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唯物论要求事物必须能够量化,但意识到底该如何量化?

意识到底是什么?意识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事物指的就是感知的对象,但谁是意识的主体呢?进行感知的这个我到底是谁?

科学家曾经就量子意识开办专题研讨会,研究到底什么是意识。对于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会马上说出答案,那就是作为自己去感受自身,而主观经验就是我们感受到自由,感受到主体。

很人多把意识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认为它是一个客体。在神经系统科学里有一种对常识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在心里学上级讲常识是对思想,感觉和观念等内部过程的认知,以及对身体之外的物质世界以及所谓的外在世界的认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用科学来讨论意识并非易事,因为我们现在的科学是还原论和唯物主义,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进行测量,具体化和重现,而意识不能这样处理,我们无法证明意识重现意识和具体化意识,我们唯一能测量的就是用显像技术来测量大脑的活动,测量大脑的活动变化,化学活动,电子活动,血流的变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变化,正电子扫描和化学活动的变化,但是我们不能测量出我们的感受和思想所包含的事物,无法测量出意识中所包含的事物。

科学无法对意识现象做出精准的定义,传统理论认为大脑生成了意识,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意识是一种大脑现象,但在探索这个复杂主题的技术细节之前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对意识这个词的直观理解。

我们首先能将意识视为我们对自身的感受,我是,我存在,我意识到我的存在,我意识到身边的世界,诸如此类。但整个感受着的我到底是谁?这个我是指身体还是不同于身体的事物?

从直观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理解表示这个“我”是不同于身体的事物。当我们看到一些美丽的事物,一个影像或一个场景,或听到一些悦耳的音乐,看到的和听到的是谁?是眼睛看到了,耳朵听到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身体失去了生命后,有眼睛和耳朵,却无法看到或听到,为什么?是大脑还是整个控制视觉和听力的神经系统的原因吗?但是没有生命的身体有大脑也有神经系统,还是无法看或听,为什么?

整个科学唯物论的模型就是还原论,像基本粒子这样的小物体形成了原子,然后是分子,接下来是神经元,最后形成大脑,大脑则产生意识,这就是科学的概念。

但是物体只能形成另一个物体却无法永远成为主体,物体永远无法造就感受者,也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自己本身,你不能说你没有感受到自己,你确实有感受到你的感受如何,你是否感到自己是一个物体。这样并不合理,你确实有感受,是因为你体会到自己与感受到的物体是不同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