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伪消费”侵蚀的人生:在互联网+的时代,你的钱早就不知所踪

去年天猫双11成交额为2684亿元。
今年天猫双11成交为4982亿元,相比去年翻了1倍不止。
很显然,变革玩法之后的双十一赢了。这种玩法,使得整个购物生态联动体系的很多环节都发生了消费者并不知道的改变,也正是这种改变,才产生了4982亿的巨量销售额。
“今年的压力完全前置了,而前置之后如何做到让各个环节重新咬合起来,并形成新的商业共振,并且要让大家全都重新适应节奏,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双11操盘手蒋凡说。
所幸,按照圈内人的评价,操盘手蒋凡成功了。这4982亿的成交额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就成了彰显和观察中国消费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完全不确定的情形下,我国正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全新经济发展格局。
这次“双11”的巨额成交数字,某种程度上完全印证了国家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构想是成功的,同时也让全世界品牌看到了中国数字消费格局,以及我国经济的强韧性与活力。
拉长周期的双十一正在极力告别“伪消费”,让消费者购物更精明。
普通消费者可能并不清楚,为了让你买买买得更为精明和便捷,电商平台背后做了多少链接和挖掘。400多万的中小品牌、中小商家,近20万品牌商以及超过2000个产业带。
电商平台上的品牌和产业整合,已经使得双11不再简单是售卖玩法,而是产业链的疏通和衔接。当你下单购买一个普通日用品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为助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成长。
如何通过简单规则,产生复杂而适应性的群体行为,从而产生大规模效应?这是操盘手蒋凡所要整合与思考的,而普通消费者要做的,不是在跟风之下去购物,而是如何买得更精明,因为只有更为精明的购买,才能避免自己掉入“伪消费”陷阱。
举个例子,今年双11消费战线拉长,总共有两波售卖期,从一开始就打的是消费心理战。因为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特殊时段只能通过将时间拉长,预售做足这种理性并合理的做法来验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关注度。
同时,一方面让商家把货备足,另一方面也方便物流恰当分流,当三方面都不再发生拥堵和风险时,电商平台也能够更从容的获取消费者活动数据并及时调整营销方案。
也就是说,今年的消费周期拉长,意外地给消费者带来了好处,考虑到消费者心理多变,那所幸优惠方式同步也变得更简单。
比如,天猫平台以超300亿元的现金补贴,一改过去购物津贴玩法,使得打折商品数量达1600万款,总数为去年的1.6倍。并且还将平台上商品页面“预估到手价”的提醒做得更为明显,让消费者下单时几乎不用再犹豫。
粗犷式消费逐渐落伍,理性购物更省。
这一轮的“双11”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消费者正逐渐变得更为理性。经过多年复杂规则洗礼和磨炼,电商平台成功培育出了更为成熟更为理性的消费群体,也就是业内人士所说的 “精研型消费者”。
精研型消费群体不同于只是热衷和沉溺于购物狂欢的非理性购物群体,这一群体不仅关注产品是不是“精致实用”,更精确细致的研究产品的成分、原产地、产业链条发展情况、相同竞品状况、与海外市场产品的对比等等。
接近九成的精研型消费者更热衷于把有限的资金和钱财花在“刀刃上”,并由此升级成为领先于头脑发热型消费群体的“消费专家”。

做精研型消费者,拒绝“伪消费”。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11月1日就上线的双十一电梯轿厢广告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那些特殊广告:
“支付宝搜‘吃火锅’打5折”
“支付宝搜‘家居’打5折”
“互联网+产业带”,就是本次品牌参加双十一的一大亮点。
天猫和支付宝整合行业和产业链条,不再是单个商户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更为可靠,更加速了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再比如今年“双11”期间,京东旗下社交电商平台京喜,就与全国180多个产业带合作,以工厂直供、产地直发模式再加持百亿补贴,让消费者买得更为便宜和快捷。
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全面配合,为生产制造、市场流通创造时间窗口,为经济内循环更好发力,并力争在未来带动国外市场。这就是本届双11值得庆祝和审视的地方。
而作为普通消费者而言,既然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避免,那么如何让自己合理消费,避免掉进“伪消费”陷阱,就是一个值得自己认真而理性思考的事情了。
买生活必需品是一定要买的,但不是盲目跟风瞎买,在越来越人性化贴近消费需求的电商平台上,理性比较,合理消费,才是对自己的最好回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