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三季冲上热搜,董卿带着她的满分文案回来了!
9月18日,《朗读者》第三季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这一次,主持人董卿老师将与48位时代朗读者相遇,共同面对12道直击心灵的人生命题。
董卿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朗读”不仅仅是读文本,也可以是读山川湖海,读心路历程,读人生四季,读念念不忘的回响……所谓阅尽千帆,也许是把所见所闻,所读所想,都化为了内心风景,建构起一方见天地人心的多彩世界。”
于是我们记住
——“不要轻视平凡的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攻击自己做不到的事,做好一件事太难,但绝不要放弃。”
于是我们相信
——“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于是我们坚定
——“人是只须坚定,这世界对有为者并不默然。”
|开场白|
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吗?
没有一个人能够彻底地改变世界,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冲动,却决定着我们的进步和飞跃。
就如同我们无法改变四季,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冷暖;我们无法改变生死,但是可以改变生死之间的各种体验。
诗人佩索阿说,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鲁迅先生在去世之前写下了,无数的人们和无穷的远方都和我有关。
所以,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吗?
《朗读者》第三季希望在一如既往的人心的光辉中,帮助大家找到答案。
|关于航天|
在朗读者第三季第一期节目中,首位登台的“时代朗读者”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
董卿是这样介绍杨院士的:“在国外很多同行人的心中,他就是中国北斗代言人。奋斗四十余载,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和千千万万的北斗人一起改变了中国卫星导航受制于他人的历史。”
当杨元喜谈起自己的军人父亲,一度哽咽,小编看了几度落泪。杨元喜的父亲在战斗中受过三次伤,一枚子弹残留在身体中,直到现在也没有取出来,但他从未向子女提过这些经历。
尽管家中七个兄弟姐妹成绩都出类拔萃,但因为贫寒的家境,只能相继放弃学业,举全家之力供杨元喜一人读书,最终成就了这位北斗系统的副总设计师。
如今,在和平年代新的科技战场上,父亲当年无畏忘我的战斗精神,在杨元喜的身上得到了可贵的继承和新的诠释。
他带来的是斯蒂芬·茨威格写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自序里的文字,斯蒂芬·茨威格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献给伟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和有志于航天科技发展的青年学子。祝福祖国的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祝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关于教育|
64岁的张桂梅,是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她在节目里谈起自己的每日作息:每天早五点半起床,晚十二点半入睡,十年如一日都是这个作息。
她身患二十多种病,浑身疼痛难忍,每天只能穿着外衣钻进被窝睡觉,早上再原封不动地钻出来。
在她的努力下,近2000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孩子是山里人的希望,教育也是一种希望。张桂梅说,这种希望让“教育扶贫比经济扶贫更彻底。”
她说:“只要我在这一天,我有一口气,我都会是这样的,我想让孩子们知道,你的校长就是这样的,你出去也应该是这样的!我相信,我能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节目最后,张桂梅朗读了她自己写的《一封家书》。文章记录了2005年10月,她离开家32年后,第一次回到家乡,与亲人们相见的情景。
(向上滑动启阅)
《一封家书》:
车子驶进条小巷,有一个人被搀扶着慢慢地走了出来,声音长长地颤抖着在喊:“小五啊,你不认识我了?我是姐姐呀。”我们互相看看,仿佛时间已经凝固了,我努力把她们还原到三十年前的模样,可怎么也对不上。
我们放声哭喊着、拥抱着,他们喊着我的奶名。这奶名,三十多年没有人叫了,听起来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馨。大姐哭着说:你心里真的没有俺们,我都75岁了,你二姐69岁……恍惚中,我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哥哥用扁担一头挑着我,另一头是大姐的二姑娘,满地转,满地跑,可现在我面前的哥哥,却是一个小老头……
这天,我们去上坟。我踏着那厚厚的白雪,仿佛回到了童年,就像跟在爸爸的后面,把雪踩得吱吱响。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又站在了这里。这些年来,我几乎把他们忘记了,眼前出现他们模糊的身影,眼光中我似乎听见爸爸在讲:你是爸爸的好女儿,爸爸妈妈不生你的气,你忙你的吧。
我会不怕一切艰难险阻,以百倍的热情去完成我的人生诺言,为山里的孩子和百姓们服务,为山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一切!
|关于文学|
如果说,科学对世界的改变是沧海桑田,那么文学对世界的影响就是春风化雨。
文学不是历史,但它记录下了那角角落落的故事,不让它轻易地随风而逝。文学不是教科书,但却让每一个靠近它的人,能够看到一个更广阔的的世界。文学不是现实,它让我们可以在现实和想象之间自由地穿梭。
在谈及“文学如何改变世界”时,莫言先生说道:“大多数文学作品发挥作用,还是靠人性、靠艺术性来感染人,像《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巴尔扎克的一系列长篇小说……只要我们是它的读者,我们就已经潜移默化地受到它的影响。文学,它是关于灵魂的,是摸不到的,看不见的,但是你能感受到的。”
节目中,莫言为全国读者朗读了他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节选),献给他的同时代人和他们的孩子。他曾说:“黑孩虽然不是我,但与我的心是相通的。”
《透明的红萝卜》 (节选)
黑孩双手扶着风箱杆儿,炉中的火已经很弱了,一绺蓝色火苗和一绺黄色火苗在煤结上跳跃着。他试图用一只眼睛盯住一个火苗,可总也办不到。于是他懊丧地从火上把目光移开,左右逡巡着,忽然定在了炉前的铁砧上。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
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结束语|
如果说,我们曾经对世界作出过一些什么改变,那是因为我们和孔子、和孟子、和亚里士多德、和贝多芬、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们在一起。
是历史的积累,是智慧的传承,是千千万万人的努力,让改变世界成为可能。而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其中的意义,也仿佛是人类文明对宇宙的意义一样,在浩瀚无垠当中,叩击出微弱却伟大的回响。
《四大名著》是名著积累的必读书目,但是受内容体量和书目文体的限制,很多家长都不会轻易尝试带孩子阅读。
为此,云舒写设计了孩子能读懂的《四大名著》青少年积累课,每天8分钟,带孩子熟读原文好句。
01
不怕内容杂
02
不怕文言文难
03
不怕没收获
120次原汁原汁的古典文学课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