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长荣丨石佛山上奇石多
安徽郎溪的老友马老师,每年的年关都会送我几坛当地名产“姚村闷酱”,味道着实鲜美,因为口感独特深得全家喜爱,大概九八年的时候,因事路过郎溪便借道前去拜访。马老师十分高兴并热情款待,照常又送我数坛“闷酱”,趁酒兴聊起这个特产,他很自豪地告诉我,“姚村闷酱”出之他的老家姚村,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家乡不但特产丰富而且山水怡人、风光优美,非得邀我同游他的老家,著名的石山——石佛山。还说闷酱的起根发苗,是由山顶石佛寺的主持和尚所创,这倒是怪事一桩,还真没听说过哪个和尚能发明什么菜。
马老师便说起这个故事,石佛山也是安徽的佛教名山,山上寺庙众多,最大最有名气的当是石佛寺,规模惊人,有九十九间半,寺庙僧侣众多,香火十分旺盛。有一年的梅雨季节,该庙的主持和尚煮了一大盆黄豆,搁在楼上准备慢慢吃,碰巧有位云游的和尚来到庙里,并邀请他一道去南漪湖讲经说法,走时匆忙一时忘记交代,待数十天回来打开一看,黄豆早已长出细细白毛发生霉变,还有股酸哄哄的怪味。想倒掉又舍不得,就抱着侥幸效仿民间腌菜的方法,在霉豆里加上盐、辣椒大蒜、八角生姜等作料,搅拌后装入坛中封存,过段时间后开坛查看,一股好闻且撩人食欲的香味扑面而来,经品尝既有酸、辣、香等奇味,食之非常开胃食,凡是品尝的没有不夸奖的。和尚们便按照这种方法在寺庙里进行大量制作以备食用,这就是姚村闷酱初始的由来,当然诱人的味道是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才有今朝之美味,真没想到一坛老酱还有这等来历。
盛情之下二人便同游石佛山,此山主峰高有近四百米,山势险峻、白雾缭绕、树木茂盛、苍竹碧绿,最让人称奇的就是山上到处布满石头,而且嶙峋怪异难以名状。他告诉我石佛山被誉为“怪石大观园”,奇特自然景观相当丰富,山上号称怪石小景有三千三,大石奇景也有九百九,当地人最自豪的就是山顶上有个“活佛石”,又称“风动石”,造型如佛重达百吨,风吹石动堪称天下一奇。上山并没有路,只有游人踩踏出的小径,弯弯曲曲不见首尾,山虽然不是太高,但还是感觉气叹嘘嘘,马老师怕扫兴安慰说“景好地苦没钱开发,要是你们那儿早就成为景区了。”确也如此,这么好的风光连路都没有,岂不是大煞风景。
山顶倒是平旦,不过全是石头,只有很少的树木,几间像民居样的瓦房,孤零零地建在石头上,马老师说这就是“石佛寺”,不禁令人愕然,大名鼎鼎的“石佛寺”竟是如此简陋,如此不堪,真是大跌水准。想当年的气派、曾经的辉煌随着历史已成记忆,留给现人的满是岁月沧桑,不过门口两棵高大挺拔的古银杏树依然旺盛,向人们叙述着非凡的历史。庙的东面五十米的地方便是马老师所说的著名景点“佛撑石”,远看确实有点像人,双手合十面朝东南似佛诵经,近前观看让人心惊不已,三块巨石重叠高有七丈多,其中一块仅有底面少许部分立在它石上,显得摇摇欲坠,观之心惊、浑身发毛不敢触碰。马老师大笑说“大可放心,尽管用力推。”轻试果不其然,石头随推而动、摇摆不定,视坠却在原地踏步,看者心惊肉跳,因为该石闻风而动,所以又叫“风动石”为天下第一奇石。
二0一五年宣城的彭总又相邀去石佛山观景,本想婉拒生怕辜负一片心意,路上我把“姚村闷酱”的故事,还有“风动石”的奇妙,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彭总情趣高涨,犹如当年的我,立马心情飞扬。心里不免好笑,故事好听但事非所说,此去除了摇石何有美景?定当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想不到车到山前,面貌的变化令我吃惊,因为根本找不到当年的游景,山前的坑洼地已变成漂亮的停车场,而且充满现代气息。当年的弯曲小径已经变成踏步和栈道,边上还有条水泥盘山路可直达山顶,各种标牌和指示牌遍布整个景区,想不到就几年的功夫,石佛山竟有如此巨变实难想象,如今的这里已是三A景区。
顺着台阶漫步登山别有情趣,沿路景观众多,依然是以石为奇,当年不经意的石头,如今已开发出七丈石、蟾鸣石、蟠桃石、和尚石、金龟石、试剑石等百余处石景,奇石如此之多真是少见。山顶的变化更是惊人,除了两棵千年古银杏依旧旺盛外,已无半点当年的影子,规模宏大的“石佛寺”魏然耸立在山巅,环顾四周,竹径通幽、树木茂盛、白云朵朵、石海浮动好一派人间仙境。再次来到引人神往的“风动石”处好景依旧,虽然是熟地重游,但总感觉石佛山是座陌生的山、是座时刻在变幻的山,美哉——石佛山。
作 者 简 介
方长荣,高级工程师,从事企业管理,业余写作,已在国内报纸、杂志、网络平台发表散文作品多篇,现为江苏散文学会会员,新媒体《行参菩提》、《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