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清丨陵水的明天更美好(行走散文)
来到海南才知道陵水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二十世纪初期,陵水的先辈高举火炬,把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了陵水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为琼崖地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辟了先河。
如今的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英烈们的斗志精神感染了我,上一次我去海口要到陵水乘高铁,我准备在陵水看一看苏维埃政府旧址,几经周折我终于找到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可令我后悔的是那天正赶上星期一,博物馆休息。站在大门紧闭的博物馆门前,我心中暗暗责怪自己,全国的博物馆大概都是星期一休息呀,这一点我早就知道啊,只是我忽略了那天是星期一,怪谁呢?以后再来吧。
一个月后,我计划好了时间,早七点前到了保亭汽车站,在候车室我惊喜地见到了安德祥老师,他可能比我小两岁。三十年前他在大庆战报社做副刊编辑,我在区政府物价局工作。那时我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经常给一些报纸杂志社写点小东西。他那时年轻帅气有才华,给他文学版面投稿的人很多。我们能登点小文章,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次我写了一篇二千余字的专访,登在了他版面的头条,引起了很多人羡慕。后来他又约我写了一篇修鞋的专访,也被他采用了。后来听说他提前退休了,却“不务正业”地跳起了国标舞。很多人提到他,都惋惜地说“白瞎了他的才气,跳舞了。”哪成想却歪打正着,几年下来,他的舞跳得越来越好,竟然被选聘做了中国远东国标舞协会的秘书长。每年全国几十场的国标舞大赛,都邀请他主持参加。这人呀真是一棵葱——到哪儿都中。我真的佩服他的才气、悟性和刻苦训练的毅力。那天,我们在车上聊了一路,在海南相遇自己钦慕的人,多么不容易,缘分呀!
第二次来苏维埃政府旧址,因为来过一次,这次轻车熟路,很容易就找到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陵水县椰林镇中山东路,其前身是“琼山会馆”,为琼山籍商人符光献发动来陵经商的同乡募捐集资创建的。会馆门面不大,采用了中国多进式建筑的布局,外形采用了西洋建筑的风格。高高的屋脊装饰的龙飞凤舞,传统的岭南地区清代建筑手法,丰富的檐口装饰,白墙灰瓦朴素中见细腻,实用又不显奢华。走进会馆,才知是院落中共有前、中、后三进建筑。一进为单层入口,门顶上镶嵌一块石匾,题写“琼山会馆”馆名。而二、三进式均为二层楼,其间有天井相隔。三座建筑均为硬山式地板,是红方砖铺设,明显是采用了巴洛克建筑风格。走过一进式单层小楼,二进式迎面的小楼,一块木牌上有“陵水县苏维埃政府”的字样。入门是第一单元——残夜盼晓。两侧小屋图片上展示出了十九世纪末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中和陵水县人民的苦难。在接下来的“燎原星火”单元中我看到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共产党员黄振士等人回陵水开展工作。1926年,陵水县农民运动训练所在这里创办。大革命失败后,陵水党组织转入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创建了一支以黎族同胞为主体的武装队伍。并于1927年间,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攻打县城。同年底,经琼崖特委指示,琼崖第一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在琼山会馆宣告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参加管理的县级苏维埃政权组织。陵水县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扩大,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的节节胜利,大有扩展到整个海南岛之势。使得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1928年3月国民党第十一军第十师及谭启秀独立团来琼围剿琼崖苏区。一时间,琼崖大地上演了气贯长虹的泣血悲歌。陵水苏区上空乌云滚滚,革命进入了艰苦的岁月。在馆中我看到陵水县党组织创始人,陵水县苏维埃政权,中共陵水县委第一任书记,时任陵水县农会主席的革命军队领导者黄振士,1931年夏被窃居共青团琼崖特委书记的反动分子冯勋一伙杀害。当时,在反动派重兵围剿之下,陵水县苏维埃政府被迫撤离县城,在陵水周边农村坚持斗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看了馆内所展出的那些时期的实物以及图片等,我为英雄无怨无悔的牺牲精神而震撼。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黎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陵水政权的缔造者黄振士为代表的黎族人民,在创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斗争中付出了多么沉痛的代价。
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海上武装力量——陵水海上赤卫队,当时的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是全琼崖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和建立革命政权的一面旗帜。后来为创建海南六道岭、母瑞山、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在,陵水已被国务院确定为革命老区重点县之一。我看到了辖区内11个乡镇中,就有十个为革命老区乡镇,在116个村委会中有87个革命老区村委会。
从陵水县博物馆出来,按照馆内工作人员的指点,我去看张鸿猷故居。张鸿猷故居是民称“南霸天”的旧居,也是电影《红色娘子军》的拍摄地。穿过三条街道,在一些横七竖八的旧式民房里,有热心人指引,我走进了面朝北开的一条小胡同,从窄窄的胡同进去往东拐,则是一个大院,坐西朝东的大院,和东边的院墙都是红砖结构的。这就是当年南霸天的家。从不大的东门出来,门口右侧立着一块石碑上写着: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张鸿猷故居。院墙红砖裸露在外已严重腐蚀,
大门敞开着没有了门。进进出出反复观看的只有我们五个外地人。由此可以想像当年陵水农会组织在陵水开展的土地革命是如火如荼的。资料上看到苏维埃政府下设就有宣传、土地、财政、民政和妇女委员会。正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一切权利归农会。
著名作家杨朔曾到过海南陵水,写下了:《陵水游》夜残欲曙唱雄鸡,陵水红场第一旗。今日登楼无限意,椰林深处鹧鸪啼。今日的陵水,成了海南物美天华的聚宝盆了,有最美的海岸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更重要的是还有历史悠久的革命历史。陵水正在做好红色旅游和黎族文化的这张牌。展示出陵水的美丽乡村,让更多的人记住历史,传承好苏维埃精神,让陵水的明天更美好。
作 者 简 介
张俊清,黑龙江省肇洲县人,散文家诗人。笔名:小麦,网名:玉树临青。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诗刊《子曰》诗社会员,大庆作家协会理事。
有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散见《中国作家》《读者》《小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报纸杂志。多篇散文获各种征文一二三等奖,入选《当代散文精选》十年精华,和《最优美的田园散文诗》《中国优秀散文集》散文诗《水中的莲》同莫言席慕容毕淑敏朱自淸贾平凹鲍尔吉·原野等二十位名家散文,被收入全国精品名家录和语文周报等。著有散文《黎明雨丝》,《一座城和一汪汪湖》。诗集《没有季节的河流》抒情诗《蓝色的火焰》等六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