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堪比武则天,却被后人评为妒妇:想要一心人错了吗? ​

引言

独孤信生出了三个皇后,其中最值得称道就是隋炀帝的皇后独孤伽罗。她政治手腕极其强硬,在政治上辅佐杨坚,在感情上也极为果敢。在隋朝历史上的影响力不亚于女皇帝武则天。

01

年少初遇,共结连理

独孤伽(qie)罗,其名字与佛教有关,要知道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是非常盛行的,故读作二声。
她的父亲是大将军独孤信,也是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人物,而独孤伽罗是家中的第七个女儿,在姊妹中年纪最小,是山西大同人,父亲是军人出身。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便不爱红妆,喜爱读书,研究兵法。他也深受父亲的宠爱。
长大后的独孤伽罗,出落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完美的继承了家族良好的基因。(要知道父亲可是当时侧帽风流的大帅哥,女儿的基因更差不到哪里去。)当时的许多名门望族纷纷上门提亲。
独孤伽罗在14岁的时候见到杨坚便一见倾心,历史上记载杨坚相貌奇伟,身长七尺八寸,相貌瑰伟,可以算是一个相貌堂堂的好男儿,当时的杨坚还是大将军,可以算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高富帅了。独孤信选女婿的眼光也非常毒辣,三个女婿都是皇帝,对这个未来的女婿非常满意,两人便顺利的成婚了。
在两人成婚之日,独孤伽罗就让杨坚立下誓言此生只娶自己一个妻子,两人虽然相差3岁,但是家庭还算和睦,杨坚起初也信守自己的诺言,两人一共孕育了5个孩子。
就在成婚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父亲独孤信因为参与谋反被迫自杀,失去了父亲的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夫家。

02

一代贤后

在丈夫杨坚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北周的皇帝是宇文赟,这个宇文赟非常昏庸,自己沉迷声色犬马,自己成为太上皇,而将自己年仅8岁的小儿子立为皇帝。没多久,宇文赟就一命呜呼,留下了小皇帝,而杨坚凭借自己外戚的身份和优秀的才干辅政,手握大权。

当时的朝堂上一片混乱,这时他是否要取代小皇帝自己上位而摇摆不定,这时,妻子独孤伽罗就向他建议道

:“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就是这句话让犹豫不决的杨坚坚定了信心。就在当天晚上,杨坚便此后冲进宫中,顺利的夺取了皇位。

清代的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论隋文帝是天底下夺权最轻松的。他的夫人独孤伽罗在大事面前的果敢与坚定,不亚于男子。

公元581年,隋文帝登基,北周皇帝将皇位禅让,是为大隋,年号开元。之后,独孤伽罗顺利的成为皇后,隋文帝是一代明君,一手缔造了后世人称颂的“开皇之治”,而独孤伽罗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国家大事上得决策能力不亚于著名的宰相高頴。

历史上对独孤皇后的评价也是

:“谦卑自守,世以为贤”。
在杨坚称帝之后,她依然力行节俭。在隋朝刚开国,突厥人出售夜明珠,要800多万,就有人劝说她买下来。独孤皇后说到:“有这钱,我还不如拿这来抚慰那些为国征战的将士们。”不仅独孤皇后一人节俭,同时她还提倡丈夫与他一同节俭,营造了非常好的风气。
杨坚虽然成为皇帝,但是两人的夫妻关系仍然非常和睦。在上朝的路上,经常能见到两人同行的身影,杨坚上朝,独孤皇后还会派人和他沟通,帮忙出谋划策。所以说,开皇之治也有独孤皇后的一半功劳。正是如此,人们将他们夫妻二人合称为“二圣”

03

因爱生妒

虽然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有一个像孤独皇后一样强大的女人,但是两人的感情并没有一直像从前那样恩爱,改变两人感情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历史上流传甚久的杨坚离家出走的事件。
在仁寿年间。尉迟迥是当年是他的死对头,差点没让杨坚的皇帝梦实现,在他兵败之后,孙女沦为了后宫的宫女,在仁寿宫的时候,见到尉迟迥的孙女气度不凡,就临幸了这位宫女。

这件事情传到了独孤伽罗的耳朵里,这让她勃然大怒,两人在成婚的时候不是约定好,只娶自己一人吗?就带人趁着杨坚不在的时候,将这个宫女活活打死了。

等到隋文帝下朝发现美人香消玉殒,气不打一处来,一怒之下就骑马离家出走了,一走就走了二十多里。杨素和高頴好不容易才把杨坚劝回来。隋文帝妻管严。独孤皇后是妒妇的名声就这样传出去了。
史书中还记载到,隋文帝一生只有与独孤氏生的5个孩子,虽然后宫有妃子,但是都没有为隋文帝生一儿半女。

立杨广为太子的事件也是后人对其争议较大的点,最初皇位是给大儿子杨勇的,可是独孤氏觉得大儿子的宠爱小妾,对其非常不满。这时杨广为了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而这时的杨广伪装的非常好,在独孤皇后的帮助下杨广才成为太子,顺利的继承了帝位。

仁寿二年,年仅59岁的独孤皇后在永安宫离开了人世。在独孤伽罗去世没多久,杨坚就解放了天性,宠爱后宫妃子,没有节制,在独孤皇后走后两年便也离开了人世。

可没想到后来的杨广在登上皇位也解放了天性,变得昏庸无道,在隋文帝死亡前怒斥

:“独孤诚误我!”

纵观独孤皇后的一生敢爱敢恨,果敢坚毅,在隋朝历史上的影响力深远,但是身为皇后,自己想要追求的一心人,却因为古代伦理被评为是妒妇,现在看来怎么能怪她呢?


参考文献

《北史》

《廿二史札记》

《隋书》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