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散文】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
题记:锦上添花固然美好,但一个人最需要的还是雪中送炭。
文/晏金福
1974年的一个晚上,下晚自习的铃声一响,我就走出教室,来到校门口。三个黑魆魆的人影已经如约等在那里。不用打招呼,我们一行四人心照不宣地向朝集街北头走去。
我们走进一家大门,老L夫妇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里。只见昏黄的灯光下,桌子上已摆好了四个菜盘。我们也不客气,坐下来便开怀畅饮起来。三个素菜都是自家地里出产的萝卜、白菜之类,唯一的荤菜是从邻居毛三儿那儿买的狗肉。酒是散装的汴河曲香酒。家常菜,我们吃得特别可口;家乡酒,我们喝得特觉香甜。回校时,我们都已头晕脑胀,脚步踉跄。
我们自觉保密工作做得够好了,可是还是走漏了风声。第二天一早,校长W便把我叫了去。看他拉长的脸,我就知道昨晚事发了。我故作不解地问:“什么事?”“你们昨晚去喝酒了?”“喝了。”他突然一拍桌子:“你是个共产党员哎!”“共产党员怎么了?”我说,“共产党员也是人,也要有人情来往。”“可他是右派分子!”“右派分子怎么了?”我一句也不让,“早生几年,你能保证你我不被划右派?”他见说不过我,挥了挥手,说:“走吧,走吧。”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我们去喝酒的L,原是凤阳师范教导处的职员,57年被错划为右派,回到生产队接受劳动改造。校长W其实是个很好的人,心直口快,胸怀坦荡,和我的关系也很好,只是有点过左,而且比较固执。
我们和L因为是教育界同行,所以很快就认识了。因为他有照相的手艺,于是我们就把学校的照相生意让他来做。说是他做,其实大部分活,像冲胶卷,洗照片,都是我们替他在做,因为他受管制,不自由,也没有多少时间。有时,时间太紧,连照相也是我们代劳。大家都知道,照相的利润是比较可观的,当时我们学校很红火,学生多,这就为他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但是我觉得,这钱倒是次要的。对他来说,尊严恐怕是更重要的。你想,一个在生产队受管制、没有人身自由,劳动间隙还得接受批判的人,来到我们教师中间,受到应有的尊重,享受到正常人的尊严,这难道不更为重要吗?你说,这钱,这尊严,对他这个身处逆境的人,算不算雪中送炭?
不久,L的儿子要上高中了,我们自然都非常支持。可是校长W又犯了牛脾气,无论我们怎么游说,他就是不答应。后来还是在公社党委的重压下,他才被迫答应。不过,这小L也确实争气。在学校里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异。高中毕业不久,就考取了宿县师范。宿师毕业后分到实验中学任教,但是他仍不满足。教学之余,仍刻苦学习。当时,他在宿舍里挂了一幅字条:闲谈莫超过十分钟。用来勉励自己,更多的是为了提醒那些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们。不久,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公司工作。后来,移居美国。
这小L非常懂得感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第一个获得收益的竟然就是那个竭力反对他入学的校长W。当时,W为了和老婆团聚,要求调往江苏徐州,但是,在宿县地区教育界卡了壳。他就去找小L。小L不计前嫌,托人替他办妥了手续,使他如愿以偿。小L对我好得更是没法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老L突然来到我家。说是小L托同学带回来一瓶茅台酒,并且说,指定是送给我的。当天,我留老L吃了饭,虽然当场就把那瓶茅台酒喝了,可是那酒瓶我至今还珍藏着。以后,小L每次回灵璧,都要给我带酒。有一次,没有带酒,就在灵璧给我买酒。怕买大品牌买假了,挑了很久,最后挑了两瓶董酒。他说:“我相信,这酒不会假。”移居美国后听说我患高血压,专门托人给我带过阿拉斯加深海鱼油。更为可贵的是,1995年,我的四儿子学会了开车。他没有职业,想买一辆车赚钱。可是,我当时非常困难,不要说买车,就是买一个车轱辘的钱都没有。小L知道了,给我来电话说:“我赞助!”一把就寄来了五万元。买了一辆面的还绰绰有余。你说,这五万元对当时的我来说 ,算不算雪中送炭?
人们常说,好心有好报,这话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