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齐万张闪电,叩开摄影大门

我肯定能坚持一年

小白的开始

2020年7月,我入了摄影的坑。当时海外疫情十分严重,整天憋在高层公寓里,我就拿着相机练习拍窗外的景物。一天晚上正好赶上雷阵雨来袭,就尝试了一下拍闪电。

2020年8月 人生第一张闪电照 (索尼a9, 16mm, 1s, f/8, ISO 320)

我其实很惊讶自己竟然能拍到闪电,因为当时根本不懂光圈优先或者快门优先,所以误打误撞选对了用手动模式来曝光。

对焦模式也记不清了,幸好16mm的景深很大,所以画面清晰。那也是我首次尝试延时拍摄(间隔拍摄),运气很好,设置没出问题。

延时拍摄(间隔拍摄)就是让相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拍摄一定数量的照片,这些照片后期还可以被合成为快进效果的视频。

后期的其它功能都还不会,所以我只做了三件事:修垂直、提曝光、裁切。

2020年9月 情绪风格闪电照 (索尼a9, 16mm, 1/3s, f/10, ISO 80)

一个月后闪电再现,不过这次我只抓拍到了一张。

当时是下午2点半,天比较亮,理论上应该用小光圈,可那时我只背熟了风光摄影的最佳光圈是f/8到f/11,完全没想到把光圈调小一点,使快门慢一些。

用f/18的光圈就能让快门慢到1秒,从而覆盖整个延时拍摄的间隔(我相机的最小间隔是1秒一张)。

当时用的1/3秒快门就意味着每秒我都错过了2/3的捕捉闪电的机会。

这些道理现在想想很容易,可当时是真的不懂,只会死记硬背。

在后期方面,因为前期的曝光有问题,我就在Lightroom里把亮部压暗了很多,其他参数也都调到+/-50以上。

前期不努力,后期一通骚操作。

上图就是当时调完的样子,有密集恐惧症的读者见谅。

【摄影笔记】

2020年最后几个月,闪电再也没来,我也忘却了它们。今年1月4日,新年伊始,我决心好好学摄影,那时候我关注校长公众号已经有两个月了,觉得咱笔记很靠谱儿,关键是,校长讲的我都能看懂!回想那一天,我花10块钱加入了【摄影笔记】的365打卡计划这简直是我人生最成功的投资了!为了提醒自己不能半途而废,我还把微信名改成了“我肯定能坚持一年”,立个Flag好让亲朋好友和老师同学们来监督。

日子快进到今年5月,我已经在【摄影笔记】打了120多天的卡,读了100多篇校长和各位老师的公众号文章,看了几十期每周照片点评的视频回放,摄影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审美还有待提高,但是相机的操作和基本的摄影技术我已经练熟了。在此我想感谢校长和所有老师的无私奉献,也要特别感谢阿米同学每周直播的时候帮我求点评(我人在海外有时差,无法参加直播)。

在【摄影笔记】打卡让我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天记录下自己学到的东西 —— 摄影笔记嘛,就要真的当笔记来用。我今天也按自己做笔记时的方式给大家讲,每张照片的故事下面会有一些技术干货,为了节省大家时间,文末会有总结。如果不想听故事,可以直接看照片和最后的总结。

意外惊喜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今年5月至6月,休斯顿有6次闪电雷暴,每次都能持续几个小时。

这万雷轰顶的机会,练好技术等走运(闪电)的我怎能放过!

《闪亮登场》 (索尼a9, 24mm, 1s, f/4.0, ISO 100)

上面这张照片不是合成的。当时凌晨两点,我已经睡眼惺忪,但还是硬扛着第一时间在漆黑的房间里把照片导出来。

我根本没留意窗户上映出了自己的电脑屏幕:《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Lightroom。

因为相机还在持续拍摄,所以很幸运地抓到这一幕 —— 两道闪电携少女闪亮登场。

这就是摄影的意外惊喜吧,我几万张闪电照由此拉开序幕。

笔记:

  • 镜头和焦段:用广角镜头会提高抓住闪电的概率,像素高的相机后期裁切依然会有不错的分辨率。就算像素差点儿,拍到总比错过强。

  • 对焦:广角镜头的话,光圈稍微小一些(f/4或者更小),手动对焦到无穷远或者稍微拉回一点儿,画面应该都在焦内。想深究的读者可以在校长公众号里搜索”超焦距“。

  • 曝光:1秒快门,f/4,ISO100。这个参数适用于我当天的环境,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要硬搬。调试标准是,在没闪电的时候,让背景黑些,只能看到路灯和建筑的光,要考虑闪电带来的光强,不能调太亮。广角的话,光圈的大小不太重要,保证曝光合适的前提下,随快门的设置调整就好。

  • 连拍间隔:最好用延时拍摄。我这次用的还是1秒一张,连拍上限设到最大。这样设置,相机每小时会照3600张,连拍3个小时就有将近1万张,大概可以抓到几十道闪电。运气好的话,应该能挑出几张特别好看的。我尝试过不用延时拍摄,纯拼手速(每次看到闪电之后飞速按快门),结果命中率为0,两个小时照的全是废片。

  • 储存卡和电池:拍摄之前要把卡格式化好,还要准备额外的卡和电池或者外接电源。做好能连续照几个小时的准备。

  • 三脚架:由于快门长过1秒,要用三脚架。小的三脚架放在窗台上会很方便。

七分计划,三分运气

《天神下凡》 (索尼a9, 12mm鱼眼, 4s, f/5.6, ISO 100)

这张仿佛天神在上,手里拿着武器,下面两道闪电左右开路。经过前几次的成功拍摄,我已经对抓住闪电很有信心,便开始摸索使用不同的镜头和快门设置。

很多朋友一看就知道这张是用鱼眼镜头拍的。

我特意没做镜头的几何修正,避免上半部分的画面往左右延展过多。

我喜欢现在这样 —— 地面扭曲,把三个闪电主体包在其中,同时天神的动作也很传神。

我那天用了两个相机拍摄,一台残幅的富士X-T10挂着18-55mm的镜头抓远景(全幅等效焦距27-83mm);一台索尼a9装着16-35mm的镜头抓广角,并且慢慢从30mm的焦段调整到27,24,16mm,最后还换成了12mm的鱼眼镜头。

风光摄影讲的是七分计划三分运气。

能提前知道雷暴的行进轨迹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镜头和焦段。在此非常感谢咱笔记这个平台和由此认识的企鹅同学。

企鹅同学说自己有一次去照闪电,结果方向对反了。

他这一说点醒了我,赶紧下了个手机app,通过看雷达图得知了这次雷暴会从西边来。

天气预报雷达图(又是一次凌晨2点的拍摄)

关于天气预报,我再多说几句。

天气预报对未来半天以上的雷雨预测其实不太准。

当天白天,预报说半夜会有雨,但不是雷雨。

到了晚上,我还在心心念念想拍闪电,每半个小时就刷一遍天气预报。

结果奇迹发生了,11点开始,风云突变,天气预报也从普通有雨改成了雷阵雨。

闪电就这样被我盼来了,哈哈哈。

这时再打开雷达图,可以看到凌晨2点雷雨云会降临(右图),而《天神下凡》的拍摄时间刚好是2点零2分。

由此可见雷达图对未来几小时之内的雷雨云预报很靠谱儿。

根据雷达图换上180度的鱼眼镜头是这张闪电照的成败关键。如果只用16mm的焦段,最上面的那道闪电“天神”就会被遗憾地留在画框外了。

笔记:

  • 预测闪电:学会使用带雷达图的天气预报软件。

  • 镜头和焦段:根据闪电走向,计划好要用的镜头和焦段。拍摄可以由远及近,这时变焦镜头优势明显。如果能对自己的相机和镜头特别熟悉,就可以做到在黑暗的环境中快速换镜头、调快门、设光圈以及手动对焦。照闪电,分秒必争。

  • 快门:我这次用的4秒。快门的选择取决于闪电的频率。闪电很频繁的话,太慢的快门里会有很多闪电,照片会乱;太快的快门,存储卡首先要够大,更重要的是后期选片时头要够大。经历了之前那1万张连拍的选片之后,我这次决定给自己减轻点儿工作量。如果快门调长的话,记着光圈要调小,我有一段时间忘记了,导致许多照片过曝。

  • 注意环境光:我采用的方式是关灯、拉窗帘和贴胶布。家里窗帘不是很隔光,所以必须先关上屋里所有的灯,把相机靠近窗户玻璃放好,拉上窗帘把相机与屋子隔开,这样就能消除大部分的反光。有些平时不起眼的电器指示灯其实很讨厌,它们可以穿透窗帘在玻璃上形成亮点,我就用胶布把它们都盖住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环境自选方式。像这样前期能花几分钟解决的问题,绝不要留给后期。在Photoshop里对一张照片去反光至少要花十几分钟,闪电延时照片都是数以百计的,想想这工作量吧。

不打断拍摄:一旦中断拍摄,往往会错过惊喜。

《天神下凡》的地面有些模糊,因为我当时正在微调相机角度,如果我暂停延时拍摄再挪相机的话,那就错过天神了。

其实这张照片地面虚一些,反而有种天神下凡大地震颤的感觉。还是那句话:抓到总比错过强。

刚开始练习拍摄闪电没经验的话,当然需要回看以保证参数无误,而练好之后尽量少回看。

闪电来时,照得多,机会多。

手机拍摄

《摧毁一切》(iPhone 12 Pro Max, 5.1 mm, 1s, f/1.6, ISO 125)

就算用上鱼眼镜头180度无死角覆盖窗外的景色,一个相机最多也只能照顾一个方向。

如果闪电从各个方向来,怎么办?

我当时就是拿出了家里所有带摄像头的电子产品一起抓拍。

在此特别感谢李白兔子老师写的《手机摄影笔记》,我从中学会了NightCap,它让苹果手机具备了延迟拍摄功能,我还亲测过ProCamera,也同样出色。

不用太纠结具体选哪款软件,关键是用熟,平时没事儿多练习。

李白兔子老师最近还写了一篇详细的手机拍闪电教程发在公众号【一点OnePoint】上,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再说回我的闪电,这张照片明显过曝了,因为我当时软件使用不熟,曝光没设好。

不过我很喜欢这张照片的内容:左侧高楼探照灯打出的光束正好跟过曝的大光球连接起来,好像是高楼发出的大招,地面全要遭殃了。

与其不断种各种新装备的草,不如让手里有的物尽其用 —— 拥有的装备就是最好的装备。

“天空好看看地面”

《致命一击》(左:iPhone 12 Pro Max, 5.1mm, 1s, f/1.6, ISO 125; 中:索尼a9, 43mm, 2s, f/4, ISO 100; 右:富士X-T10, 18mm, 30s, f/13, ISO 200)

校长说过很多次,“天空好看看地面”。作为城市风光照,就需要有地标建筑配合。

我家附近唯一的地标就是这个275米高的楼了—— 它就是上面《摧毁一切》的主角。

要不要用长焦段对这个建筑取景,我纠结了半天。

咱小学自然课都学过,闪电爱劈最高的建筑,我想如果能捕捉到一张高像素清晰的闪电劈到楼顶的画面,应该很棒。

可是我当时观察了一个小时,只见闪电在高楼附近劈来劈去,都避开了它。

如果对着它缩小取景范围的话,就会错过很多框外的闪电了。

正当犹豫之际,一道闪电劈到楼顶,火花四溅,如果当时能拍下来,应该就是最壮观的一张了。

可惜我当时把相机停了,后悔死了。

这之后我不再犹豫,赶紧调整相机角度拉近了对准大高楼。

左边这张是手机拍的,焦没对好,最后裁成原片的1/5,画质比较差。

中间这张雾太厚了,很无奈,后期调整半天都不满意,这里是裁切后的原图。

右边这张玻璃上都是雨水,干扰了画面,快门也有点儿长,好多闪电乱在一起。

目前从我家朝向大楼的这个机位,还没有拍出一张特别满意的闪电劈大楼的照片。

我准备以后去市中心的摩天大楼群附近发掘一下更好的拍摄点,让地面前景更美一些。

笔记:

  • 装备用熟: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一定要练会,这样才能保证关键时刻不掉链子。脑子里忽然浮现出校长可爱而无奈的表情:“多拍吧。”

  • 快门:我查过一些网上拍摄闪电的经验教程,很多人提到用20-30秒的曝光。我前面就用富士相机试验了一下,感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快门时间还是取决于闪电的频率,如果几秒就劈一次,那30秒的快门就会拍到太多闪电,很乱。我个人不推荐30秒快门还有另一个原因:我们盯着相机黑屏这么久,心里难免发慌,不如让快门短一些,想要多道闪电的话,是可以后期堆栈的。

  • 相信直觉:关键时刻不要犹豫,相机别停。

耐心选片

2021年的一部分闪电照

一个月里,我照了几万张闪电照片,电脑和硬盘都有压力,不过压力最大的还是脑袋。选片花去了我无数的夜晚,其间还有不断的新的闪电照片加入。这几万张中最后留下来的大概有六百张,特别有意思的有十几张。选片没有捷径,只靠耐心。

个人心水

干货聊完,发四张照片让大家放松一下。第三张和第四张校长都很喜欢,他在每周视频点评过《末日降临》,在公众号里给《闪电哥斯拉》打了7分(我这里已经按照校长的建议,提亮了大楼)。

《飞龙在天》 (索尼a9, 24mm, 1s, f/4, ISO 100)

《张牙舞爪》 (索尼a9, 24mm, 1s, f/4, ISO 100)

《末日降临》 (索尼a9, 12mm 鱼眼, 4s, f/5.6, ISO 100)

《闪电哥斯拉》 (索尼a9, 24mm, 4s, f/5.6, ISO 100)

每次再看这些照片,我还是会血脉偾张,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感谢摄影让我把这一切记录了下来,感谢【摄影笔记】的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2021年的闪电照中很多张都有他们的心血,他们的建议让这些闪电以最有意思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我通过这些练习,也算是正式叩开了闪电摄影的门。论技术,拍摄闪电并不是很难,找好前景和设计好构图才是最难的。

总结

准备工作:

  • 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注意安全 —— 注意自己、他人以及装备的安全。

  • 使用天气预报雷达图提前测算拍摄的方向和时间。

  • 三脚架。

  • 额外的存储卡、电池或电源。

  • 环境光:在室内的话,关灯拉窗帘,盖住影响拍摄的电器指示灯,最大程度避免玻璃反光。前期多努力,后期喘口气。

  • 提前练熟设备和软件的操作。

拍摄参数:

  • 焦段:先拿最广的焦段试,然后按照闪电的位置调整。变焦镜头更方便。

  • 曝光模式:手动。

  • 快门:综合选片工作量和出片质量,建议从4秒试起。根据闪电频率,酌情调整。

  • 光圈:用广角拍摄时,快门更重要,光圈随之调整就好。衡量标准是没闪电的时候让背景黑些,能稍微看见楼灯和路灯就好。用长焦的话,为了更大的景深,光圈稍微收一些,快门也要相应慢一些。

  • ISO:最低。不要设成自动。

  • 对焦:手动对焦到无穷远或者稍微往回拉一些,这取决于前景位置、镜头焦段和超焦距。

  • 延时拍摄:使用最小间隔,快门之间不留停顿。有的相机可能不具备这个功能,需要外接遥控器,这一点需要根据自己的装备研究一下。用手机的话,可以考虑NightCap、ProCamera等。

  • 不打断拍摄进程:除非换电池或者存储卡,尽量让相机一直拍摄。

  • 格式:优先使用Raw格式。

相信自己,相信相机。平时多操练,照时少回看。

拍得多,机会多。祝大家成功!

感谢【摄影笔记】3群里的几位好同学:阿米、诺诺和企鹅。

谢谢你们花时间阅读并提出宝贵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