂学杂问」(lD:zaxue8)早读分享: 1.教育部: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公务员招录方面,相关部门将考录时间提前约2个月,预计于7月基本完成. ...

  • 杂学杂问 5月1日早读分享

    2.中国黄金协会:今年一季度,国内黄金首饰消费量达169.18吨,同比增长83.81%,呈现快速回升态势.你今年有买黄金首饰吗?(NBD视频) 3.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农民工月 ...

  • 杂学杂问 4月28日早读分享

    4月28日周三「杂学杂问」(lD:zaxue8)早读分享: 1.数据显示,预计今年五一假期高速拥堵程度将成为历年最高,同比去年涨幅预计超10%.从全国高速来看,预计5月1日是出程高峰,5日为返程高峰. ...

  • 杂学杂问 4月26日早读分享

    4月26日周一「杂学杂问」(lD:zaxue8)早读分享: 1.教育部:①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②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③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 ...

  • 挑灯一卷对长宵 ‖ 王聪颖:雕虫斋夜读杂拾

    挑灯一卷对长宵 | 王聪颖:雕虫斋夜读杂拾 读<涉江词> 长宵展卷夏初时,一捧冰心妩媚辞. 填令飞花传既远,敲词戛玉读何迟. 愁肠对影清樽觉,使气成诗彩笔知. 此日谁堪承绝学,乱书吹我是风 ...

  • 第八届征文大赛 | 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有感

    我的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的时候,她问我:"老师,他们种的是什么瓜呀?是西瓜.丝瓜.还是黄瓜?我也好像种呢,我也想看着自己种的瓜生长.开花.结果......那种感觉一定很美".我能够感 ...

  • 杂学杂问 4月13日早读分享

    4月13日周二「杂学杂问」(lD:zaxue8)早读分享: 1.<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52万件.中国专利申请量为389571件,位居世界第一 ...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不欲见贤》悟读述杂【77】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不欲见贤》悟读述杂【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