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持续千年的政教恩怨:人民是上帝的孩子,还是红尘的过客?

教皇给皇帝加冕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教会与政府的关系一直起起落落。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向往彼岸世界的信仰者为什么要控制世俗政权,国王又是如何应对的?

一、基督教对欧洲意味着什么

西方人普遍信仰基督教,对宗教的虔诚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令东方人难以想象的是,基督教竟然对西方世俗世界有着巨大的塑形作用。哈佛大学教授伯尔曼在《法律与革命》一书中写道:“西方世界更像是一种按照规律设计出来的产物,而这样的设计则肇始于基督教的一场革命。”

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重要性,是一句话两句话说不尽的。在封建时代,领主和教士是欧洲最显赫的统治阶级,如同皇权社会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领主和教会的政治理想当然决定着欧洲的历史走向。

信仰原本是关乎天国的事,但却不得不通过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却实现。信仰者既是某一教区的宗教团体中的一员,又是某庄园或城市中的一份子。在欧洲中世纪的土地上,人们大多先将自己归为“上帝的孩子”,然后才把自己看为“尘世的过客”。因此说,信仰对欧洲社会的重要性就在于,在国王的政治力量之外,基督教将欧洲的世俗政治细分为“世俗与神圣”两个部分。

电影《教皇诞生》剧照

二、古典时期教会与王权的合作扶持

《圣经·旧约》中有不少卷都在描写以色列国家的“政教关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部落规则起主要作用的时代,以色列国家的权力主体既出自领兵打仗的国王,又来自负责管理和协助国王的先知。神权与政权的“缠绕”从此便扎下了根基。

以色列的“部落国家“时代:君主与祭祀共治

其实,在罗马帝国衰亡时,基督教在帝国境内已经因统治者的支持而加速壮大。在东罗马帝国的社会体制内,教会形成了一套相当复杂的权力系统。从大主教到祭司再到教会基层人员,这样严格按照规定组织起来的体系是帝国官方教会所推崇的。其目的是为了合乎帝国政府所规定的“章法”。

三、教皇革命:欧洲教俗权力关系的新界定

在帝国陨落后,这种“教会服从于行政命令”的传统被日耳曼王族们继承下来。我们都知道查理大帝受洗皈依教门的故事,似乎这个故事向人们暗示着:若你不与基督教发生关系,则无法找到更好的令世人服从的“精神武器”。但我们可能忘了,查理大帝与教皇按照约定行“授职礼”之后,他又僭越了教皇的权力,亲自为自己的儿子授予象征王权的权杖。

查理大帝加冕礼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教会常常迫于形势向这些蛮族国王做出必要的妥协。比如:教士们不得不接受国王饮酒、重婚、崇拜偶像等一系列教会所不容忍的坏习惯。在政治上,教士们也因极力想获取国王军队的保护,而无奈地接受一些“臣服”于世俗权力的举动,比如出席活动时站在国王的后方而不是并肩等等。

但是,直到11世纪末期,终于出现了一位期待为教会恢复“以色列时代的荣光”的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格里高利七世是一位权倾教廷的人物,他成功动用了来自教会的“绝罚权”,处罚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在他的推动下,欧洲教会逐渐开始向《圣经》及使徒和圣徒们所描述的“理想状态”改进。

格列高利七世

格里高利命令已经结婚的教士离婚,并且核查各个教区所管辖的财产。他主张在教会内部重新整理风纪,以此把教会变成“脱离世俗”的组织。他最重要的要求是,强调教会内部的主教授职权应当“重新还给教会”。也就是说,他试图挑战在西欧社会存在了几百年的政教关系。在他的努力下,教会终于脱离了世俗的管辖,成为了独立的社会权力来源。

亨利四世带着全家向教皇格里高利道歉

四、宗教改革是对教会权力的打压

有人说,宗教改革是对基督教的再一次复兴。因为改革宗将本已陈旧“不合时宜”的古典教条改革成为适应新社会的新教,所以基督教才能持续焕发她的生机。将宗教改革作为基督教的复兴是准确的,但是,这种改革却是对教会的一次打压。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改革派的领袖均成功与世俗政权结成了联盟。由于他们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教条主义的不满,更是对教廷及数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教规的抗议。因此,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力量对比因为宗教改革破坏了平衡。

加尔文

基督教在这次斗争和改革中重新获得了大部分信徒的认可。对教会的不满则直接导致大量的天主教徒皈依新教,而新兴起的工商业者和小资本家们也更愿意选择平均主义的新教。在城市和工商业逐渐发育起来的同时,人们对绝对教权的厌恶导致教权的衰落和绝对王权的兴起。当然,一旦人们将追求自由付诸行动后,绝对王权也将像天主教在欧洲精神世界的失势一样,没落到底。

宗教改革开启了教会权力的衰落

文史君说

千百年来,政教关系一直伴随着斗争此消彼长。在如今的世俗社会中,政教关系似乎越来越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了。因为我们早已把对“上帝代言人”教皇的信赖,奉献给了自由和理性,以及随之伴生的现实主义。

参考文献

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3年版。

侯建新:《欧洲文明形成中的宗教因素》,《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0)

相关推荐

  • 读《世界秩序》|基督教秩序的分裂与混乱

    作者书中序言中说到关于"秩序"的解读有三个层次,首先,对于世界秩序概念的解释为:"世界秩序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一种文明对它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正安排和实力分布的本质所持的理 ...

  • 四次战争持续千年,原来欧洲46个国家地区,都是这样来的

    欧洲应是地球村成员最多的州了,46个国家和地区,汇聚在和中国差不多大小的领土之上,板块割裂严重,用碎片化形容毫不为过. 那么为何不大的陆地面积会有如此多的国家出现? 除了山川地理的阻隔之外,古中国的间 ...

  • 持续千年的佛道之争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代,西出函谷关的时候,留下了洋洋洒洒五千言<道德经>.后来中国出现了本土宗教,就以老子经中所提到的"有物浑成,先天地生",而名之曰道教,并将老子尊奉为创 ...

  • 欧洲王室千千结

    "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出生于科孚岛(Corfu),他为他的国家奉献了许多年.我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王室和英国人民表示沉痛哀悼."这是希腊共和国总统卡特琳娜·萨克拉罗普洛于当地时 ...

  • 第78日:欧洲每千人里已有1人确诊

    第78日:20200409,农历三月十七,周四 今日全球疫情出现两个重要的最新数据:1)全球(中国以外)病亡率正式达到6%:2)欧洲总确诊病例数占欧洲总人口数的比重正式超过1‰. 今日文为武汉解封以后 ...

  • 与神同行2:我要获得重生,只为抹掉持续千年的罪恶记忆

    今年日本电影频频进军中国院线,但韩国电影在坊间的话题度更高. 其中有个原因是日本片还是大多以温情和治愈为底色,而韩国片常有鬼神.暗黑.政治,在国内过不了审. 上个月在韩国有部爆款电影,打破多项韩国票房 ...

  • 英国与欧洲的千年“纠缠” 叶克飞

    北京晚报 | 2021年06月04日 . <千年英欧史:英国与欧洲,1000年的冲突与合作> 布伦丹·西姆斯 著 李天云 / 窦雪雅 译 中信出版集团 . "对英国来说,欧洲总是 ...

  • 英国与欧洲的千年纠缠:欧洲造就英国,还是英国造就欧洲?

    "对英国来说,欧洲总是比世界其他地区更重要.早在英联邦还没有构想出来的时候,埃德蒙·伯克就提出过'欧洲国家'的构想.正是出于欧洲方面的考量,才有了英帝国,因为殖民地可以为英国提供它在欧洲大陆 ...

  • 持续千年,数学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探寻之旅:梅森素数

    2300 年前,在古希腊时期,为了处理整数的除法,把大于1的自然数里,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称之为素数,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证明,称之为欧几里得 ...

  • 持续二十多年的恩怨,波兰与乌克兰的冲突,伤亡惨重的沃伦事件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波兰西斯拉夫人与乌克兰东斯拉夫人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导致了大量平民的伤亡,尤其是在1943年,波兰纳粹仆从军更是对不愿与纳粹合作的波兰人和乌克兰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杀害,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