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玩”起源的故事,你们所熟知的其实都是“假的”
福禄手作 今天
如今人们很愿意刨根问底,什么都讲究个xx起源之谜,很多文玩大咖为了蹭热度也不惜把许多“想当然”的结论当科普文章给写出来。目前很流行一种关于文玩起源的流言是说其起源于“文房四宝”,大体讲古代读书人无聊了手里得玩点什么东西,就从笔墨纸砚开始延续下去,逐渐形成了文玩体系。
其实稍微读过点书的人都知道这种流言是靠不住推敲的,文玩囊括种类很多,严格来说是饰品的一种延伸,而饰品是财产的一种扩展。简而言之文玩是一种杂糅囊括了财富、宗教、时尚为一身的一种复合的衍生物品,以下我们便从三点来进行说明其成长轨迹。
一、串珠形成的历史
其实文玩根本没有什么起源之谜,它只是应时代而产生的一种玩物的统称,只不过近些年被炒得过于火爆了一些。
要真从起源谈起也应该追溯到草原的元蒙文化,草原文明善迁徙,逐水草,所以一切要以简单轻便为主。所以他们除去生活所必须定量的牛羊外都会去选择换成等值的珠宝,这样在迁徙或者遇到追杀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财产。
毕竟带着一粒珍珠逃命远比带着两头羊要快,而且无论到了哪里珍珠都能随时变现。所以草原人民便习惯性地将可变现的珠宝进行集中化处理,可以随身带在脖子上或者栓于腰间,逐渐形成了珠串的模式。
其实这种集中处理更往前可以追溯到两河流域甚至是文明起源,但草原文化承载着两个种族习俗的融合,所以我们便从这里说起。
二、财产与宗教
我国中原疆土幅员辽阔,四海之内珠宝穷之不尽,但草原因位置局限只能通过舶来品或者不对等交换来获得珍宝。
当年宋朝因作战能力羸弱,每年都需要缴纳为数不少的“岁贡”,当政者需要变通来扭转这个局面。
所以宋朝在衰败之前很成功的向草原民族灌输了珠宝类物品的相关知识,也开通了与草原民族的贸易往来,以我们盛产的珠宝来交易良马肥羊,一时间宋除去每年需缴纳的岁贡外甚至还获利丰盈。
13世纪后期,藏传佛教逐渐与草原文明融合,蒙元文化中喇嘛地位极高,可居国师甚至帝师。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元朝建立后其信仰逐渐与生活习俗进行融合,加之与宋的互通使其对珠宝有了更完善的了解,念珠的材质也在此期间大放异彩。
珍珠、玉石、翡翠、玛瑙等等材料纷纷成为达官贵人的宠儿,加之当时元政府的“不治理”方针,导致许多民间财产被收敛一空,佛珠以及礼器的材料运用上变得更加“富贵”化。
三、“玩”的高峰期
但这种草原式的治理根本无法得人心,于是元朝很快被倾覆,明朝走向了历史舞台。但明朝恢复了中原佛教,讲究清苦修身,摒除了许多杂念,相对来说就不这么“富贵”了。
直到清入关后游牧民族再一次入主中原后文玩便迎来了其最佳繁盛的时期,主要还是是受到政策的影响。当时因惧怕皇室宗亲举兵谋反,所以大多数王公贝勒不允许走出皇城根。他们又叫闲散宗室,从四品的官职,每月有固定的饷银,并且什么也不用你去做。于是这些人每天就变着法的玩,但银钱受限,所以便开始了穷玩之路。
当时的珠串、把件、扳指、鼻烟壶、鸟笼、核桃等等玩物一应俱全,不仅样式复杂,材质也是琳琅满目。用不起翡翠就拿染色的虬角替代,搞不到至纯天珠就用琉璃仿。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的玩,一个新型物品大家还会进行攀比,这是文玩鼎盛时期的来临,也是系统的逐渐形成。
文玩在清之后就进入了漫长的沉寂期,我国在成立伊始就连古董都是论斤卖的,自然文玩这个词也被逐渐淡忘了。转眼到了2012年,文玩才逐渐开始复苏,曾经无人问津的东西转眼间天价出售。有的是昙花一现,有的是历久弥香,不过其中的是非黑白和真正的“起源之谜”还是留给历史去决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