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传承重要人物汪永泉【功夫上手】接手系列一
汪永泉前辈由于其特殊的师承关系,历经杨建候,杨少候,杨澄甫二代宗师三人老师传授,7岁就开始习练太极拳,他还是杨澄甫对练的相手,因此他的杨氏太极拳传承内容系统详实,在心法和劲力上吸收了二代人的传承特点。
这个系列我们主要学习如何接手。在接手少,有个重要的内容是必须要过关的,那就是身形中正,汪永泉前辈如何阐述这个问题么?下面我们通过他的亲传弟子记载的拳学笔记来学习汪永泉前辈的杨式太极拳武学。
【松沉直竖,中正安舒】
汪老师把“松沉直竖、中正安舒”列为“第一要义”,它关乎练功的成败得失。实施它的关键是百会穴对正会阴穴(不是尾阊),再对正脚心连线的中点,形成垂直的虚线。要用意不用力。
身体要松沉直竖、中正安舒。这是练拳的第一要义。有的人练了好多年拳,但身上没有“东西”(没有内功),这是因为习练的方法不对,关键是没有按照松沉直竖、中正安舒的要求去练。
松沉直竖、中正安舒则正气出。
松沉直竖、中正安舒,包括虚灵顶劲、松肩、阔背、开胸、张肘、气沉丹田、轻松腰胯、松垂散尾阊…,都是用意不用力。用力则不灵,达不到目的。
打拳要先把身形调直,松沉直竖,中正安舒。关键是百会
穴和会阴穴对正,再和两脚心连线中点形成垂(直)线。身体勿倾。
松沉。只松不行,还要沉。沉不能刻意追求,真正做到松,就自然沉了。
直竖。运行过程中,身体始终保持直竖,如提线木偶,上边提着,下边直竖。
提腿,出腿,落腿,身体保持直竖,不能猫腰。
盘架子时,身体进退、旋转,要直竖,如旗竿、桅杆,不
要前倾后仰、左右摇晃。要以腰为轴,轴不能晃动。
身形很重要,姿势正确与否,在于身形而不在手势。
身形要能伸缩。伸,即开,脊柱放松、伸长,竖顶,尾闾
下垂对拉拔长。缩,即合,要舒服自然。脊柱伸缩能促进内脏运动,有利养生。
无论姿势成了什么样子,自己总保持“中”,保持水平,身体歪了,仍要保持“中”,如海底针、栽锤、指裆捶,不能低头,眼向前平视。这样保持平衡,别人打不倒你。
【生活无处不太极】
保持正确的身形,不但是接手的自我最佳状态,也是内气顺畅平和的太极状态,这是最佳的接手状态。
因此拳架的习练,不但让身形中正安舒,一站就是初于守中的状态,这是对待中形成的先天优势。
这也让我们明白拳架练的是
一要正身形,身形要中正舒服;
二是要养气,内气要足,精神才有。
身形对不对,推手对待中马上能验正的,因此,不练推手的太极拳还处在初级水准上,很多太极拳内涵没法去体悟和探索。
【功夫上手】系列,下节更精彩,分享对待准备状态的身形和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