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华治疗慢肾病的经验
叶景华,汉族,上海市人,生于1929年1月,出身于中医世家,师从名医丁济万,后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上海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肾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提倡辨证施治,并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观察研究,以辨病与辨证相合,内治与外治并用,惟疗效是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提出以扶正解毒、化瘀泄浊利湿法,组成肾衰甲方、肾衰乙方,结合肾衰膏外治,不仅在临床上取得疗效,并经动物实验证实其效用和初步阐明其作用机理。其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发表论文60余篇。著有《叶景华医技精选》、《简明中医临床诊治手册》2书,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组成 陈皮10g,制半夏10g,土茯苓30g,制大黄15g,六月雪30g,留行子30g,徐长卿30g
肾衰甲方:肾衰方+党参10g,黄芪30g,白术10g
肾衰乙方:肾衰方+黄柏10g,知母10g,黄连3g
肾衰膏:丁香、肉桂、生大黄、炮山甲、水蛭、留行子按1:1:2:2:2:2量研末,甘油调糊,搓成桂圆大小。
功能 扶正解毒,利湿、泄浊、化瘀、解毒。
主治 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症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腰痛酸重、身肿腰以下为甚,小便混浊,舌苔薄黄、脉弦 。
用法 肾衰方1剂水煎,1日分2次饭后温服。肾衰膏脐疗,每晚1次。
方解 肾衰主方以制大黄泻热、除湿、行瘀、解毒为君,徐长卿温经通络、解毒、六月雪清热祛风、利湿解毒,清温并用共为臣;佐以留行子活血通经,消肿敛疮;陈皮、半夏理气化痰祛湿为使。甲方加以党参、白术、黄芪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乙方加入黄柏、黄连、知母清热;肾衰膏——气味俱厚,药性走窜:丁香走窜通络,肉桂温中祛寒,生大黄、炮山甲、水蛭、留行子活血解毒泄浊,通过脐孔渗透及经络的输布,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理气活血和温通排毒之效。
临床运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
慢性肾衰由于病人正气亏损,脾肾功能失司,湿浊瘀毒蕴阻。晚期病变深重,正气亏虚甚,湿浊瘀毒蕴阻亦盛,已影响体内各脏腑功能,治疗不易见效,预后较差。叶老认为慢性肾衰病变过程中,变化多端,但本虚与邪实的一对矛盾始终贯穿在病变过程中,有时以邪实为主,有时以正虚为主,辨证须掌握病情标本,权衡轻重缓急,确定总的治疗方法,即:扶正、利湿、泄浊、解毒、化瘀,并按临床上大多数病例的发展规律,归纳为两大类证型。
(1)脾肾亏损:气血两虚,湿浊瘀毒阻滞,临床表现浮肿,乏力,腰酸,纳呆,泛恶,面色萎黄,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胖或淡黯,苔白腻或薄腻,脉沉细或细弦。肿甚小便不利加桂枝、泽泻、车前子,瘀滞明显加水蛭、透骨草;皮肤痒加生牡蛎、珍珠母;血虚甚者加当归、桑椹子。
(2)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湿热瘀毒蕴阻,临床表现头晕,耳鸣,腰酸乏力,纳呆泛恶,呕吐鼻衄,皮肤瘙痒,口干引饮,面色灰滞,舌淡黯,苔薄黄或少苔,脉弦数或弦细,小便短赤,大便干燥,治以肾衰乙方并随症增加:衄血加白茅根,侧柏叶。舌苔腻加白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