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中国56个民族之一
拉祜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其中澜沧是我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全国有50%的拉祜人居住在该县。其余的拉祜族人大多分布在澜沧江以东的景东、镇沅、景谷、思茅、普洱、元江、墨江、江城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和红河自治州地区。
拉祜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在河南和山东分别有数千人。
除了我国,拉祜族作为一个跨界民族,在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中南半岛国家也有分布。
拉祜族在我国境内约有485996人(2010年数据),在国外约有20万人左右。
拉祜族的语言是拉祜语,与彝族、傈僳族、纳西族、哈尼族的语言有近似的地方。
拉祜族有自己的文字。
拉祜族,“拉祜”一词是拉祜族的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拉祜族”的意思是“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非常有拉祜族特色。
拉祜族妇女,其地位不如男子,但在坐月子期间,丈夫要天天杀鸡或煮松鼠干巴添加草果给产妇补养身体。
拉祜族的死者出殡,其墓地是用“丢鸡蛋”的方法选定的,带有一种神秘色彩。
拉祜族妇女,无论已婚或未婚,在长辈前不能取下头巾,更不能披头散发。
拉祜族以前大多居住在山林里,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才出来定居。
拉祜族的食物分生食和熟食两种,熟食主要是烤和煮,尤其有吃烤肉的习惯。
拉祜族不论男女,都习惯饮酒,酒是用玉米或野果酿造的。
拉祜族崇尚黑色,服装大都以黑布为底,用彩线镶绣各种图案。
拉祜族的房屋结构比较简单,一家人住在一块。
拉祜族人擅长歌舞,日常生活以歌舞表达感情,有自己独特的乐器。
拉祜族人擅长藤、竹编织,编织篾席、箱子、桌子、椅子等生活用具,除自用外,也用于出售或交换,深受其他民族欢迎。
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有原始宗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多种,其中原始宗教在拉祜族的信仰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拉祜族把葫芦视为吉祥、神圣之物,认为人类源自葫芦。
拉祜族的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创世纪的《牡帕蜜帕》具有史料和学术研究价值。神话史诗《扎努扎别》,体现出拉祜族人征服自然的坚强性格。
拉祜族人的风俗,也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
拉祜族的住房多为双斜面木楼房,,以茅草或木板盖顶。
拉祜族在两汉时期居住于今甘肃、青海一带,属古羌人的一支,后来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