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2h,全球首套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通过现场考核

据兰州当地媒体报道,10月5日至8日,位于新区绿色化工园区的全球首个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工程项目再传喜讯:该项目顺利通过连续72小时现场考核,达成既定目标,这意味着这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再次取得了里程碑式成就。不仅如此,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稳定运行1000余小时。
项目通过现场72小时考核
据悉,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申请,10月5日至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在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对“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装置”进行了现场72小时考核。
此次考核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项目处处长赵明带队,专家组阵容“豪华”。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刘海超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邢巍研究员、兰州理工大学李贵贤教授、兰州大学徐彩玲教授,专家组组长由刘海超教授担任。
在考核启动会上,专家组详细查阅了该项目运行资料,认真听取了现场标定方案,并提出了专业建议。在考核过程中,专家组一行深入项目现场对该项目装置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详细考察,查看了生产运行、化验分析等数据,并详细询问了装置运行相关情况,确保本次考核数据真实、有效。
经过72小时的现场标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装置完全达到考核方案各项指标要求,顺利通过现场考核,达成既定目标。
据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芳芳介绍,项目装置顺利通过72小时现场考核,标志着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生产运行使命。“这将为开发工艺包,形成成套工业化生产技术,加速产业化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李芳芳说。
18个月建成见证新区“速度”
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根据我国能源与环境现状建议在西部地区先行先试的一个示范项目。受益于兰州新区的良好营商环境,从项目洽谈、落地,到项目设计、采购及建设,仅用了一年半时间。
2018年7月4日,兰州新区石投集团、苏州高迈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第24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共同签署了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首个规模化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工程正式启动。
同年11月26日,由李灿院士专家团队与兰州新区石投集团携手组建的“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落地兰州新区,意味着项目正式进入启动阶段。
2019年2月28日,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工程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项目进入建设阶段。此后,项目两大建设区域——光伏发电区域和甲醇合成区域相继开工。
今年以来,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工程项目捷报频传,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建设成果。
1月17日,项目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打通全流程,迈出了全球范围内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的第一步,实现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跨越。
10月8日,项目顺利通过72小时现场考核,再次取得重大进展。据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得强介绍,项目至今已累计运行1000余小时,装置各单元运行稳定,各单元催化剂主要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主体设备及相关配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00%。
新区科技发展局局长陈文海告诉记者,用18个月建成该项目,是产学研成功合作和“兰州新区速度”的一个新典范。
人类又多了一种清洁能源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化石燃料为社会经济带来了指数级增长。但如今,人类却不得不面对这一增长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能源安全等。
当化石能源枯竭时,人类是否有应对之策?“液态阳光”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陈文海认为,位于兰州新区的全球首个“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建设意义正在于此。所谓“液态阳光”就是把太阳能和风能发出来的电,通过制氢变成氢,然后氢再跟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我国碳减排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储存消纳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新区石投集团总经理姜锦介绍,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基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团队开发的两项关键创新技术:高效、低成本、长寿命规模化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和廉价、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技术。
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总占地约289亩,总投资约1.4亿元。项目达产后可每年生产“液态阳光”甲醇1440吨。
据姜锦介绍,该项目可有效利用不稳定的风、光、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高峰时发电驱动电解水制氢,通过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运用上述工艺过程将不稳定、低密度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高热值的化学品,对解决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弃风、弃光、弃水”现象,消纳清洁能源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液态阳光”甲醇又是绿氢载体,将有效解决氢能储存和运输的安全难题。
陈文海认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建设还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吸引大批科技成果到兰州新区孵化落户,提升绿色化工园区技术层次,形成相辅相成的绿色发展模式。同时,这一项目符合兰州新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对新区化工及新能源相关产业具有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也将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赢得相关产业发展先机奠定良好基础。
助推新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绿色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绿色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劲动能。
2018年11月,新区管委会印发《关于落实省政府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十大类生态产业发展总体方案任务分解的意见》,由新区管委会领导分别牵头,落实十大生态产业发展任务。
2019年以来,新区抢抓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机遇,坚决破除制约实体经济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夯实绿色发展产业支撑,绿色化工、现代农业、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一批特色产业兴起,呈现蓬勃发展局面。
特别是新区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的绿色化工园区强势加速崛起。园区已建成供热供汽、污水处理、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科学制定安全、环保等准入标准,引进产业项目106个、总投资208亿元。
同时,围绕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新区积极吸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关联企业向新区集聚,加大储能、驱动、控制、电池、试验、检测等项目招商,依托首航节能落户新区,布局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目前已引进锂电池生产线、十堰车仪电子产品研发及生产销售等配套项目9个,新能源产业不断壮大,成为新区乃至全省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2019年11月28日,新区正式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推动绿色发展崛起之路上迈开新的步伐。
通过着力提升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绿色金融地方标准、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建设和运作水平,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流动,兰州新区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生态脆弱地区实现绿色发展崛起探索新路径。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新区绿色贷款余额80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4.33%,高于全省9.55%的绿色贷款占比;一季度绿色贷款增加16.75亿元。
在“绿”字上下功夫,将试验区建设与国家级新区政策优势叠加起来、发挥乘数效益,创新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产品技术,兰州新区让绿色金融为产业发展赋予了充沛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