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瑜匯】靈氣生動 富足有餘——玉魚

靈  富

氣  足

生  有

動  餘

魚,作為自然產物的一種,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食物之一,它不僅影響著先民們的飲食生活,而且在長期的捕魚活動中,慢慢產生了一種文化現象——魚文化。魚文化內涵豐富,對中國社會的審美、道德、禮儀、語言等文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魚文化的產生

早在遠古時代,先民們選擇住處的最主要方面就是依水而居,魚是遠古先民最早的食物之一,所以捕魚這種生存方式就產生了。在1958年,我國考古學家就在黑龍江省寧安縣牛場遺址發現一枚新石器時代的魚鉤,這就可以看出我國捕魚歷史十分悠久。1983年,考古學家又在遼寧省海城縣的小孤山仙人洞遺址中,發現了一枚用鹿角制作的用來射魚的用具“魚鏢頭”,其頭上還制成鉤形和尖刃,這是目前為止發現最早的捕魚工具。魚在人類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對人們的生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因此開始形成魚文化。

小孤山仙人洞遺址出土“魚鏢頭”

“魚”字在漢字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產生、演變也有歷史淵源,與長期的捕魚活動有很大的關系,古人在勞動中創造出了“魚”字。同我國古代其他文字一樣,“魚”字的演變也經歷了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殷商時期的銅器上和甲骨上已出現了象形文字“魚”,經過了社會歷史的不斷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象形字“魚”上的鱗片符號消失,尾部變成了火字,後又逐漸發展變成四點。篆文的魚字上的魚鰭慢慢消失,直到隸書出現以後,魚字下面的“火”字變成“四點底”,直到現代,“魚”字被簡化為“鱼”。

魚紋——原始崇拜的產物

原始造型藝術,是一條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文化彩鏈,在追溯其淵源之後,即可發現它們與古老文化的聯系,其中有關魚紋造型藝術的創造十分豐富,可以說是圖騰——巫術崇拜、生殖崇拜文化發展的典型例證。

胡頭溝墓地3號墓出土 綠松石魚

仰韶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也是中國文化傳播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在仰韶文化劃分的眾多類型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半坡類型。半坡文化可被看作是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史前文化發展系列,在它種種鮮明的文化特色中,彩陶文化非常引人註目,而在半坡彩陶文化中又以大量的魚崇拜現象為最突出的特點,當時特別是在關中地區,對魚神的信仰崇拜牢牢地統治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彩陶上的魚紋數量最多,表現手法最為多樣,相比之下,其它的動物崇拜如蛙、鹿等的比例顯得微乎其微。

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彩陶為何多以魚形象為主題紋飾?或者說這些魚紋包含著什麽觀念內容?考古學和文化史學的專家們對此提出了多種假說,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數以張光直為代表的圖騰——巫術崇拜說和以趙國華為代表的生殖崇拜說。

1
圖騰——巫術崇拜說

《西安半坡》考古發掘報告的編寫者提出半坡氏族可能是以魚為圖騰的說法,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也采用了這一說法,這一說法很長時間裏是被多數學者所認同的。張光直先生1993年在《中國文物報》上發表了《談“圖騰”》,開篇即說:“在考古學的書籍論文裏面,常常看到‘圖騰’這個名詞,是指稱在古代器物上動物的圖像的。例如,半坡村的仰韶文化的陶缽上畫著魚形,於是魚便是半坡村住民的圖騰。”

甘肅省博物館藏 魚紋陶盆

在對圖騰崇拜的分析中,又可以分為好幾種不同觀點,第一種是認為半坡原始人通過繪制魚紋來祈求漁獵的豐收;第二種認為半坡人將魚視為他們的祖先,持這種觀點的人為數不少;第三種觀點認為魚是氏族的保護神。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魚紋陶盆

圖騰一說還為解釋其巫術性質提供了一條道路。雖然魚紋有相當強烈宗教巫術含義,但基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圖騰。倘若半坡人以魚為圖騰,那麽他們不會進行大規模的捕魚,並將其作為主要食物之一,而事實上,在遺址中卻有相當數量的魚骨和漁獵器具出土。嚴格意義上的圖騰都是祖先或神明的代表,因此,在半坡文化中,魚紋並不是嚴格的圖騰,魚也不是祖先或神靈的全全代表。

半坡遺址出土 “人面銜魚”紋陶盆

祈求漁獵豐收的觀點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是最站得住腳的。史前5000-6000年為半坡人生活的極盛時期,半坡人在歷史上經歷了一段相當溫暖濕潤的時期,湖沼密布,在這樣的環境下魚類是很繁盛的。半坡出土漁獵工具繁多,可見當時的漁獵非常發達,而魚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他們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將魚紋視為對漁獵豐收的祈求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大多數繪有魚紋的器物和陶片都出自於半坡氏族的祭祀區。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單純通過在器物上繪制魚紋來祈禱豐收是不太可能的,被繪制陶器都不是一般生活用具,而應該有特殊作用的,因此,可以推測魚紋有一定的宗教祭祀作用。

半坡遺址出土 “人面銜魚”紋陶盆細節
2
生殖崇拜說

199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趙國華的專著《生殖崇拜文化論》,他用來論證的主要材料是史前藝術遺存,尤其是彩陶圖案的各種母題,大多被他解釋為生殖崇拜的象征,他的這一說法一岀,即產生廣泛共鳴,對原始藝術研究更是產生了深入而持久的影響。

姜寨遺址出土陶盆上的“原始嬰兒圖”

趙國華在《生殖崇拜文化略論》一文中對半坡魚圖騰說提出種種質疑,認為半坡魚紋不是圖騰徽號,而是“象征女陰”。半坡人“實行的是生殖崇拜”,彩陶上的魚紋是半坡人崇拜女陰的表現,而魚紋彩陶則為女陰崇拜儀式上的祭器。後來,他在《生殖崇拜文化論》一書中進一步闡述了這一觀點,認為“從表象觀察,是半坡先民崇拜魚類;從深層分析,則是他們將魚作為女陰的象征,實行生殖崇拜其目的是祈求人口的繁盛。”

玉魚芻議

在繁花似錦的玉器紋飾題材中,龍、鳳、螭、魚等幾乎是經久不衰的動物主題,相對龍的威嚴神聖、鳳的富麗華貴、螭的奇幻莫測,一尾玉魚則鮮活靈動觸手可及,從遠古時空遊弋至今,從圖騰崇拜到官階身份,再到世俗生活的“連年有余”,尋蹤有跡,寄托了最為大眾的美好願望。

甘肅省靈台縣白草坡出土 玉魚

玉魚是玉器中比較常見的形象之一,古代玉魚的制作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晚期。史前的紅山文化時期,遼寧省阜新胡頭溝墓地出土用綠松石為材質的魚形飾物,片狀,頭、尾、鰭俱全,以頭部的單鉆孔為目,形態自然。良渚文化時期浙江余杭反山墓地也出土有陰刻線雕刻分叉尾鰭的玉魚,造型逼真。新石器時代出土的玉魚雖數量不多,但卻是玉魚時代最早的例證。

反山22號墓出土 玉魚

時至商代,玉魚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工藝水平上,都超過了前期,商代成為古代玉魚制作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期,僅在婦好墓就發現了75件玉魚。

婦好墓出土 玉魚

商代玉魚生動誇張,以片雕作品居多。此期玉魚的眼部大多為斜刀法琢成的粗邊圓形,也有以鉆孔代替眼睛者;魚嘴常見“T”形吻,吻部前伸且上下外凸,中部常有一道粗陰線表示魚嘴;魚尾有分叉尾、斜刃刻刀形尾、勺形尾三種。商代玉魚形制較小,長度通常為5—8厘米,鮮少有超過10厘米者。商代玉魚形態扁平,邊緣大多不加打磨,棱角分明,按魚身的造型可大致分為直條型、弧形、扁圓形及抽象形。

直條型:此類商代玉魚的魚身呈直條狀,長度一般在3至8厘米左右,細分又可將此類玉魚分為魚身較寬者及魚身狹長者。

前掌大103號墓出土 魚形玉佩

弧形:這類商代魚形玉器的魚身為弧形,作拱背跳躍狀,魚的吻部斜伸向前下方,尾部斜向後下方,此類玉魚中有不少為玉璧、玉環改制而成。此時的玉魚按其體型亦可分為較寬及較細兩類。體型相對較寬者,魚身彎成的弧度約在60°至100°之間,魚尾常為分尾,背鰭及兩個腹鰭都用排列整齊的平直陰刻短線表示,僅少數可見雕琢鱗片。體型相對較細者,魚身的彎曲弧度約在120°至180°之間,有的甚至超過180°。

蘇埠屯墓葬出土 玉魚

扁圓形:此類玉魚的魚身圓肥寬闊,寬度約在2至3厘米,魚鱗常以兩到三排小弧線表示。

前掌大120號墓出土 玉魚

周代玉魚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商代的特點,但也有其獨特的風格。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玉魚

周代的玉魚形制基本上與商代相似,魚形彎曲呈出水跳躍狀,形制大致上有立形、彎形、圓身扁薄等幾種。在雕琢技法上與商代有明顯不同之處,此期玉魚張嘴、厚唇、上唇翹、下唇卷,以上的特點往往使魚口部的寬度比鰭大。

寶雞市周原博物館藏 玉魚

在周代另有一種用很次的青玉雕成的窄形薄片魚,刀法簡陋隨意,特別表現在鰭部短的陰刻線條,長短不齊,極不規整,此類玉魚僅作陪葬品之用。

永凝堡西周墓地5號墓出土 玉魚

春秋戰國時期玉魚較為罕見,從現有的考古資料看,此期的玉魚較商周時期發生了一些變化。玉魚首前端呈弧形,吻部不凸出,眼較小,尾短,體表多不見魚鱗,個別琢有當時流行的諸如龍首紋、卷雲紋等裝飾。

湖北省郵縣肖家河出土 玉魚

漢代玉魚較少,風格大體延續春秋戰國時期。此期的玉魚為直條型,較厚,造型規整,比例協調,但動感較差。魚圓頭,嘴稍尖,前端多磨平,閉口,小圓眼,魚鰭一般不凸出體外,尾部較短。此期玉魚多不具裝飾功能,多作殮葬用。

廣州博物館藏 玉魚

琢玉為魚,反應了人們生產生活的自然狀況和對動物界的崇拜,同時也象征了古人對物質的富有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靈動多樣的玉魚,是古代先民美好願望的表達。

博物館藏玉魚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8.52釐米,寬1.58釐米

湖南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6.7釐米,寬1.7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5.35釐米,寬1.2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5.51釐米,寬1.3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4.8釐米,寬1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6.2釐米,寬1.8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6.8釐米,寬1.5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7.45釐米,寬2.2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6.9釐米,寬1.4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6.8釐米,寬2.1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4.4釐米,寬1.33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5.55釐米,寬1.42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4.3釐米,寬2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6.1釐米,寬2.5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6.5釐米,寬0.91釐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長7.15釐米,寬2.3釐米

甘肅省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4.4釐米,寬1.5釐米

三門峽市博物館藏

實際尺寸:長10.4釐米,寬1.8釐米

河南博物院藏

實際尺寸:長8.5釐米,寬3釐米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

實際尺寸:上長3.8釐米,下長4.3釐米

(0)

相关推荐

  • 【瑾瑜匯】猙獰凌厲——饕餮紋淺談

    贪 贪 财 食 为 为 饕 餮 在古代,先民常用神話了的動物來認同信仰,那些被神話的動物,給早期文明時代的人類帶來了許多精神慰藉,也促使人們創造出了許多不朽的藝術品,饕餮便是這類動物之一. 饕餮之源 ...

  • 【瑾瑜匯】平安圓滿—華麗多姿的漢代玉璧

    瑞 玉 , 圜 也 <周禮>:"禮神者,必象其類,璧圓象天-"玉璧是古玉器中出現較早.流傳最為久遠的器類之一,其作用之大,影響之深,數量之多,出土地域之廣,獨占中國古玉 ...

  • 【瑾瑜匯】莊嚴敦厚 富足興旺——玉豬

    莊 富 嚴 足 敦 興 厚 旺 豬,古稱豕.豚,是六畜之首,也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在我國原始部族中,豬的飼養與農業的發展是並存的.豬在遠古以至現代人類的經濟生活中具有特定的意義,不僅如此,在 ...

  • 【瑾瑜匯】嬌而不媚 沉穩大氣——古代似玉瑪瑙器淺析

    瑪瑙一泓浮翠玉 瓠犀終日凜天風 瑪瑙,為常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一般呈半透明或不透明,通常人們把有縞狀紋者稱為瑪瑙,白色無縞狀紋的稱作"玉髓".自古以來,瑪瑙被視為美 ...

  • 【瑾瑜匯】神秘新穎 氣韻非凡——玉璇璣

    神 氣 秘 韻 新 非 穎 凡 在中華文明起源階段,黃河下遊以山東為主體的海岱地區,是與中原地區華夏族長期對峙的東夷族的主要活動區域,其地理位置恰好處在史前東北地區紅山文化與長江下遊良渚文化兩大原生型 ...

  • 【瑾瑜匯】神秘通靈 吉祥不朽——玉龜

    甲蟲之精 規現六合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龜具有安穩.吉祥.不朽.通靈的文化品性,人們在神話及各種文化中對龜進行編排,讓其與包括天.地.人.山.鳥.符號等等的各種角色組合,形成了豐富多樣.新奇有趣的文化景 ...

  • 【瑾瑜匯】玲瓏神秘 以人合天——商代玉人淺析

    順天應人 以人合天 自史前時代開始,玉石就承載了遠古先民的崇拜與信仰,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玉器始終貫穿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凝結著不同歷史階段人們的信仰和審美觀念.玉人,即人形玉雕,是古代玉器中數量較少的 ...

  • 【瑾瑜匯】獸中泰鬥—牛

    獸 中 泰 鬥 牛是最早被人類馴服的牲畜,被稱為"六畜之首", 伴隨著農耕文化的發展,牛文化也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被創造與書寫."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

  • 【瑾瑜匯】玲瓏曼妙 祥瑞安寧——鳥形器

    玲 祥 瓏 瑞 曼 安 妙 寧 "鳥,脊椎動物的一綱,溫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後肢能行走,前肢變為翅,一般能飛."作為一類物象的抽象稱謂,這是在字典中關於鳥信息的標準化解釋.那麽,在 ...

  • 【瑾瑜匯】神秘威嚴 不拘一格— 漫話戰國龍形玉飾

    龍 可 之 比 為 世 物 之 英 雄 龍,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具風雨雷電之力量,又有群山莽川之雄姿,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圖騰象征,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社會功能.充滿神秘色彩的龍圖騰,與玉 ...

  • 【瑾瑜匯】辟邪厭勝 安康順遂—漢代厭勝玉飾淺談

    ● 辟 邪 厭 勝 古人雲:"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驅邪避穢保平安,一直是人們心中的美好願望.自古以來,用於辟邪的物品種類繁多,不計其數,其中,尤以漢代的"厭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