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角度,在摄影之外”——带你走进文物摄影

你以为拍摄文物很简单?就“咔嚓”按一下快门就好了?那可大错特错了。

在博物馆,文物摄影师是一群默默奉献着的人。为了给文物拍张定妆照,他们不仅要懂得摄影,更要懂得文物。

“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之际,我们采访了为木偶拍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二部的摄影师们。这样一个带有童趣的展览,勾起大家多少童心啊,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工作的气氛却很美很欢乐,木偶的定妆照也异常精彩。

右一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闫志,其他三位分别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二部摄影室主任孟承光,以及摄影助理康梦洁、袁泽峰。

文物拍摄的技巧

孟承光老师在文物摄影领域工作已逾三十年,他认为,拍摄文物和拍摄人像、风景都不一样,“拍摄文物时,我们把个人的偏好都归了零,为的是尊重文物,让文物自己说话”,这就要求摄影师要懂得文物,要做功课。

孟承光老师认为,相对于摄影技术,文物的文化内涵是文物摄影师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去挖掘的,体会文物背后的故事,才能拍出更客观的文物摄影作品。不仅如此,文物摄影也是文物中蕴含的文化传播的基础和重要方式。

“文物摄影师也许不是研究某类文物的专家,但是必须要具备综合的文化素养,要懂得文物的文化内涵。”孟承光老师说,文物摄影不单是摄影,其背后所要求的综合素质才是打开文物摄影之门的正确方式。

在展厅里忙碌的摄影师们

1、拍摄角度的选取

每件文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物摄影首先要找到一个最能概括和体现被摄器物造型、纹饰、色彩、质地等特点的角度,这个角度正是文物的最佳观赏面。

拍摄单独的文物需要细微地审视器物造型的动静、疏密、轻重关系,利用角度变换谨慎经营画面上下左右的空白位置。成套文物的摄影,不仅要考虑文物相互之间的动静和疏密关系,而且要找出一个反映文物组合整体的最佳观赏面。

为了拍摄此次木偶展的展品,孟承光老师特意去看了两场京剧,看演员们的唱念做打,看京剧舞台的布光,看戏里演员的头饰、表情、服装造型等等。回来之后,他和同事们一起合作拍出的木偶照片,几乎不用抠图,不用换背景纸,可以直接出片,拿去使用。因而,孟承光老师说,“文物摄影,一个好的角度,常常是在摄影之外。”

2、灯光的运用

文物摄影讲究很多,而布光便是其中的一门艺术。孟承光老师自信地说,自己与团队能够适应各种拍摄环境,不管光线多么复杂,都能拍出好片子。这次拍摄的对象——木偶,独具特色,因为木偶的戏服鲜艳,灯光怎么用,这就要向舞台灯光学习,文物摄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专业岗位。

木偶拍摄现场

拍摄文物大多数用散射光,因为它的光强性质接近于自然光,适合于人物视觉习惯。

灯的数量最少选择四只,即顶灯、主灯、辅灯和背景灯。各个灯的输出要根据具体拍摄的文物,产生一定的光比,完美表现文物。不同的光线投射方向对塑造文物有不同的作用。光的强弱应依不同文物的需要而异,光的主次也只能伴随器物的造型各部位的主次关系而分别安排。阴影会使被摄主体产生立体感和空间感。构图时强调利用影子这一特殊元素加以变化处理,可以使影子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提示所要表达的图形主题。突出影子元素可以把同质投影或异质投影的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空间和不同事物巧妙地组接,赋予画面新的意境。

不同效果下的木偶摄影图

3、背景的处理

文物摄影画面中,背景往往要占去1/2的面积,所以要充分利用背景,让其为主题和内容服务。

首先是背景色调的选择。在用全色片拍摄时,背景一般采用深灰的中间色调,而深、浅色调的选择要以器物颜色为主。用彩色片拍摄文物时一般用浅灰色、浅米色、浅咖啡色和淡黄绿色为宜。

在拍摄中有时会用到背景布。俯角拍摄时,背景布平铺在器物下面。平角拍摄时,一种方法是将背景布的一端挂在高处让其自由下垂到器物台上,再圆滑地转向平台,使背景与台面无明显界限,另一种方法是把背景布和台面分开,使画面中间偏下处出现明显界限。

背景布衬托出的木偶

作为文物摄影师,孟承光老师说,自己也是在不惑之年后,渐渐领悟到文物摄影的真谛,文物摄影不允许夸张,不需要美化,摄影师要做的是尽可能地还原历史。

最后,再分享一句孟承光老师的经典之句:

各种文物经年累月地从眼前滑过,用心就'留’下了,不用心就'溜’走了。

——孟承光

木偶文物摄影作品欣赏

来源:国家博物馆微博,部分资料整理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