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偶然与想象》

推荐一部日本电影《偶然与想象》,属性文艺,内容平淡,算不上最好,却又能一直在心里边萦绕,旷日持久。
电影由三个独立故事组成。第一个,朋友爱上了自己的前男友。第二个,有妇之夫与高校教授的一场意淫。第三个,彼此错认对方为高中同学的两名中年妇人。
准确地说,三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都在于对于人性微妙与人生无常的具象表达。
第一个故事最令人拍案的场景是,当女主确认女友遇到并爱上的人是自己前男友,转而毅然去撩骚前男友的时刻。封闭的空间,躁动的半夜,独处的旧情人,单兵相接,你来我往,剧场般的拍摄技法,虽然只是一次吵架,却听到了兵器碰撞的铮铮声,让人直呼过瘾。似乎这便是我们与另一半吵架的模样,到最后早已忘记为何而吵。伴随女主情绪的波动,以及恰到好处的示弱,男主从抗拒,到气愤、愤怒,直至柔软、顺从……拥抱前一秒,男主同事出现,打破情绪空间,女主夺门而出,高潮结束。
第二个故事,沉迷于肉体之欲的女主勾引因为写作而成名的高校教授,想以此相要挟,为小男友挽回在教授面前丢失的体面与尊严。女主伪装教授粉丝,要求为教授阅读小说中涉及到情色部分的内容。也是一组连续镜头,演员的表情控制到情绪表达堪称完美。没想到的是,面对尚有姿色的女学生,教授从一开始要求“把门打开”,纹丝不动,到最后反将一军,点破女主在性欲方面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需求,从而反客为主,打破女主防线。一个沉思叹息,一个泪流满面,两个陌生人在言语挑逗之间反倒促成了最终的坦诚相待。
第三个故事情节更弱,反倒是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篇。
它探讨(或者讲述)的是成年女性之间隐秘而又温暖的细节。久居东京的女主多年后回到家乡参加高中同学聚会,仅仅只是为了跟当年的好友见一面。没想到,故人没见到,在去往火车站的电动扶梯上遇到了另一名女子。离谱的是,两人互相以为是彼此当年的高中同学。于是,一个邀请另一个去家里喝茶,在试探与问询中,很快两人意识到原来自己错认了彼此。
事情没有结束。一个是独居大城市,对高中好友念念不忘的女同。一个是家庭和睦,生活寡淡如水的完美妻子与母亲。听完东京女子回乡的理由,完美母亲并未生出任何嫌弃之意,反而是用心接纳,并试探问询,如果可以的话,可以继续扮演被认错的那个角色。
这一位对另一位,并没有任何的怜悯,或者是性取向方面的歧视,仅仅是作为一个人,一名女性,对另一名女性由衷的体谅。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又或许是珍惜,对他人的成全与珍惜?或许对于完美母亲而言,这也是复制粘贴般生活里一次关于真情的难得体验。有些人类情感始终是相通的,我们不是孤岛。
总之,两人继续扮演彼此被认错的那一位,行至出发的火车站,他们真诚相拥,眼里竟然都有了泪光……
其实很难用语言去表达这种情愫,语言是如此苍白而不准确,去阅读电影的时候,两位演员的拿捏非常到位,让你生发出关于人生、关于偶然、关于女性友谊的各种遐想。
偶然与想象或许才是人生的真相。
跳脱出电影本身,是要对世事有怎样透彻的观察与凝练,才能将想法转化成动态表演艺术。不说透,不回答,点到即止,却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并在恰当的时候生发出各不一样的感慨。
拍电影的人或许骨子里都是孤独的人,感知过于发达,而很多个人体验又非常隐秘,没有共情找不到诉说对象,平添几分苦闷。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幸运的,虽然电影传达的终究不及内心丰富,但总能在拍与看的人之间交替的眼神中,找到一丝慰藉。咳,你懂!
多年前,《恋爱的犀牛》在深圳巡演,华夏艺术中心远远就可以看到那句有点著名的推介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座位过于拥挤,话剧过于飘忽,当年犀牛没看出个所以然,也无所谓感动痛哭,倒是这句广告词记住了。终究孤独,终究一生在寻找“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