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奎丨不可原谅
星期天早上,忙完家务,母亲说:“你舅舅住院了,你二姨、三姨这两天都去招过了。”感觉到舅舅病得不轻,知道母亲想去看舅舅,乙仍淡淡地问:“啥病,在哪儿住院?”“市人民医院,电话上也听不清楚啥病。”母亲叹着气说:“咱不去招招不对着呢。”
驱车去医院的路上,见乙沉默不语,母亲小心地向乙述说着舅舅的可怜和不易……乙母兄妹四人,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可乙好久没去过舅舅家了。因为外公在世前就不和舅舅一起生活居住,外公去世后,外婆一直在三个女儿家轮流住着,特别是这两年,九十五岁高龄的外婆已认不得人,无法行走,全靠三个女儿的伺候,乙的舅舅却不闻不问。
外婆家是乙小时候快乐的港湾,可伴随着舅妈的进门,外婆家就失去了原有的安宁。乙至今不解,为什么要用一道高墙把宽大的院子隔成窄小的胡同,原本血浓于水的父子母子亲情怎么就可以鸡犬不闻、道路以目?那一道人为的墙,隔绝了太多太多的亲情。外婆外公和舅舅生气搬到乙家住的那年春节,母亲像往年一样把准备好看望舅舅的礼物备好,刚上初中的乙懵懂的情感瞬间爆发,大吼大叫着永远不登舅舅家的门,全然不顾母亲的黯然落泪。乙是个认死理儿的人,二十多年来,除了陪母亲给外公上坟,乙真的很少登舅舅的门。
周末的市区充斥着夏的燥热,道路上车流拥挤,医院门口早已排着长长的车队,更令人心塞的是医院门口醒目的“车辆已满,暂停驶入”的警示牌,乙不由得感慨是车多了还是医院的生意好了。沿着医院门口窄长的马路从东到西也没找到临时停车位,乙无奈只得把母亲送到医院门口,远远的找了一个店面关闭的马路边临时泊车,不敢远离,生怕交警贴单。
坐在车上,乙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乙此时才明白自己内心是不愿来的,只是顾及母亲的感受。乙不是铁石心肠,乙理解作为长女的母亲的委屈和无奈,母亲曾做过各种努力想和舅舅和睦,希望舅舅能把漂泊在外的外公外婆接回家,可舅妈的家长里短让两位忍气吞声的老人过不上几天安生日子,不得不在老院门口搭了两间小庵才稳定下来。事情发展到这里,乙以为舅舅舅妈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了自己的孙男娣女,会幡然悔悟。熟料外公的去世打破了暂时的安宁,舅妈因琐事不给外公送终令人发指的行为,让这个家族与舅舅家彻底决裂,而外婆从此就在三个女儿家轮流住着。
乙想起在朋友的一个晚宴上,悠长的夏日已披上夜幕,菜早已上齐,但没人动筷,因为晚宴的主角未到,领导长者未到不能动筷是对领导长者的尊重,也是我们传统饮食文化的礼仪。正当大家有一答没一答的讨论着复杂的国际局势,领导如期而至,众人起迎,领导连连向大家致歉,说家属出差,只剩七十多岁的老父亲一人在家,下班回家给老爷子做好饭就马不停蹄地赶过来了。席间顿时没了恭维的客套,有的只是大家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尊敬,进而引发大家对当下孝行缺失的声讨。席间一快言快语的哥们观点鲜明地说,自己从不跟不孝顺父母的人一起吃饭,更别说一起共事了。乙当时就对那哥们徒增几分敬意,过后想想,觉得现在不孝顺等有违公德良俗的行为传染蔓延与民众的容忍漠视不无关系,如果我们都能像那哥们一样爱憎分明,让不孝之人在社会上没有立身之地,可能就实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了吧!
回家的路上,母亲忧伤地说:“你舅舅得的是脑溢血,抢救及时,只看会不会留后遗症。”乙的心里咯噔一下,乙是一个善良的人,听说近亲长者生病住院都会去看望的,更何况是母亲的亲弟弟。但是一想到外婆那浑浊无助的目光,乙顿觉心里冰凉冰凉……乙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母亲,母亲常说家和万事兴,母亲用她的宽厚善良维系着一个大家族的团结和睦,但母亲却感化不了自己的弟弟。每每提及舅舅,母亲总说外人笑话的不仅仅是舅舅一个人,乙知道,要强的母亲不是怕别人笑话自己有这样不孝的弟弟,母亲只是想让自己的父母安然而去。《孝经》云:“孝子之事亲,在丑不争,在丑而争则兵,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母亲没念过书,但母亲一生都在践行恐亲忧,去亲羞的大孝。乙为自己拥有如此善良孝顺的母亲而骄傲自豪。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乙想用自己狭隘的爱憎分明,力所能及地剔除生活中的负能量,最大限度地弘扬身边的正能量,让全天下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安享天伦之乐。四十不惑,乙现在已不会再像二十几年前那样少不更事,惹母亲落泪。但乙知道自己继承了母亲的善良,却继承不了母亲的宽厚,因为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对乙说:“不孝顺父母的人永远不可原谅!”
作 者 简 介
李延奎,男,汉族,教师,河南省宝丰县人,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