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诗的对话与思考
昨天,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我很喜欢你写的散文,但是我觉得你写的诗就没那么好。
我说这很正常,我的散文流畅有趣,所以你们觉得好。而诗呢,几乎就是平铺直叙的大白话,你们接受不了。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诗就应该具备诗歌的语言,我用平铺直叙的大白话,破坏了诗歌本应有的那种美感。
我接着说:其实这只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朋友表示不理解,怎么涉及到理念了?我说:我写新诗,不喜欢去弄新奇的字眼,而是一味地靠情感取胜,而又平铺直叙,所以大多数人不喜欢,理念上接受不了。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诗歌的语言一定要跳荡激扬,一定要色彩缤纷,一定要辞藻华丽吗?诗歌的语言一定不能平铺直叙,一定不能像大白话那样吗?
我答道,如果是这样,那么《诗经》当中,就应该只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不应该出现类似“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或者“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这样的语句了。
又比如,中唐时期,韩愈一改盛唐那种兴象玲珑的诗歌风格,而用散文的笔调和样式来写诗(所谓以文为诗),很多人也接受不了,所以后人对于韩愈的评价,褒贬不啻天壤。赞赏他的人说他笔力如椽,才气冲天;厌恶他的人说他根本不懂诗,甚至说诗歌的典雅和韵律都被他破坏殆尽。
比如,我经常举韩愈的这首《落齿》: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巳。
余存皆动揺,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毎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已。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潄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余存二十余,次第知落矣。
傥常岁落一,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语讹黙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像这样一首诗,不过掉了一颗牙齿,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抒发的感情也很平常,语言也是平铺直叙而且平白质实,毫无文采。这种诗,不论是题材还是风格上,都与传统的诗格格不入,所以宋代的沈括说韩愈的诗“终非古人之诗”。
但问题是,诗歌是可以发展,可以变革的,不能一切都用古人的标准来衡量。所以,这里就又涉及到一个理念的问题了,如果你的理念是偏向于传统的话,那么你会觉得韩愈的诗很怪很丑很没意味。但是如果你从诗歌发展和变革的眼光来看待,就会觉得他写的有些意思,有些与众不同。
关键是,韩愈为后来的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哦,原来诗歌还可以这么写,即使没有浓烈的情感(人的经历有限,浓烈的情感不经常都有的),就算不用缤纷的辞藻,也仍然可以写出诗来。后来宋人沿着韩愈开辟的路子,将以文为诗的方法和理念推而广之,韩愈更是成为宋诗的开山鼻祖之一了(另外一位公认是杜甫)。
这是古代的例子,再举一两则今人的例子。
《你每天忙忙碌碌接送孩子的男人呦》
你每天忙忙碌碌接送孩子的男人呦
你每天忙乐着
不为爱情也不为风雨
是生活叫你如此奔跑
就像一棵大树
快乐地分着枝丫
那个走来注视你的人呦
她懒懒散散地
感觉到你的快乐
(见 小安《种烟叶的女人》,河北教育2002年版)
这首诗很短,只是写作者看到一个男人每天去接送小孩,这本是生活中非常琐碎非常平常的事,但作者却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家庭的温馨,并领悟出了一种淡淡的幸福。可以说,作者的这种领悟,也很平常,并没有大喜大悲,大彻大悟,但仍然可以写成诗。再比如下面这一首:
我喜欢你。轻轻的
叫我宝贝。
我假装没听见。你就急急的叫
压抑的叫。
像蜜蜂蜇在花瓣上。
我红着脸。我说嗯
——灯灯《我说嗯》
从语言上来看,也根本不具备“诗的语言”,因此有人甚至将它列为恶诗。但是诗中写出了男女之间那种甜蜜热烈的情感,也写出了女子娇羞愉悦的幸福感,虽然全诗很简短,很平铺直叙,但这仍然应该算是一首好诗。
再举一个外国的例子,就是这一首著名的《便条》: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可能是
留着
早餐用的
请原谅我
它们太好吃了
又甜
又凉
这一首诗,不过是将便条中的一句留言,分行排列而已。如果按照传统的诗歌审美来要求,无疑应列入恶诗一流。但是经作者这么一分行,却似乎立刻有了诗的感觉,它隐隐约约透露出了一种和谐相投的朋友之情,或者一种暧昧娇嗔的男女之情。
由此可见,诗歌的语言,未必就一定要如何地“诗歌”(实际上,什么样的语言才是诗歌的语言,这本身就不好定义,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里且不谈。)只要能将生活中的诗情诗趣表达出来,即使是平铺直叙的大白话,即使是分行成章的留言条,都可以算得上一首诗。当然,关于诗情与诗趣,不同的读者又有不同的领会和见解,因此对于一首诗的评判,往往会出现天差地别的情况,这也是无可奈何而又合乎情理之事了。
回过头来看看我近几年写的这类诗,近的如《邪念》:
噢 美丽的姑娘
我从未如此自卑
在你的清纯面前
我自行惭秽
任何试图接近你的想法
都是邪念
——天哪
那简直是犯罪!
这首诗,几乎就是两三句话,分成八行而已。语言也很口语化,毫无文采,但是它写出了一个男子的心声,而且同时,更重要的是,凸显出了这位姑娘极致的纯洁。这就够了,已经具备了一首诗的特质了,因此虽然短,虽然口语化,虽然无文采,但仍然可以称得上一首诗,至于好坏,我本人觉得挺好的,而且我相信跟我有同样经历或者类似情感个性的人,也会觉得很好。
(附带说一点,我以前说过:在当今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诗人了,或者说,人人都可以是诗人,只要你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诗人,那么你就是一个诗人。比如说,也有某一个人,他也看到了一个非常纯洁美丽的姑娘,也在心里涌起了类似的感叹,但他没有诗歌的感觉和意识,他也许就不敢写成诗,也写不成,因为本身就没有诗歌的意识,也许顶多就是发一条朋友圈:哦,美丽的姑娘,在你的清纯面前,我自行惭秽,任何试图接近你的想法,都是邪念,天哪,那简直是犯罪!所以说,现在很多人发的朋友圈,其实本身就带有诗意,只不过发的人没有一颗诗歌的心,没有一种诗人的意识而已。)
再比如:《软软》:
那天早上
平时舅公长舅公短地叫我的伊伊
还在睡觉
我即将回福州
收拾行李的时候
发现了两块德芙巧克力
一块是榛仁口味的
一块是奶香口味的
我突发奇想
拿着巧克力
走进伊伊睡觉的房间
掰开她紧握着的两只手
将两块巧克力分别塞在她的左手和右手上
开车回福州的路上
我一直在想象着
她睁开眼睛后那种惊喜的表情
我的心里软软的
不自觉地笑出了声
这首诗,基本上就只是在那边不断地叙述,语言看上去还很罗嗦(其实我是故意罗嗦的),但是它却写出了一个男人那颗柔软的心,我想,同样喜欢儿童的童心未泯的人,都会喜欢这首诗。
再比如这一首:《好笑》:
今天发点什么呢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哦 不是故事
是往事 关于我的一件往事
大概十五年前
也就是我读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闲着无聊
我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一个女生
我于是每天给她写一首诗
写完了托对门的哥们(她们班的)
上课的时候带过去给她
然后有一天
我去食堂吃饭
她正好迎面走来
你们猜怎么着?
我竟然
我竟然
转身调头就走
落荒而逃
哈哈哈
你们说
是不是很好笑?
这首诗,也不过是将一个本该用散文讲述的故事,用诗歌的节奏分行排列而成而已,乍看上去似乎不伦不类,但是它却写出了一种青涩纯真的情感,时隔十五年再回头看当年的这段往事,当然觉得很好笑。如果是现在,碰到喜欢的女生迎面走来,也许正应该大喜过望,上前各种搭讪,但是在年轻的时候,却是怯懦羞涩的,但正是这种好笑,却更凸显出一种可贵的纯真。
以前写的这类诗中,也可以举两首。
《补偿》
我亲爱的师姐
早上论诗的时候
我又讽刺了你一回
请原谅
我实在是忍不住
其实我私下里也跟Amy说过
话刚出口我就后悔了
你脆弱的心灵
此刻一定正在疗伤吧?
不要再像上次那样
专程给我打电话了
我怕又说错话
惹你更加伤心
这样
刚才路过旧书市场
买到了一本《周易译注》
就将它送给你
作为补偿吧
这本《周易译注》是繁体字版的
现在已经不太容易买得到了
这首诗,一般人可能会认为根本不能算作诗,通篇几乎都是白话的叙述,毫无诗味。但是,诗中却写出了师姐弟两个人的亲密感情,能够论诗,可见两人所谈甚雅,而因为论诗而产生矛盾,这有时候又是不可避免的趣事,或者说雅事。诗歌末尾说这本《周易译注》是繁体字版的,已经不太容易买得到了,送的书也那么雅。可见这首诗虽然形式很俗,但表达的情感却很雅,应该说,也是具备诗味的。
最后举一首:
《冷水澡》
朋友,你洗过冷水澡吗?
在寒冷的冬天
放好满满一盆北京冰冷的地下水
然后
脱掉厚厚的棉袄
脱掉薄薄的内衣
——这时候 你已经开始发颤了
接下来就是
端起冰冷的水
往身上浇灌而下
当然 这之前
你可能会犹豫不决
可能会好几次端水又放下
但最终 你还是毅然举了起来
从头到脚 浇灌而下
那一瞬间
你会感到一阵揪心的刺痛
你咬着牙忍着
你也许会奇怪地感觉到
这刺痛之中倒也夹杂着一丝狠重的爽
于是接下来
你一盆又一盆地往身上浇
渐渐地
你的肌肤
会习惯这温度
不再有寒冷
不再有刺痛
把你忘记
大概
也许
可能
不外乎
也不过就像
洗这样的一场冷水澡吧?
这首诗的前大半,几乎都在写洗冷水澡的过程及感受,让人觉得很无谓:这怎么能算诗?但是看了末尾,才知道这是用洗冷水澡来类比男女分手,在决定分手之前,总会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最终彻底决定分手之时,那种刺痛是非常剧烈的,就像在寒冷的冬天,一大盆凉水直接浇灌而下,全身冰冷,颤抖不堪。
但是过了一阵,心理上渐渐适应之后,就觉得这似乎也没有什么,而且分手虽然意味着一场恋情的死亡,但同时也象征着新的恋情的到来,所以说“这刺痛之中倒也夹杂着一丝狠重的爽”。
读到最后,也许读者会回过头重新细读前面写洗冷水澡的那些语句,再结合末尾,也许会恍然大悟。因此,这首诗虽然通篇都是大白话的叙述,但是却用一种很新奇的手法,写出了男女分手的情景,构思上可以说是颇为精巧的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里提到,宋代有一个人叫吴沆,写了一部诗话《环溪诗话》,专门标榜自己的著作。
钱先生调侃说:“也许他非得自称自赞不可,因为那些诗的妙处实在看不出来。”又突然发现,我也姓吴!好吧,这真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巧合。
不过,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诗人写出了诗,还真的需要自我注释发挥一番,才能够更好地使读者领略到诗中的好处。
我曾经有一种自鸣得意的奇怪的论调:将来可能不再会有诗人,所有的诗人都由诗歌评论家替代,因为,即使是一首平淡无奇的诗,经过评论家们运用各种先进的诗歌理论鉴赏一番,瞬间可以成为好诗。
假如上面所举那一首《便条》是我写的,绝对会被人骂得狗血淋头。但如果有一个资深权威诗歌评论家,运用当前流行的各种诗歌理论,鉴赏一番,推崇一番,那就成了别具匠心的传世名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