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一)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又称二十四烈士殉难处,位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东北隅,占地面积约0.15万平方米,是当年国民党杀害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的刑场。纪念地与监狱遗址区之间由一条长300余米的地下通道贯联。上海解放后,党和政府在烈士殉难处竖立了“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的纪念碑。碑后一棵已枯死的大树树干上尚留有60余年前敌人残酷杀害烈士们的累累弹痕。1950年,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线索,在现址发掘出完整的遗骸18具,还有数具头、身、肢骨不全的遗骨。烈士遗骸上有的还锁着脚镣手铐。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铜元、银角子等烈士遗物。 监狱遗址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由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门楼、军法处、刑讯处、男女看守所组成。1927年至1937年间,国民党反动当局在这里关押、杀害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其中最著名的有赵世炎、陈延年、罗亦农、彭湃及“龙华二十四烈士”等。1931年2月7日夜,“龙华二十四烈士”在此慷慨就义,因此有“上海雨花台”之称。在男看守所的墙面上留下了原安徽省副省长张凯帆在关押期间写的一首著名的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1981年,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开始由上海市烈士陵园管理。现已修复的有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部分遗址、男女看守所(龙华监狱)、刑场等处所。1997年,该纪念地被中宣部命名为“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上海市龙华路上,毗邻古刹龙华寺。原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在此被关押和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义士数以千计。1949年解放后,这里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予以保护。 位于陵园中、南部的南北主轴线上,东西宽160米,南北长440米,占地7万多平方米。大门广场内是一座有传统特色的门楼,楼顶上为邓小平所题的“龙华烈士陵园”6个金色大字。 门楼后是香樟林广场,穿过广场是一条笔直的长甬道,过纪念桥后,甬道向两边拓宽,象征革命道路越走越宽广。 其后为三层逐层升高和逐层向两旁扩大的平台。第一、二层平台的中央为中心广场,是用红白相间的花岗石铺成。 在第三层广场正中,一座用红色花岗石筑成的巨大横碑似由鲜花凌空托起,碑的正面镌刻着“丹心碧血为人民”7个镏金大字,
纪念碑后面是烈士纪念馆,面积1万多平方米。纪念馆呈金字塔形,四层阶梯建筑内墙面装贴的红花岗石,与塔上覆盖着的天蓝色幕墙玻璃相贯组合,形成4个充满阳光与生机勃勃的四角中庭,在庄严肃穆中透出现代气息。纪念馆是陵园的主体,也是整个陵园的中心。
在第二层平台两旁,有“独立、民主”、“解放、建设”两组主题雕塑,作者为叶毓山。
雕塑用四川平武产的芝麻白花岗石雕刻而成,各高6.5米,长12米,共有22个人物,四面可瞻仰。
“独立、民主”一组群雕以近代上海革命历史为背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上海等情节组成,
表现了先烈们悲壮激昂、浩气冲天的战斗精神。
“解放、建设”一组群雕则展示了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日新月异的腾飞景象。
两亭为方形,攒尖顶,全部以白水泥建成,亭中央各立一根四面有碑刻的碑柱。
在茂林修竹间,还竖立数十块保持自然形态、大小不等的石林碑刻,星罗棋布,自然成林。
两廊外的一侧建有对称的两座各长50余米的大型碑墙,一墙镌刻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手迹;另一墙镌刻自民国16年以来在上海牺牲及曾关押于龙华的烈士诗文29篇。
在陵园东侧,紧依千年古刹龙华寺,占地20亩(1.33万平方米),由两座碑亭、四座碑廊、两座碑墙和大型梯形式花坛组成。
碑林入口处是一座名为《且为忠魂舞》的大型烈士群雕,底座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座雕塑原置于上海烈士陵园(龙华殡仪馆左侧),这次与烈士陵园整体迁置这里,原作者刘巽发。
(待续)
-
(2015-11-25 15:50:01)
-
(2015-11-24 09:15:03)
-
(2013-12-04 17:42:37)
-
(2013-12-03 17:31:06)
-
(2013-12-02 18:33:45)
-
(2013-12-01 19:23:55)
-
(2013-11-30 16:31:18)
-
(2013-11-29 17:15:41)
-
(2013-11-28 17:15:35)
-
(2013-11-26 16: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