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白茶、水和茶具,泡出来不如别人好喝,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提到茶,大多数人对它印象还只停留在表面,是一种传统文化。

是老一辈的人,拿着一个大保温壶,往里头撒上几片茶叶,便是泡茶了。

茶,甚至于在一些人眼里,显的老气。

但事实并非如此,听朋友说,办公室里的小年轻们,原来人手一杯奶茶或咖啡。

渐渐地,不知道从何时起,都开始自己泡茶了。

不过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冲泡,而是拿着一个玻璃杯或是马克杯,往里头放一个茶包。

虽然与印象中的泡茶有点违和,可也是一个好现象,至少代表着,茶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了。

褪下了“老气”的包袱,喝茶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但是,想要把一杯好茶泡的好喝,全方位的体验到香气和滋味,当然不仅仅是用一个普通的杯子。

需要的是适合的茶具,恰当的水,还有熟练的冲泡技巧。

有茶友曾经问过,“同一款白茶,我用得是和别人一样的水,一样的盖碗,可是为什么不如他泡得好喝?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既然是同样的白茶,冲泡时也用了相同的茶具、水(水温、水质),那么问题可能是出在了一些冲泡细节上。

《2》

细节一:投茶量

既然用到的是一样的茶具,大小相同的盖碗,那么代表着它们的容量是相同的。

那么投茶多了或是少了,会直接影响到茶汤的口感。

就以110毫升左右的盖碗为例,在冲泡白茶时,标准的投茶量是5克。

也就是说,5克白茶干茶搭配上110毫升左右的盖碗,是恰到好处的茶水比例,如同黄金分割一般完美。

在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投茶多0.1克或是少0.1克,都会对白茶的滋味产生很大的影响。

别小看了这区区的0.1,放在其它事物身上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泡茶讲究的就是一个“精”,精准,精确,精细。

在超过的这0.1克干茶中,含有的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可能对于一部分茶友来说,是他们的味蕾所无法承受的。

投茶量太多,会让茶汤过浓,苦涩味浓重,若是味觉格外灵敏的茶友,可能还会苦到舌头发麻,就像是生吃了一口苦瓜。

而少投了0.1克干茶,那么物质释放就大大减弱了,相应的,茶汤鲜爽感不足,口感的层次也不够丰富,不尽人意。

有一些茶友,虽然知道泡白茶要用盖碗,但却忽略了投茶量这个细节。

白茶的包装与岩茶不同,一般情况下,岩茶使用的是泡袋装,一袋8克,便能直接省略称重的环节,直接开始冲泡。

但由于白茶是可以长期储存的,所以长期收藏时一般用三层包装,短期储存用马口铁罐,泡茶前的称重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只是随手抓一把,难以正确把握标准的投茶量,即便是喝茶多年的老茶友,经验丰富,也很难依靠“感觉”来控制。

想起之前去一位朋友家喝茶,他泡茶那可真叫一个不拘小节啊,随心所欲。

本来嘛,一个人泡茶,就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但前提是,要保证茶汤滋味呈现的完美。

只见他随手往铁罐中抓出了一把白牡丹,趁着在烧水的功夫,拿起了一旁的克秤,一称,4.7克。

出汤之后,端起一杯放在嘴边啜饮,整体来说是一杯好茶,但鲜爽感总觉得少了那么一些些,劲道感也弱。

可见,这微不足道的数字,对茶汤的滋味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啊。

《3》

细节二:出汤时间

当排除了茶具、用水、茶水比例的原因以外,对茶汤滋味影响最大的便是出汤时间的快慢了。

对于工艺简朴的白茶来说,制作过程干净安全,所以不需要洗茶,第一泡就可以直接饮用。

那么第一泡的出汤时间要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呢?闷一会才会出好滋味吗?

不。

有些茶友,受到了一些茶艺师的影响,注入水沸之后习惯用盖子左拨右拨,或是用盖子在碗口边缘来回旋转,但实际上,这些做法都不适合日常泡茶。

冲泡白茶,需要快速出汤,也就是平常经常提到的“快出水”。

熟练地掌握了技巧之后,从注水到出汤这一整个过程,只需要7-8秒的时间。

虽然时间短暂,但白茶体内丰厚的物质已经随着沸水大量释放,短短的几秒,就能得到一杯鲜爽有度,清香醇和的茶汤。

但如果做了一些多余的动作,那么时间则会悄然流逝,出汤时间被逐渐延长,10秒,20秒,甚至30秒,形成了闷泡。

在此过程中,茶叶的内质在不断释放,茶氨酸大量释出的同时,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同样也在析出。

它们宛如在赛跑,似洪水猛兽般倾泻而出,拦也拦不住,想要一争高下,最终,寡不敌众,鲜爽感被苦涩味掩盖。

如此一来,你可以发现闷泡后的茶汤颜色明显浓重了,当然滋味也更浓了,更苦了。

网上的一些视频,看到泡茶者不紧不慢的动作,娓娓道来,虽然表面优美,但心里实在为他们感到着急。

一看时长,都已经过了将近1分钟了,还没到出汤的步骤,很难想象这泡白茶的滋味该有多么糟糕。

只有内质不足的白茶,才需要靠闷泡让物质释放的更多,但即便如此,滋味依然有限。

而优质白茶,快出水方能展现卓绝的风味。

《4》

细节三:注水方式

仅仅是将水注入盖碗之中这一个简单的步骤,也大有讲究。

在许多人看来,不就是把水淋在干茶上吗?这也分不同的方式方法,还会对茶汤滋味产生影响?

当然。

泡白茶的注水方式,分为环壁注水和定点注水。

环壁注水,顾名思义是指在注水时,环绕着碗壁倒入。

但根据实际操作,更具体的应该是打圈式注水,并且这个圈不断地缩小,由外向内收拢。

定点注水就很好理解了,在指定的一个点注水,不用变化姿势也不用调整水流,注满即可。

也正是这个小细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茶汤的滋味,虽不是决定性作用,但也算是好风味的“敲门砖”。

在冲泡白茶前2冲的时候,建议大家都使用环壁注水的方式。

因为对于一款优质的高山白茶来说,表面的白毫丰富,身体轻盈,环壁注水可以尽早浸润干茶。

让表面上密密麻麻的白毫大量脱落,让滋味释放的更完全,展现出鲜香醇爽的茶汤,以及层次丰富的香气。

而若是一开始就定点注水,对于白毫丰富或是体积蓬松的白茶来说,很难在几冲之内被完全浸湿。

如此一来,正当你兴致勃勃的品茶时,却喝到的是一杯滋味寡淡的茶汤,等到兴致消散了一大半之后,物质才渐渐释放,可品茶的趣味,却没有刚开始那么强烈了。

所以,等到茶叶被彻底浸润之前,大家还是耐着性子用环壁注水吧,毕竟为了好茶的风味,这点麻烦完全可以忽略。

直到被打湿了之后,就可以随意在环壁注水和定点注水之前切换了。

《5》

其实,茶在生活中是如同调味料一样的存在,简单而日常。

大家离不开油盐酱醋,也一样离不开茶。

但喝好茶,还必须会泡好茶。

泡白茶,不仅仅是将水注入盖碗中那么简单。

干燥的白茶在遇水的那刹那,沙沙作响,香气升起,变幻无穷。

在错误的冲泡方式下,虽然好茶的风味依稀还有影子,但远不止如此,它能泡得更好。

合适的茶具,恰当的水,熟练的冲泡技术,一些藏在其中的细节,都能直接决定一杯白茶的风味。

没什么捷径可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