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吴子斌||漳州中山公园(散文)
主编:非 鱼
漳州中山公园,地处老城区,与古街毗邻。本有古色古香之感,又不缺乏新颖朝气。而且环境优雅,风景独特,不愧为市民游客休闲游历的好去处。
这个著名景点的发展历程,也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她的成长,就如姑娘般,有羞涩的时候,也有奔放的日子。
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见过漳州中山公园的尊容了。当时是比较朴素粗放的,谈不上什么景观设计。好几条青石板凳,当做人们的歇息之处。电影常在此公映,高大笔直的木棉树,刚好可以用来拉银幕。
转眼到了九十年代,木棉树依然高大魁梧,菠萝蜜树则悄悄地长高了。小小的果实圆滚滚,棱角分明,一副卖萌的样子。这亚热带风情与家乡近乎一致,让人倍感亲切。所不同的是,家乡的菠萝蜜树是随处生长的,自由自在。
今天的公园变化巨大,很多地方都认不出来了。有小瀑布,有观景台,有鱼塘,也有高大的塑像。每次去中山公园散步,恍若时光穿行,偶遇惊奇发现。
来中山公园散步,拾小路而行,更为怡然自得。特别是傍晚时分,精致优雅的侨村,浪漫不减。古老的宋河潺潺流过,蜿蜒而去。而从侨村北门走出来,沿新华西路,已撞见时髦的高楼。
穿过钟法路,闽南式的老厝新旧交错。在一老厝的边角落,有人忙于收购废品。走近细解,这老厝竟是台湾抗日英雄简大狮的“避难处”。老厝距今已过百年,虽历尽沧桑,却隐约可以嗅到一丝不屈的气息。
简大狮出生于台湾淡水,但他的祖籍却是漳州南靖的梅林社。这样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因为英勇抗日,在台一路遭日军追杀,不得不回漳避难。却又被清吏诱捕出卖,送交日人,后惨遭杀害。当年有诗为证:“痛绝英雄沥血时,海潮山涌泣蛟螭。,他年国史传忠义,莫忘台湾简大狮。”
“避难处”一下子将漳州的历史与台湾的历史拉近。而回顾历史,满清的腐败无能,令人发指。当年,不知有多少英雄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舍身革命,志在推翻满清统治。家乡的秋瑾烈士就是典型一例。
秋风乍起,落叶飘零,英雄逝去,历史可铭。今天,祖国终于强大了,此乃可喜可贺。但屈辱之史,怎可忘记!
简大狮避难处虽不在中山公园里面,但已然与公园有了血脉关系。就如府埕与公园毗邻,俨然成了公园的衬托。未入公园,名胜古迹,早已扑面而来。这就是漳州中山公园了不起的地方。
其实,中山公园与周边文物古迹比起来,还是比较年轻的。据说,公园原来不过是一处紧邻府埕的“开阔地”而已。清末,已经建有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一九一八年才开始规划建设,列为漳州的“第一公园”,也算是全省最早的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既然建于民国时期,也就带有浓厚的民国味。但实际上,公园范围里,早就建有“七星池” ,而且距今已有八百年之久。而“小姐楼”的历史也有三百年之久。可见原来的“开阔地”并非一般的田园或郊野之地,而是漳州一处故有的文化重地。
置身于公园中央,一处“工农红军攻克漳州像”映入眼帘。该塑像基石挺拔,红军战士背带斗笠,持枪弯腰前进;造型朴实,栩栩如生。让人一下子回想起那段史诗般的革命史。
再拾几步,孙中山先生像赫然屹立。雕像底座基石铭刻“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阳光下,熠熠生辉。而离中山像的不远处,还立有一小方尖碑,其四面书有“自由、平等、博爱、互助”,辛亥革命之精神,呼之欲出。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小姐楼”跟前。神秘的“小姐楼”原名实为“仰文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原为纪念朱熹所建,后成为漳州文人墨客聚集之所。“小姐楼”发暗的红砖布满了喜悦的爬藤,古气的阁楼雕窗,依稀可见当年的精心打扮和风姿绰约。
一般的公园,主要功能是休闲,但中山公园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历史文化价值。在这里,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唐宋的盛世绵延,满清的衰败无能,民国的跌宕起伏,工农革命的艰苦卓绝。
早秋来临,高大的木棉树,早过了花开时节,但公园依然生机盎然。懵懵懂懂的幼童,在草坪上欢闹嬉笑,有如鲜花般在春天绽放。而老人们热衷的不是棋牌便是歌仔戏。那歌调,那唱腔,抑扬顿挫,余音缭绕.。好似唱通了古今,唱通了人生五味杂陈。
而我,则喜欢找个光滑的石靠椅坐坐,特别是在婆罗蜜树下的。一来可以怀念家乡,二来可以回味一下当年与恋人携手游历公园的往事。那青春,那浪漫,也曾有过,可惜结成了无花果。时光荏苒,往事犹在。只是斗转星移,恐怕早已物是人非。
倘佯于中山公园,倾听时光轻轻流淌,往事旧梦,如过眼云烟,难免加添伤感。尽管如此,一颗劳累的心仍可得以歇息。特别是,若将整个人生放在历史长河中,亦发感到自己渺小,也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这也是我喜欢常来中山公园散步的缘由吧。
夜的公园悄悄静了下来了。而公园大门前的闹市,已是华灯初上,霓虹闪烁。人们向往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吴子斌,福建漳州人,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早年华东师大毕业,现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