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燕丨春来踏秋千

小时候,每到清明前后,我们都会结伴去河边的柳树那儿栓秋千、荡秋千。只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弄不明白,明明是春天做的游戏为什么要叫“秋千”呢?最近问了一下“度娘”才知道,原来,荡秋千这一看似简单的游戏已经有几十万年的历史了。

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以后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以后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

“绿杨楼外出秋千”、“秋千架上春衫薄”、“整髻收裙无力,上秋千”、“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从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中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岁月的变迁,秋千已经成为一种春日的盛宴,成为深闺绣阁中女儿们“释闺闷”、排遣寂寞春光的一种美好形式。当历史吹着欢快的口哨走到现代时,秋千更是发展成了一种全民性的娱乐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当年,父亲在院子里为我做了一架秋千。父亲在后面轻轻一推,秋千就带着我飞离了地面。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温暖的春风轻柔地抚过我的脸颊,一颗心也快乐得像春日里的嫩芽,随着秋千的上下而舞之蹈之。后来,胆子渐渐大了,秋千就越过了那面土墙,每次荡到最高处,我都会使劲把脚尖往高处挑,想看看自己到底能高过墙头几分。邻居家的大娘在院子里喂鸡,在飞过墙头的瞬间喊她一声,大娘立刻眉开眼笑地问:“这么高,怕不怕?”我脆生生地回答:“不怕。”“燕儿真厉害!”于是,小小的心里便鼓起了风帆,一个劲地央求父亲“高点,再高点”。可是,秋千本身的大小决定了它的高度,父亲说,要想荡得高,只有去西山了。

我听小姨说过,西山有一架十几米高的秋千,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架起来热闹几天。到时候,全村爱打秋千的人几乎都会去那里试一试,那种盛大的场面,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从此,我就天天盼着去西山,可是父亲总说我还小,让我再等等。于是,西山就成了父亲种在我心里的一个遥远而真切的梦,每到春天就会破土而出。一晃几年过去了,父亲终于同意让小姨带我去西山了。隔得老远,就看见有人在天上高高地“飞”。走近一看,才发现果然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架巨大的秋千被人们团团围在中间,有两个人正在秋千上一蹴一踏地荡着,飞到最高处,两个人的身子几乎与秋千的横梁平齐了。人们仰脸望着,说笑着,谈论着,赞叹着,不时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孩子们在人群中来回穿梭着,一刻也不肯停下来。我却顾不上这些,只是目不转睛地仰脸看着,心里又是紧张,又是羡慕,又是期待。

终于轮到我了。我兴奋地坐上去,只听有人在身后问我:“高点还是矮点?”“高点!”话音未落,秋千就“嗖”地一声飞了起来,刚才还晃动在我周围的那些身影全都退到了我的身后、脚下。我兴奋得直踢脚,“再高点。”秋千高高地飞起来了,风声在耳边呼呼作响,秋千架下的人群都变成了小人国里的人物。我们来时的那条路,周围的树木,山下的房屋尽收眼底。我就像一只熟透了的苹果,满脸通红,全身发热,一颗心也快乐得似乎要变成一只小鸟蹦出来,跟着那些白云在蓝天上痛痛快快地遨游一番。

每次想起秋千,就会想起电影《李清照》中的一个片段。少女李清照顽皮地坐在秋千上,周围是花枝袅娜,红香绿翠。丫环说:“小姐,有人来了。”李清照就这样不经意地一回头,霎时只觉人面更比花面好。她后来有一首《点绛唇》,说的大概就是这时的情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后来,看《甄嬛传》,甄嬛着一袭浅色衣裙,独自在杏花天影里荡着秋千。他从此路过,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就这样被轻轻地触动了一下。“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想来,那样美好的景色,那样美好的相遇,任是谁也无法忘记的。

作 者 简 介

子浛,原名孙燕,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城阳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城阳诗词》执行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第八届青岛“最女人”“十大才女”之一,著名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齐鲁文学》、《燕山》、《青岛文学》、《中华诗词》等。散文《难忘旧日时光》曾获2010年全国“我的暑假”征文二等奖;散文《最爱秋天》获《时花文学》秋季征文二等奖。作品入选《执手文学》、《优秀作家作品选》、《新世纪华文作家文集》、《优秀作品选》、《盛京文学》、《当代优秀诗人作品选》等。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郭宝华撰写千古词人李清照【上篇(1):绣面芙蓉一笑开】

    [作者简介]郭宝华:笔名漂泊.80后,秦安县千户人,文字爱好者,常在农耕之余涂鸦自乐.诗观:无论世界有多繁华,仍有许多角落黯淡无光. 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郭宝华撰写千古词人李清照(上 ...

  • 文学看台29| 吴庆华:梦的千秋(诗歌)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作者简介]吴庆华,网名温柔佳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汕尾陆河县人.有诗词,诗歌,小说,发表.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文学精品><海丰报>< ...

  • 孙 燕丨最美的礼物

    离过生日还有两个多月,女儿就问我喜欢什么颜色,要送我一条围巾做礼物.我心里一暖,说不用了,我有很多围巾,只要你现在好好学习,以后有个好工作,自己能够把日子过好我就开心了.女儿发过来一个嘚瑟的表情,说我 ...

  • 孙 燕丨此生,再无长发

    大概每一个女孩的心里都有一个公主梦吧?在这个梦里,她长发飘飘,温婉动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在向她招手,眼前是鲜花与温暖铺就的金光大道.可是,这终归是个梦啊,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会成真,比如我,就连留一头柔 ...

  • 孙 燕丨想你,何用想起

    同事的小女儿有个癖好,愿意摸别人的耳垂.小雨阿姨被她摸得痒痒的,笑着求放过.我说摸我的吧,因为我从小也喜欢摸人的耳垂.那个人不是别人,却是我的父亲. 我对父亲的依恋大概是与生俱来的.不管他坐在哪里,我 ...

  • 孙 燕丨爱的味道

    第一天,切掉一块指甲,在手忙脚乱中胳膊被溅起的油点烫伤,煎火腿以最接地气的黑脸闪亮登场.第二天,油烟四起,火腿的姿色虽然稍有改观,但仍然不甚美丽,有的薄如轻纱,有的厚如马唇.第三天,稍微摸着了一点窍门 ...

  • 孙 燕丨在路上

    平时,出门向西,先后经过机关幼儿园.德馨小学分校.萃英中学,那些建筑物虽然并不高大,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每次经过这里,心里还是会油然地升起一种恭敬端肃之情,这其中既有对知识殿堂的敬畏,也有对莘莘学子 ...

  • 孙 燕丨我是飞卫

    去广场上散步,与自家三嫂擦肩而过.跟在后面的儿子跳着脚喊了一声"三妈",我才敢上前相认.想起那一年回家,与推着车子的父亲迎面相遇.父亲老远就看见了我,高兴地喊了一声我的乳名.我却迟 ...

  • 孙 燕丨另一种模样(小小说)

    孙 燕丨另一种模样(小小说)

  • 孙燕丨水井

    在游子的心中,故乡总是与水井连在一起的.每次想起故乡,就会想起村前的那条小河,想起门前的那几棵老槐树,想起那口终年湿漉漉的水井. 我们常去挑水的那口水井算起来应该是水井中的新生代,年龄比我还要小上十多 ...

  • 孙 燕丨再见小河

    每次回家,我都会习惯性地去河边看看.也许是因为那条小河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和欢乐,也许是因为我对那条小河还抱有美丽的幻想.可是,每次我都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河道里堆满了垃圾,河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