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霞丨腊八,熬一锅暖暖的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节日习俗更是丰富多彩。腊月、正月,是一年中节日习俗最多的两个月,正月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不同名目的节日。腊月的节日,则是从腊八开始的。

腊八上古时期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从最初的祭祀仪式演变至今,因各种版本的传说,而变得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各种传说,最终成就了“腊八喝粥”这个传统习俗。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有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粥最早的功能是食用。《周书》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后来,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以稀粥助药力,至此,粥逐渐有了“药用”功能。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陆游也曾作《粥食》:“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粥的功能已经食、药兼用,达到了具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我喜欢喝粥,养生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喜欢粮食本身最原始、最天然的味道。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清.道光帝)”熬粥的原料非常简单,只用清水,把大米、小米、核桃、花生等各种晒干的粮食混合搭配在一起煮,还可以加枸杞、山药、红枣等。各种食材在水和火的作用下,互相浸润、糅杂,营养物质互为补充,既有吸收、接纳一切的气度,又有消化、融解一切的能量。红枣在带给别的食材甜味儿的同时,也吸收了其它食材的醇香,糯米在奉献黏、糯、香的同时,自身味道也更厚重,付出,原是另一种收获。喝粥时,你既能从中找到每种食材各自的味道,又能感觉出糅合后形成的另一种独特的醇厚绵长的滋味儿。小小一碗粥,倒显出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儒家风格了。

原料简单,口感又好,熬粥是不是太容易了?可不是的。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清.袁枚《随园食谱》)”这是粥的权威定义。要达到口感非常好的效果,关键在一个字----熬。

熬粥的工具有很多,电压力锅、电饭煲、电炖紫砂煲汤锅、铁锅、砂锅……都可用来熬粥,但口感效果各不相同。电压力锅最不推荐用,虽省工省时,但速成的食物终究欠点时间的味道。据说石锅含有天然矿物质,用起来更好,不过那是奢侈品,我没用过。

我妈熬粥,用的是土灶台和铁锅。木柴烧得旺旺的,火苗舔着锅底,水沸腾着,各种食材翻滚着,流动着。随着食材的相濡以沫,水越来越黏稠,“噗出噗出”冒泡,白烟绕梁,满屋子都是带着阳光的粮食味儿。

熬好后,大家各自盛一碗,锅里继续“噗出噗出”着。我最喜欢喝第二碗,因为木炭的余热会让粥的味道更厚实。孩子们往往还有个“专利”,就是戗锅边儿。用菜铲把锅壁上的锅巴清理下来,稍软点儿的,入口即化,类似裹饴糖的白色外膜,但比那个筋道点儿。还有的锅巴焦黄焦黄的,又甜又脆又香,实在是吃不够。在农村,兄弟姊妹们小时候为争着吃锅边儿闹意见是常事儿。

我也喜欢亲自动手给家人熬粥。现在我没有了土灶台,我尽量按照大火、中火、小火这个先武后文的顺序,尽力用尽可能长的时间可熬出食物的精华,熬出米的温润,果的甘甜,熬出浓郁的香、悠长的味儿。

过日子有时候也需要点熬粥的态度。把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掺合在一起,不停地煎熬、搅磨,忍得住脾气、耐得住性子、等得住时间,直到不急不躁,直到气定神闲,直到把生活熬得稠粘绵密、温润平淡。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天寒地冻的腊八节,看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喝着黏稠香浓的腊八粥,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作 者 简 介

刘红霞,女,河南舞钢人,舞钢市作协会员,平顶山市作协会员,“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从业教育,爱好读书。人生三大主题:用努力完成工作,用爱心经营生活,用文学陪伴灵魂。




(0)

相关推荐

  • 好婚姻小火慢熬

    几年前的一个午后,我与几个大姐在一家茶吧喝茶聊天.当谈起自己的婚姻生活时,一位大姐形容婚姻说,其实婚姻是一锅粥,需要小火慢熬.要知道,世上最好的粥,都是小火慢熬出来的,而婚姻的幸福,恰是一年又一年守出 ...

  • 腊月,老北京不仅仅喝“腊八粥”

    大名鼎鼎的东来顺,最早是一家小粥铺 生活在北方,在寒风呼啸.漫天飞雪的日子里,一碗热乎乎的粥比什么都能暖和肚肠.尤其是腊月,一碗腊八粥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种糅合了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 ...

  • 为什么在家熬粥却熬不出粥店的味道?教你这几招,一学就会!

    在冬季的饮食范畴内,喝粥养生是最好不过的滋补方式了. 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专门提到,粥"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宋朝大诗人陆游曾著一首七 ...

  • 【美文选粹】刘红霞丨清明,春天里的乡愁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红霞,笔名斯扬,祖籍绛县,现为河北某大型军工企业退休职工.爱好诗歌散文写作,学生时代曾担任学校文学社副社长,工作后被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闲来涂鸦,有文学.新闻作品散见于企 ...

  • 【美文选粹】刘红霞丨此景只应天上有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红霞,笔名斯扬,祖籍绛县,现为河北某大型军工企业退休职工.爱好诗歌散文写作,学生时代曾担任学校文学社副社长,工作后被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闲来涂鸦,有文学.新闻作品散见于企 ...

  • 【美文选粹】刘红霞丨美丽的爱情家园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红霞,笔名斯扬,祖籍绛县,现为河北某大型军工企业退休职工.爱好诗歌散文写作,学生时代曾担任学校文学社副社长,工作后被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闲来涂鸦,有文学.新闻作品散见于企 ...

  • 【美文选粹】刘红霞丨云朵里圣洁的天堂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红霞,笔名斯扬,祖籍绛县,现为河北某大型军工企业退休职工.爱好诗歌散文写作,学生时代曾担任学校文学社副社长,工作后被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闲来涂鸦,有文学.新闻作品散见于企 ...

  • 刘红霞丨栾树花开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秋天的栾树,那一定是美,绝对是美.尽管,我曾经对它有过成见. 春天来了一些日子了,它依旧守口如瓶,像个反应迟钝的人.柳树都快成阴了,它才懒懒地揉揉惺忪的眼,在枝头串起不起眼的嫩红 ...

  • 刘红霞丨大暑小语

    今日大暑. 热也热到极点了,高也高到顶点了. 空旷的原野中,此起彼伏回响着时而短促激昂.时而清丽悠扬的蝉鸣.当夏雷惊醒了地下沉睡数年的梦,它们知道,该是冲破束缚已久的黑暗,开始全新生命旅程的时候了. ...

  • 刘红霞丨我的远房亲戚

    小时候喜欢家里来亲戚,一是因为来了亲戚, 会改善伙食,解解馋:二是能了解到大山外面的消息,满足好奇心.当然那时候也喜欢走亲戚,原因同上.经常走动的亲戚,一般都是姑家.姨家.舅家.也有些平时不常走动,家 ...

  • 刘红霞丨春天,踱步而来

    总觉得今年春天的天气像爱斗气的情人的脸,那忽冷忽热.起伏不定的表情,让你怎么都猜不透她的真实内心.农历年之前就已经立春.刚立完春头几天,白天气温一度上升到十八九度,那贴心贴肺的温暖让冷冻了一个寒冬的心 ...

  • 刘红霞丨此情可待成追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时间带走了什么?时间留下了什么?那些曾在生命中深深走过的人,如今又在哪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题记 正月十一是婆婆去世两周年祭日,虽然单位很忙,但我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