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中秋”有奖征文】中秋印象/高智红
一年一度的中秋又要到了,关于中秋,关于团圆,关于收获,关于相思,关于一切美好的祝愿似乎都凝结在那轮浩大明亮的圆月里……
记忆中最美的月亮应该就是中秋的月亮。它悬挂在浩瀚的苍穹下,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满天的繁星点点,是它无数的伙伴儿,那幻化无形的祥云是它游走的屏障,诱人的月亮一会儿躲在层层的祥云背后,一会儿又露出可爱的笑脸。明亮的光辉下,看那月亮上的桂花树,看那桂花树下抱着玉兔的嫦娥,这些都曾给过我无限的遐想。
那时的我心中不光有了月饼,也有了嫦娥。嫦娥是自始至终贯穿在我记忆中的,而月饼也是挥之不去的印象,尽管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爱吃它了。小时候家里曾开过一个小卖部。有一年中秋节的前一天,秋雨绵绵,临到傍晚时分,有人焦急地来我家要买月饼,她已经跑了好几家小卖部了,可是月饼都卖完了!看着她焦急无奈的样子,我的母亲也很为难,这时候我家的月饼也卖完了,剩了几块有些发糊的月饼是留给自家人过节吃的,她看到了希望,满脸高兴,说只要是月饼就行,不管它糊不糊的,月饼对于中秋节的重要性便在那时烙在了我的心里。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月饼的种类也多了起来。不仅有五仁馅儿的,还有豆沙馅儿、蛋黄馅儿、凤梨馅儿、肉馅儿等等,价钱也从几元钱一盒到现在动不动就几百元一盒,甚至上千元一盒。可能大家吃的已经不是那块月饼,吃的是一种享受,一种优越感,或许他们收到上千元的月饼根本就不屑于去吃它,这样的月饼放在那里,给他们一种形式上的满足与享受,早已失去了月饼对于节日的那种原始意义!
许多年了,尝遍了品种繁多的月饼,唯独喜欢的还是那种传统的“五仁”月饼。因为小时候物资匮乏,农村的孩子几乎没什么点心零食可吃。每每到中秋节,月饼便成了唯一的点心,而且那时候似乎也只有五仁馅儿的,里面有核桃、花生、瓜子等几种果仁,再加上冰糖、红绿丝,它已经丰富到能满足我对点心所有的奢望,那种味蕾上的满足会伴随我终生。
小时候每年中秋都是农忙时期,父母忙着抢收地里的庄稼,收完庄稼还要犁地、种地。孩子们则要帮忙收玉米、剥玉米、拉玉米秆儿,所以繁重的农活儿之下,大人们也没有多少心情去准备过节了。除了必须要买的月饼,就是把家里的嫩玉米煮一煮、烤一烤,让孩子们解解馋。我那时总是要面对像小山一样的玉米堆,每天晚上都要不停地剥玉米,剥的时候留下几片叶子,再左一个、右一个的绑起来,最后把绑好的玉米串儿挂到树上、房檐下,这样中秋过后,我家满院子挂着的都是沉甸甸的玉米棒。
中秋的时候,也往往是在雨季,绵延的秋雨淅淅沥沥,一丝丝的凉意渐浓,是该添衣物的时候了。所以关于相思,大概和这季节转换有关,天气凉了,那些在外拼搏讨生活的亲人朋友,他们是否准备好了御寒的衣物,这都勾起家人无限的挂牵。以前经济不富裕,吃饱肚子是头疼大事,没有多余的钱拿去买衣服,饥寒交迫是常有的事情,所以若是亲人出门没有备足衣物,会很让家人心疼的。
中秋年年都有,月亮每年都圆。现在的中秋,早已寻不到那空旷的田野,那溢满清辉的圆月,那像山一样堆满我家院子的玉米堆,那可以无限包容我一切任性、自私的亲亲的母爱!我不能再时不时地发脾气耍横,不能再无忧无虑地看着嫦娥发呆,不能再一觉睡到大天亮,不能再一边剥着玉米棒一边有人给你讲故事,不能再早早地十点不到就瞌睡到玉米堆旁边而有人把你抱回屋去睡觉!
我爱中秋,也爱月亮,因为那里有我小时候丝丝缕缕的记忆,有我对亲人的久久思念!
作 者 简 介
高智红、河南洛阳孟津人,1995年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现在孟津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工作,系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行参菩提·“那年中秋”散文有奖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