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超│稻麦之上(散文)

·文字,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

·本文为今年获奖文章,最新推出。

·请点击右上角蓝色字体“超哥的随笔”加以关注。


稻麦之上(1)

郑玉超

我的母亲生于1948年。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母亲,对饥饿有着深入骨髓的记忆,她不识字,倘若知道1600多年前有个孟夫子发出“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的慨叹,定会心有戚戚。她亲身体验过那种苦难,让她从小就对粮食视若神灵,奉为圭臬。

我年幼时也尝过饥饿的滋味,虽与母亲幼时经历过的“扒树皮,挖草根”赖以为生的年代有着天壤之别,但也足以让我终生难忘了。那时苏北农村还没有实行包产到户,土地由生产队(就是现在的组)统一耕种,庄稼统一收割,粮食统一保管。人们的生活非常贫苦,生产队统一分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一年中家家户户都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断顿景况。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那饥饿这本经几乎适用于所有家庭,没有人不是面黄肌瘦的样子。

我家7口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我兄妹三人,全家的吃喝问题由母亲全权掌控着。艰难岁月里,母亲精打细算,充分展现出游刃有余的管理才能,一粒粮食恨不得掰成几瓣,才能让全家安然度过饥荒。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农村的主打食材便是玉米、山芋、萝卜,玉米粥、煮山芋是人们“舌尖上的常客”,天天吃、顿顿吃,提起来就会让人下意识地打嗝,大米白面像是大家闺秀,极少登上农家的饭桌。菜也是有的,炒萝卜丝,鲜有油水,锅底不过用油絮子——油絮子是那时农家厨房用品,一般用玉米棒的皮壳制成,玉米皮壳撕成条形,拧成辫体,编成窝状,窝当中填入棉絮——象征性地擦拭几下,萝卜丝之于我们,宛若结婚已久的夫妻日日耳鬓厮磨,心中早已腻歪,可又难以分离。萝卜丝中偶尔加几根海带,算是难得的海鲜了。家人过生日时,母亲才会“法外开恩”,炒点鸡蛋、萝卜粉丝、烧个豆腐,那是多么幸福的享受啊!可是,一家七口,一年中的生日也不过7次,我和两个妹妹依然像盼望新年一样,盼望着家人生日的来临。

母亲的精明和节约在熬粥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熬粥是很有讲究的,用舀子——那是用掏空的半边小葫芦制成的厨具用品——舀玉米面时,常常踌躇很久,终于舀了小半舀,忽又犹豫,重新将舀子伸进瘪瘪的面袋,倒了点回去。这才放心兑水,她尽量拌出一些面疙瘩,用筷子夹到沸腾的锅里,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面疙瘩在沸水里化为乌有,接着将剩余在舀子底的残面搅成面糊,倒进锅里。

面糊刚入锅时,原本沸腾的水像是一下子没了热情。母亲又在灶膛里加把柴禾,火苗映照着母亲苍白的脸。当锅里的水再一次沸腾,先前的面疙瘩早已修成正果,母亲才放心地用饭勺搅拌,试图让粥均匀,不至于清影照人。母亲的一番努力并未改变现实,粥依然明亮可鉴,光彩照人。

吃饭时,母亲将面疙瘩尽可能均匀地分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我们兄妹仨和父亲多少也能得到点赏赐。可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刚吃过一会,肚子就开始咕咕乱叫闹革命。我哪里知道,母亲自己从未吃饱过,自己端着清汤寡水,一个人默默躲到僻静的地方喝。

父亲心疼母亲,会趁她不注意,将自己碗里的面疙瘩夹到母亲碗里。这怎能骗得过母亲的眼睛?每次都以父亲失败告终,母亲总能将玉米疙瘩“完璧归赵”。


更多文章敬请点击:

郑玉超│隐秘杀手(小小说)

郑玉超│伪面孔与假道学(随笔)

郑玉超│幸福骑行(外一篇)

郑玉超│初钓记(小小说)

郑玉超:一支烟的交情(小小说   外一篇)

郑玉超│怀念我的校长

郑玉超│老莫的幸福(散文)

郑玉超│小巷,静好(散文  外一篇)

郑玉超│致命的诱惑(小小说)

郑玉超│中药留香(随笔)

郑玉超│千万莫对外人讲(小小说)

郑玉超│刹那芳华

郑玉超│面子(“面子”系列小小说之一)

郑玉超│站台

郑玉超│人生得意莫尽欢

郑玉超│乡村澡堂

郑玉超│历史的复眼

郑玉超│穷人的感恩(小小说)

郑玉超│伟大的孤独

郑玉超│骑墙者的面孔

郑玉超│等待风起

郑玉超│失 宠(小小说)

郑玉超│红萝卜 白萝卜

郑玉超│侠 盗(小小说)

郑玉超│握握手吧(小小说)

郑玉超│安哥拉购物趣事

郑玉超│莫让生命太负重(随笔)

郑玉超│逃亡的虫子(小小说)

(0)

相关推荐

  • 老窖

    农村里,谁家没有几口老窖. 老窖,是老家里冬天收藏蔬菜.瓜果的土窖. 老窖的意义像老窖的年龄一样深远.庄户人的日子,都和老窖关联着.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一年四季,倒有两季直接跟老窖有关系. 老窖 ...

  • 萝卜放在锅里蒸一蒸,原来这么好吃,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吃,真香

    萝卜放在锅里蒸一蒸,原来这么好吃,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吃,真香

  • 玉米疙瘩

    ( 婆婆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今天翻看旧作,读到此文,百感交集--) 今早照例又喝玉米粥,是婆婆昨晚煮好的,在煤气上又热了一下.昨晚的粥还好喝,没吃出什么疙瘩,可今早的粥里,起码有四分之一的疙瘩.心里有 ...

  • 红咸菜里的亲情

    红咸菜里的亲情 张红梅 大街上不时飘来各家焖红咸菜的香味,哦,焖咸菜的时节到了,好怀念姥姥焖的红咸菜啊! 我小时候是在姥姥家度过的,记忆中的姥姥每年都会种好多白菜.芥菜疙瘩,还有萝卜. 每到收获的季节 ...

  • 【散文】李兴柏/母亲的搅面馅饼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李兴柏 在农村老家,母亲做的搅面馅饼皮薄如纸,色泽金黄,入口化渣,皮不露馅,绵软味醇,满口流香.乡里乡亲.亲朋好友吃后都赞不绝口.虽说没有传奇色彩,但也令其他食品甘拜下风. ...

  • 母亲的冬至水饺​

    关注我们牛年牛气冲天 母亲的冬至水饺 文/骈国华    冬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节日."冬至大如年".我老家人称冬至为"大冬".老家人对于过大冬是相当重视的, ...

  • 张家生 | 年下了,还要熬锅萝卜菜的日子

    年下了,还要熬锅萝卜菜的日子 文|张家生 春节,乡下人叫过年,或年下.春节来了,我想起小时候,年下了还要熬一锅萝卜菜的那些日子. 那时候粮食少.土地薄产量低.即是河边顶好的地,小麦亩产也才二百来斤,离 ...

  • 萝卜放到锅里蒸一蒸,原来这么好吃,活了30年第一次吃,太香了

    萝卜放到锅里蒸一蒸,原来这么好吃,活了30年第一次吃,太香了

  • 母亲会做饭

    家里的锅一直是母亲在烧,只要她身体允许,家里的饭都是母亲做. 母亲会做饭,不是说母亲有多高超的的厨艺.不过对于一个乡下家庭来说,母亲确实了不起. 哪怕就是快要做好饭了,家里突然来了客人,母亲似乎像变戏 ...

  • 张红梅: 姥姥焖的红咸菜

    姥姥焖的红咸菜 大街上不时飘来各家焖红咸菜的香味,哦,闷咸菜的时节到了,好怀念姥姥焖的红咸菜啊. 我小时候是在姥姥家度过的,记忆中的姥姥每年都会种好多白菜.芥菜疙瘩,还有萝卜. 每到收获的季节,姥姥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