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315号作品】杨东志:奇人诡事(民间故事)
奇人诡事
杨东志
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城南十里有一个村子叫梅沟,梅沟村东头有一个王庄,王庄有一个张晓勤。张晓勤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奇人。
奇人,自然就有奇事。当然是发生在张晓勤身上的事。
张晓勤七岁那年,家里房屋顶漏墙歪,需要推倒重建,所以一家人就搬到学校多余的一个教室里暂住。一天午夜三更左右,张晓勤做了一个梦,她梦见一只茶杯口大小的蜘蛛,那蜘蛛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言之凿凿地告诉她:“快起来,这座房子要塌了!”张晓勤一听,吓得“激灵”一下,立马坐了起来,点上了煤油灯。这时候,她看见面前的被子上真的趴着一只大蜘蛛,而且和梦里见到的那只蜘蛛一模一样,大小如一。于是她急忙喊醒父亲母亲,非要立即搬家不可。父母拗不过她,只好带着张晓勤和他的弟弟妹妹们,半夜三更地搬回了那还没有竣工的屋子里。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人还没有起床,就听见外面有人大喊大叫。原来,较早到校的老师看见张晓勤她们家暂住的那个教室塌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张晓勤结婚后不久,突然得了一场大病,整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浑身无力,四肢酸软,先后到几家医院检查,也找不到病因。眼看着一天天瘦下来,几乎可以说是“皮包骨头露青筋”。就在一家人都放弃治疗后不久,有一天正午,她又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士站在远远的地方对她说:“你的病要由你自己来治。村外路边有一种名叫'镪子头’(学名为曼陀罗,叶根茎果均可入药。果十粒嚼服可治失眠)的野草果实,可治你的病。你用它熬水喝,最多七天,即可痊愈。”醒来后的张晓勤害怕说出来被人笑话,就强撑着病体自己下地去了。这种“镪子头”本就遍地都是,所以不到一个时辰,她就采摘了半竹篮子。回去后,便立即生火煮了起来……接下来,她是一天三次煮,一天三次喝,每次喝一碗。不好喝屏着气咽,喝不下强撑着喝。还别说,到了第三天晚上,她就睡得沉沉的了,饭食也慢慢吃得多了。到了第七天,她真的像梦中的老道士所说的那样,彻彻底底地痊愈了。
张晓勤三十五岁那年,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商丘旅游。她们来到火神台,上过香,就朝一个大殿走过去。张晓勤的左脚踏进门槛,右脚还没有迈进去,就看见正在闭目打坐的道姑突然睁开眼,继而快速起身,疾步来到张晓勤身边,纳头便拜,嘴里还念念有词。吓得与张晓勤同行的几个人目瞪口呆,急忙多开躲到了门外……
有一年,张晓勤的弟弟婚姻上出了问题——离婚后又有人介绍了好几个,就是谈不拢……家里的老太太非要张晓勤带弟弟去让人观观香,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张晓勤说不通老母亲,只好带着弟弟去了一个“堂口”(专门为人看运气治“斜病”的地方)。结果张晓勤刚刚进屋,那“神婆”便不顾正在给人看香,急急忙忙起身跪向张晓勤,叩头如捣蒜:“小的跪迎大神。不知您老今天到来,迎接来迟,请您海涵。”张晓勤说:“我是带我弟弟观香的,您咋能这样啊?”那“神婆”连连说道:“小的不敢。小的不敢。”经过张晓勤的反复追问,那“神婆”才唯唯诺诺地说:“您身上有大神……”
后来,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好几次。
张晓勤与几个“神婆”熟悉之后,她们都纷纷劝说张晓勤“开一个'堂口’”。“这也是积德行善嘛!”
“听人劝,吃饱饭”。于是,她就真的开了一个“堂口”。开“堂口”不像做生意开业,不请客不放炮也不吹唢呐。“知名度”全靠人们“口口相传”。
第一个来找张晓勤“观香”的是一个城里人。据“病人”自己口述:“有一天晚上,从来不失眠的我睡到床上,却一夜没有睡着,似梦非梦,折腾了一夜。第二天起床后,觉得没有精神。当时想,没有睡好当然没有精神,所以就没有当回事。谁知第二天、第三天的晚上还是似梦非梦的睡不着。这一下不行了,浑身无力,就连打个电话都拿不动手机。所以便赶紧去医院。结果花了一千多元的检查费,医生却一句'一切正常’把我打发了。现在已经是第七天了……”张晓勤听罢之后,点了一把香。少顷,便对“病人”说:“你是不是走过桥眼底下?你在桥下碰见了'不干净’的东西(你懂的)了。我给你'招呼’一下,明天就好了。”当晚,这个“病人”便睡得贼香,而且是一觉睡到大天亮。第二天,那种“无精打采、四肢无力”的症状也消失无影无踪了。
张晓勤所在的王庄东南十五里有一个郑庄。有一天几个老太太聊天时说到了张晓勤的“神奇”,结果几个人一拍即合,决定第二天去让张晓勤“看看”。当然,她们的想法各不相同,有的想看看自家“财运”,有的想看看孩子的婚姻,更多的是想去看看自己的“毛病”。可是,路那么远怎么去呢?这时候一个年轻些的媳妇说话了:“我家新买了一辆三轮车,能坐七八十来个人呐。要不让我儿子丹阳开车去送你们一下吧?”“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几个老太太异口同声。第二天,几个老太太便如愿以偿地来到张晓勤所在的王庄家中。当她们一个个都“如愿以偿”后,一个承情不过又细心周到的老太太说:“丹阳啊,既然来了,你也看看吧?”丹阳年轻,本不相信这个,也不想“看”,但又不好意思拒绝,所以就扭扭捏捏地来到张晓勤跟前。张晓勤点上香,停了不大一会,就说:“你们家其它都没有啥,就是你父亲有病了,如果不抓紧时间看,可能会变成哑巴。这是因为你们村庄东头有一个废弃的老井……可能是过去的吃水井吧……里面有两块磱石,中间夹有三块砖头。现在发凶影响到你父亲了。”丹阳回家后,也没有告诉他目前,便邀约几个发小,搬来抽水机,把那口老井的水抽干,继而他亲自和另外一个伙伴下到井里,寻找张晓勤所说的“两块磱石和三块砖头”。果不其然,井里真的有两块磱石,而且还有三块呈“品”字形的砖头夹在中间。直到这时,丹阳才回家告诉了母亲。丹阳的父亲在镇上工作,因为最近太忙,已经十多天没有回过家了。当下,丹阳母亲就告诉丹阳:“你现在就去看看你父亲。如果有啥不得劲(方言:即不舒适,有病),让他赶紧去瞧医生。”丹阳见到父亲,直接问他有没有“不得劲”,并把发生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丹阳父亲一听,大吃一惊:“其它没有啥,就是脖子里摸着有一个枣胡子大小的疙瘩,有点疼。”“那咱们去县医院看看去吧?”“好。正好工作也告一段落了。”在县医院,一个医生告诉丹阳父亲:“你这是长了一个'头朝里’的疮。幸亏你来的早,不然很快就会影响你的声带,还有可能变成哑巴。”……
还有一次,一个中年男人红肿着双眼来到张晓勤家,请张晓勤“看看”。张晓勤问他:“是不是那一天你去一个有树林的坟地想解手,看见有两个年轻人在'亲热’?”“是的。可是我立马扭头就走了啊。”“那是你不该看见的。人家生气了,戳了一下你的眼。”“你是说那两个年轻人不是……”“不要说了。今晚子时你在十字路口点把香,烧几十个宝(纸叠的元宝状的祭祀品),明天眼睛就好了。”结果,还真如她说。
……
后来,人们都把张晓勤视为“奇人”,还有的说她是“神人”。
不求你信,只愿佐餐。
作者简介:杨东志,笔名谷鸣,老子故里——河南鹿邑人。著名作家、诗人、书画艺术评论家、“老学”专家。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客座教授(硕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城市档案》杂志社总编辑。系世界实业家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执行)、中国美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协会副秘书长、世界华商联合会书画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书画名家理事会副理事长、人民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诗书画印研究院顾问、澳门书画联谊会顾问、新加坡中国文化研究会顾问、河北省毛体书协高级顾问,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硕导)、《谷鸣》文学社社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省级以上报刊及新加波、菲律宾、台湾等国家与地区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文学等作品一千余篇(首);发表书画艺术评论文章600余篇;著有长篇小说《坎坷人生》、中篇小说集《黄土地的颤音、短篇小说集《乡雨村风》、诗集《绿色的希冀》以及《道行天下》、《唐玄宗御批<道德经>今译》、《宋徽宗御批<道德经>今译》、《明太祖御批<道德经>今译》、《清世祖御批<道德经>今译》、《老子大传》、《陈抟大传》等26本书。作品曾获“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艺功勋奖”、河南省人民政府首届文学艺术一等奖、河南省民间文学成果奖、河南省首届“橄榄杯”诗歌奖、《芳草》月刊“芳草杯”小说奖、河南省“莲花杯”杂文一等奖等60余次;作品被英国皇家图书馆、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生平事迹被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诗人传集》等权威辞书。同时,还先后受聘为广东深圳东汉文化发展投资公司、江苏项王文化公司、上海荣燕斋书画院、北京墨石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山东昌艺阁艺术馆等20余家文化公司和河南李耳集团公司、安徽东汉酒业有限公司、贵州盛世国华酒业集团公司、安徽亳州集慧明道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等实体企业高级顾问。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2021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关注老照片、村史、家族史和打工笔记等非虚构作品。图文作品:含乡村、乡情、乡音和乡愁元素的美术摄影作品。
3、来稿请注明“回不去的乡愁征文“字样,发至359880941@qq.com邮箱。凡是没在公众号发表过(含自己的公众号)的注明为“原创作品”,择优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然后参赛。已经在公众号(含 网站)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发表时的作品网址链接,直接参赛。
三、奖项设立
特等奖1名 奖价值6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期刊一套,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画家”“乡土摄影师”等荣誉称号;一等奖3名,奖价值4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全年期刊一套,免费吸收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二等奖6名,奖价值240元全年期刊一套;三等奖9名,奖价值120元期刊2本。所有获奖者均发荣誉证书。
四、比赛程序
本次大赛分征文大赛和专家评定作者综合素质展示两个阶段。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组委会将其作为决定名次参数。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微信号damo359880941。
2、本次大赛取消稿费,所有打赏用评奖、发奖、出刊成本。
3、本次大赛如果争取到赞助商或部门经费支持,将发放与奖品同等额2至10倍数量的奖金。
大赛组委会
2021年7月2日
乡土文学社公告
入会手续 提出申请-填写邮寄表格-交纳会费-办理会员证。长期会员终身会费:一次性交费600元。
附:乡土文学社章程(链接)
征稿启事 本社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建立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库,向影视拍摄机构推荐。
本社举办的《长篇小说月报》(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每期隆重全文发表一部20至50万字的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其他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以连载的形式陆续发表,部分小说和影视剧本刊载故事梗概或精彩章节。
《中国乡土文学》为乡土文学社会刊,凡入社会员,都有机会发表作品。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