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辣,很爽,不伤身体,还祛湿

古人说:“一日不可无姜”,却鲜少提及辣椒,我想这也是很多人认为辣椒不够“养生”的原因吧。事实上,辣椒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它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像是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等各位名医,从来没有见过辣椒,自然也没有记载过具体的功效了。一直到清朝,辣椒才用得多了起来,医术上也有了详细的记载。

所以不是辣椒对身体不好,而是因为之前的人们从来就不认识它,也没有机会挖掘出辣椒的好。我想若是能早几百年发现辣椒,感冒的时候,说不定喝的就是一碗热辣辣的辣椒汤啦。

关于辣椒的功效,我认为清朝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的很好:“辣椒性热、味辛苦,可温中燥湿,御风寒,杀腥消食,开血闭,快大肠。”总结一下,辣椒主要有3个作用:散寒,祛湿,以及活血化淤。

辣椒除了口味霸道刺激之外,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气味浓烈了。葱、姜、蒜,以及各行香料,都带着一股浓郁的香气。古人说“辛香四溢”,就是说,这股香气它是往外散的。因此只要是辛味的食物,就会有很强的行气、发散的作用。

我还记得小时候,只要是不小心受凉感冒了,妈妈就会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给我喝。这其实就是借着生姜的辛味,来帮身体散寒,发汗。几口姜汤下肚,身体立马就暖和了,不一会儿脸也红红的,开始冒汗。就这样睡一觉,第二天感冒差不多就好了。

人之所以感冒,是因为受了风寒或者风热。最好的治愈方法,就是借着辛味的力量,把身体里的寒、热给发散出去的。所以风寒感冒需要吃一些辛温的食物来发发汗,例如姜汤;而风热感冒则需要吃辛凉的食物,比如薄荷茶。

辣椒能祛湿,也和它行气发散的功效有很大的关系。气推动着水湿,能从里层往皮肤表层发,原本藏在体内的湿气发到皮肤上成了汗液,或者发到脸上变成痘痘。这也是很多人吃辣椒会长痘痘的原因。

另外,体内有淤血的朋友,也很适合多吃点辣。要知道身体内有淤血,大多和寒气脱不了关系。就好像一条小河,凝结成冰之后,河水自然就无法再流动了。

留心观察一下身边经常痛经、皮肤暗沉,脸上有色斑和黑眼圈的女生,大多手脚都会比较冰凉,怕冷喜热。如果平时能适当吃点辣,发一身汗,拉拉肚子,把身体里的寒气排出去,气血也就流通了。

从季节上来说,夏天是最适合吃辣的;在一天之中,上午是最适合吃辣的。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体的阳气浮在皮肤表面,脾胃相对来说是寒的。并且很多朋友夏天会吹空调,喝一些冷饮,体内的寒气可能比冬天聚集的还多。这个时候吃点辣味的食物,会感觉胃里暖暖的,顺便也把这些寒气给发散出去。所以夏天只要工作室会开空调,我的桌上都会有一杯暖暖的姜茶。

放到一天中来看,上午吃辣是合适的。大自然的阳气从早上开始生发,一直到中到达顶峰。随后,阴气开始升起,阳气开始收敛。辛辣的食物是生发阳气的,所以最好放到上午来吃。

因为生病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状态处于一种偏性的状态。往往不是阴虚,就是阳虚。阴虚本就内热,如果再吃一些辣椒,热聚集多了,就会耗伤津液。就好像一口大锅,里面的水本来就不多,还在拼命往下加柴火,火烧的越旺,锅的水就越少,身体也就更加难受了。

而阳虚的人,适当吃点辣椒振奋一下阳气,反倒挺好的。但医生在开药方的时候,本身已经考虑到了你阳虚的情况,可能加了有温补阳气的药材。如果我们继续吃辣,阳气生发太过,反而对身体来说,成了一种消耗。

古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不仅仅是在形容人的性格。也在说不同的地方,能孕育出不同的体质来。

例如说广东、福建这些地方的朋友,因为靠近大海,湿气重,再加上一年四季温度都比较高,很少有冬天。大环境如此,造就了这片土地的人们,大多是湿热体质。气血一年到头都处于耗散的状态,是不适合吃辣的,反而更适合清热祛湿,帮身体补补气血。

而四川,因为地处盆地,阴雨多,阳光少。这个地方的朋友,大多阳气不足,寒湿比较重。吃点辣,帮助身体振奋阳气,祛祛寒湿,是很舒服的一件事情。

那北方的朋友呢?因为天气比较干燥,他们平日里津液耗损的比较多。所以比起吃辣,更适合吃一些酸甜的食物,帮助自己滋阴润燥。

总的来说,只要是体内有热,阳气旺盛的朋友,就一定要少吃辣。

能克制辣味的,一定是酸味。辣主发散,酸主收敛。经常吃火锅的朋友应该有经验,如果味道太辣了,在碗里倒点醋,吃起来就好受多了。

最推荐喝的是酸梅汤了,在四川,很多火锅店里都配着有酸梅汤。不仅味道好喝,更重要的是,能在吃的头皮发麻、大汗淋漓的时候,喝一口那酸甜清凉的汤汁,一下就把油腻和辛辣解除了。

看看传统酸梅汤的方子:乌梅、山楂、陈皮、甘草、冰糖。乌梅和山楂,都是酸味浓郁的食物,能养阴益气,防止耗散太过;陈皮、甘草是健脾合胃的食材,能在你吃辣的同时,帮忙照顾好脾胃。下次吃了火锅之后,如果感觉喉咙不舒服,或者胃里有些灼痛,可别忘了喝一碗酸梅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