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制度

为加速我校环境生态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环境整洁优美,并正确利用环境资源,开展综合教育活动,使其成为生态文明教育主阵地,特制定生态环境教育管理工作制度。

1.根据学校环境生态化建设要求,结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开展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在优良环境中健康成长。

2.环境教育工作,紧紧结合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亮化适时开展,按班级划分清洁区,落实后勤主管人员责任制度,定期检查验收。做到卫生无死角,杜绝脏、乱、差现象发生。

3.班级、宿舍、操场、楼梯、楼道、扶手、窗台等,生活区域确保无杂物、无垃圾,定期按时进行清理,各种物品摆放有序,整齐清洁,培养学生良好环境卫生习惯。

4.厕所每天打扫,定期冲刷,喷洒药水,及时消毒,消灭蝇蛆,讲文明,讲卫生。

5.学校班级黑板报、画廊、广播站等,定期大力宣传相关环境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强化认识提高。

6.学校环境美化绿化,要做到四季都能见到常绿植物,并不断增加、更新种植品种,突出“绿色主题”教育,让学生从优美环境中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开阔视野。

7.将校内所有种植、生产、栽培、美化、绿化区域,分区划片,落实到各年级、班组,将其变成学生劳动教育微型基地,按期定时组织学生参与花草、树木、蔬菜等种植、栽培、管理,让学生积极参加学习、观察、体验等实践活动,让环境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

8.结合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学校环境文化,并形成特色、亮点,努力将环境文化建设变成构筑学校特色办学的基础。

9.努力健全校园环境卫生与管理制度,并结合学校其他各项工作,进行紧密联系,有力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10.教育全体师生,增强生态文明与环保意识,并通过各项活动开展有效提升自我。

11.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中,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倡导勤俭节约、节能减排、杜绝浪费,让全体师生从思想观念上做根本转变。

12.充分利用“三位一体”教育结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将生态文明、绿色环保教育延伸至家庭社会,号召动员全社会人共同行动,保护家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