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一张珍藏34年的照片被发现,那是他永远的痛

1942年6月,周总理被检查出身体患病,已经严重到需要进行手术了,因此不得不住院治疗,陪同的董必武很快就将这边的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主席看后立即回电:恩来同志目前的身体状况需要静养,不宜过度操劳,在没痊愈之前不能出院,你在旁边也要多提醒。

周总理住院那段时间,身边由邓颖超、董必武、钱之光轮流照顾,同年7月10日刚好是周总理父亲的寿诞,但因为还在住院错过了,周恩来便在病床上想着该如何补办生日,脑中瞬间就已经闪过好几个方案,准备到时候和妻子商量一番。

图|周恩来

7月12日,《新华日报》的小报童同往常一样,来到周恩来的病房送报纸,随口说了一句:“看仓库的老爷爷,好像已经没了。”周恩来一听,感觉那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心里十分慌张,不顾医生的劝阻,执意要尽快出院,他想确定父亲是不是……

周恩来父亲周贻能,丧妻后远走家乡

周恩来的父亲名叫周贻能,字懋(mào)臣,后改名为周劭(shào)纲,1874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家中次子,父亲周起魁曾经在淮安府当过师爷,因办事利落、精明、果断,打拼多年,终于在淮安购置了一座宅邸,自此便落户在江苏淮安。

家中共有四个儿子,他最看好的就是长子周贻赓和次子周贻能,其余两子皆有身体上的问题,后来周贻能16岁时,不负众望考上了秀才。然而已经日薄西山的清政府,却并没有给他安排职位,周贻能失望极了,于是便放弃继续科考的打算,准备回家操持家中事务。

那时父亲已经是个县令了,他则走了父亲的老路,当了一名师爷,两年后他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清河县县令的女儿——万冬儿。万冬儿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家人对她更是极为宠溺,在这种环境下,她并没有养成刁蛮、霸道的性格,反而十分开朗,很有自己的主见。

图|周恩来母亲万冬儿

当时那个时代,女子都以三寸金莲为美,从小就需要缠足,特别是大家闺秀更是少不了,而万冬儿好说歹说就是不愿意,父母最后也就由着她去了,周贻能和万冬儿的结合刚好属于互补,周贻能性格随和主外,万冬儿精明能干主内,周家在万冬儿的打理下风生水起。

1898年,万冬儿生下了一名男婴,也就是周恩来,因曾梦见过鸾(luán)鸟飞入怀中,便将孩子的乳名唤作“大鸾”,作为家中长孙,周恩来小时候就集宠爱于一身,可是在周恩来一岁左右的时候,爷爷的四子病重,周家长辈希望将周恩来送过去“冲喜”。

周贻能和万冬儿都不愿将孩子过继,但作为哥哥,周贻能没有理由拒绝,无奈之下只能将孩子过继给弟弟,不久之后父亲周起魁因病去世,自此家道中落,原本老爷子就没有产业,仅有如今住的房子和一处坟地。

因此,家中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而家中的重担基本上都落到了周贻能身上,说到底他也算是个文人,加之父亲生前的人脉,他也做过几份差事,像幕僚、私塾先生、文书等职,他都做过,可毕竟要养一大家子人,光靠他一个人实属为难,改善家中情况犹如登天。

图|童年时期的周恩来

这期间,妻子万冬儿又生下了周恩溥周恩寿两个孩子,而周恩来则在养父过世后,回到了父母身边。虽说一家团圆是好事,但生活也是愈发难过,周贻能夫妻二人经过商议后决定:万冬儿负责照顾孩子,打理家事,周贻能负责外出打工,赚钱养家。

周贻能在外即使再辛苦、再累,他都不会抱怨,他相信等孩子们长大后,生活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但是天公不作美,在外打工的他,突然收到了妻子病逝的消息,让他有些猝不及防,立即抛下手中的事,急匆匆赶回家里,想见妻子最后一面,但因山高路远错过了。

回到家中才知妻子原本是有救的,但因为要管理整个周家的事务,她即使生病了也不能说,只能带病主持家中大小事务,就这样导致她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人就这样没了。除了周贻能伤心、痛苦以外,要说最难过的就是万冬儿的父母了。

他们捧在手心里疼爱的女儿,年纪轻轻就这么去了,换做是哪位父母都受不了,心中更是怒火难平。万家父母的怒火无处发泄,便将所有的错都算在周贻能身上,对他百般刁难,要求必须给女儿办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这点不用说,周贻能也会竭尽所能去做。

图|周恩来父亲周贻能

但岳母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棺木必须是上等楠木,外披五层麻布漆七层,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做七七四十九天法事,否则不能下葬!”放在以前的周家,或许还不是什么问题,但如今周家早已今非昔比,周贻能这些年赚的钱都给家里,身上更是没有一点积蓄。

这简直就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啊!可他知道万冬儿为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几乎倾尽了所有,最后甚至连自己的命都搭上了,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岳母的要求,他到处东拼西凑,变卖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好不容易才将楠木棺材的钱凑齐。

但置办道场法事的钱,一时半会儿他拿不出来,便只能将妻子安置在一个庙中,妻子无法下葬,这对于一个丈夫而言是不小的打击,这也成为了他心中放不下的执念,为了尽快凑齐钱置办道场做法事,他将三个孩子托付给了家族的人,自己则背上行囊离开家乡。

在大哥的介绍下,周贻能来到东北寻出路,但因性子直,不会阿谀奉承,导致他多年工作都处于底层,虽说终日里不得停歇,但赚的钱却少得可怜,即便如此,他还是宁愿踏踏实实地干活,不愿向那些恶俗之人点头哈腰。

周贻能和儿子短暂的见面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给大伯周贻赓gēng)写信,告诉他自己渴望求学,想要读书,大伯看后十分心疼,弟弟家的情况他多多少少有些了解,自然明白孩子求学的心情,便主动承担周恩来的学费,还将他接到身边,供他读书。

图|周恩来大伯周贻赓

父子俩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面,唯一一面也非常短暂,还来不及寒暄,就因为战争的原因不得不分开,周恩来的日记中曾经记载父亲:“今早,生父以四点钟行,往南京去。”这句话看后令人动容,哪有孩子愿意和家人分开的呢?

1922年,周贻能因为大哥的帮助,终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让他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而这一年他已经48岁了,走南闯北十多年,虽然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但他还是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改变自己。

同样,他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对于儿子投身革命事业,他全力支持,并多次给予帮助,就这样稳定了五年。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整个上海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周贻能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即辞掉了现在的工作,急忙赶到上海。

联系到儿子周恩来后,说什么也要留在儿子身边,后来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帮助周恩来进行隐秘的联系工作,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五月下半旬,周恩来因为要去武汉开会,不能在上海多做停留,周贻能便又找了一份工作,同时每天都会通过报纸关注儿子。

图|周恩来

因为周恩来身份特殊,他不能时常和父亲保持联系,但彼此心中都挂念着对方,直到1930年周贻能才再次得到了儿子的消息,每次看报纸,上面都会写这样一句话:“重金悬赏,捉拿周恩来!”每次看到这句话,他就十分愤怒,不明白儿子究竟做了什么会被通缉。

但无论如何,不管周恩来做什么,他都会全力支持,在他看来儿子比自己还厉害,做的事情一定是好事,知道儿子的处境很不好后,他多次想去找儿子,但因为种种原因没实现。

1931年,报纸上刊登出了许多上海共产党员被害的消息,这下周贻能彻底坐不住了,毕竟现在儿子的安危最重要,他又辞掉了自己的工作,独自一人来到了偌大的上海,靠着之前的记忆,找到了一个隐秘据点,顺势找到了周恩来,此时的周恩来处境十分危险,他的部下投敌,并透露了许多有关于党的重要情报。

图|周恩来

甚至还刊登要重金悬赏他的告示,于是周恩来只能将自己藏在深处,不少联络工作都是由父亲帮忙完成的,周恩来在上海处理完有关同志的工作后,便准备离开上海,前往瑞金同毛泽东会合,临走之前,周恩来叮嘱父亲,千万要保重身体。

周恩来被同志送走后,周贻能又回到了北方继续工作,如今三个孩子也陆续长大了,很多事情自己都不需要操心了,现如今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赶紧赚钱,好早日让妻子入土为安。

1935年,周贻能回到了熟悉的家乡,只不过那枕边人已经离开了,漂泊半生终于回来了,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妻子从庙里面取出,随后按照岳母当年的要求,将妻子万冬儿风光下葬,自从妻子走后,周贻能终生未娶,在当时真的是难能可贵。

喝醉后被周恩来发现,下定决心戒酒

1937年7月7日,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在党领导人和国民党将领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终于放弃了“攘内必先安内”的错误策略,同意联合抗日,由于国共合作的需要,共产党在武汉成立长江局,主持双方合作事宜,周恩来一直关心着父亲的安危,为了保证父亲的安全,他决定将周贻能接到身边。

图|抗日战争时期的周恩来

收到儿子要他去武汉的消息后,周贻能开心极了,现在他已经老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子女在一起,于是他立即收拾好东西,赶往武汉和儿子见面,当时周恩来接到父亲要到了的消息时,他正在武汉参加会议,会议上难得失态了一次,神情激动地对同志们说:

“我要失陪了,各位,今天晚上我的父亲会到汉口,暴虐的敌人使我们受了损失、遭遇到了不幸,同样也迫使我的父亲南来,生离死别,都出自于敌人的侵略,生离死别,更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失陪了,各位!”

自此以后,周贻能就待在周恩来身边,父子两人都十分享受这种生活,周贻能更是将儿子百般照顾,不仅会给周恩来做饭、照顾起居,还会在周恩来工作的时候,给他打下手,随着日军侵华的脚步不断加快,武汉的形势愈发严峻,周恩来的工作也变得多起来。

有时候忙起来,父子俩一天都不一定能见一面,他也无暇顾及自己的老父亲,但周恩来怕父亲会孤单,便特地留下几个工作人员陪他,并叮嘱他们,要经常带老父亲去散散步,见不到儿子,周贻能也不怪他,他知道儿子身上的重担,也知道他很忙。

对于周贻能而言,能够和儿子在一起就足够了,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日军越发嚣张,武汉也变得危险起来,最终周恩来决定带着父亲一起转移到重庆,就这样周贻能又开始迁徙了,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难民,刚好周贻能曾经看过不少医书,学到不少医学知识。

图|红岩村

一路上救治了不少难民,到达重庆红岩村后,周贻能过得比较清闲,老爷子平生没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喝酒,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喜欢小饮一杯,此时他已经是六旬老人了,周总理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常常会叮嘱他不要喝酒,注意身体。

对此,周贻能有些不满,刚好一天周恩来身边的张颖来看老爷子,他看到来人是张颖后,整个人都精神了,自从在红岩村安顿下来后,他除了帮忙看看仓库,平时都没什么事,说得上话的人也不多,十分孤单。

看到张颖能来陪他,周贻能别提多高兴了,于是聊着聊着便起劲了,说的东西也就多了,不知不觉就说到了周总理身上,他有些不满儿子管着自己喝酒,毕竟他就这点爱好了,并表示自己宁愿少吃一点东西,也不能少喝一点酒。

但他也知道儿子是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可心里还是不快,只能找个人发个牢骚,说完了就好了,因此在张颖回去的时候,他特地叮嘱道:“你回去可千万别说喝酒的事情,我挺好的,别让他操心了!”张颖笑着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父亲离世,被蒙在鼓里

这几年,父子二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周恩来唯一一次生气是在周贻能喝酒的时候,那一次周贻能难得与几个好友遇上了,便没有控制住自己贪杯了,到最后竟喝得不省人事,还是被战士背回家的,这一幕刚好被来看望父亲的周恩来看见了,脸上面露愠色,有些不满。

图|周总理

第二天等周贻能醒来的时候,周恩来特地找到他谈话:“如今还处于战争时期,大家都很忙,你喝成那个样子,不仅会耽误别人工作,还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别忘了你有高血压,饮酒对身体不利。”听完儿子的话,周贻能羞愧地低下了头,并决定将酒给戒了。

果然,自此以后,大家只看见老爷子在树荫下乘凉,身边再也没有了酒杯,现在他已经不沾酒了,毕竟到时候影响到儿子工作就不好了,戒掉酒后,周贻能就专门去看仓库了,没事就乘凉,然而突然安定下来的老爷子,还没有享受多久,就出事了。

1942年7月,周贻能突然发烧,原以为只是小病,便没有将这当回事,结果后来病情愈发严重,已经到下不了床的地步了,他似乎感觉也快了,只想再见儿子一面,在病床上的时候,他经常问儿媳邓颖超:“为什么我儿子不来看我呢?

图|周总理和妻子邓颖超

正巧那个时候,周恩来也因病住院了,为了他的健康着想,而不得不隐瞒他,所以他并不知道父亲生了很严重的病,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依旧心系父亲,想到7月10日是父亲生日,他特地写信给妻子邓颖超:不管多忙都一定要给父亲过生日,最好给他煮一碗长寿面吃。

因为担心自己赶不回去,还叮嘱邓颖超:到时候我要是没有回来,也不用等我过,直接过生日就可以了,别让老爷子生气了。甚至还打算自己好了后,重新帮父亲补办一次生日,那个时候邓颖超因为照顾周贻能,没去周恩来那边,他虽然有些疑惑,但并没有深究。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周贻能在7月9日的晚上,病情突然加重,整个人都变得迷糊起来,别人说的话已经听不见了,但他嘴里一直念叨着儿子的名字,他多想再看看儿子一眼,但这终究还是成了遗憾,第二天老爷子没有挺过去,撒手人寰了,而这时距他生日仅差一天。

另一边的周恩来还不知道父亲已经离去的消息,那时他刚刚做完手术不久,还需要静养,不宜操劳,邓颖超和董必武等人有些为难。众所周知,周恩来是有名的孝子,如果他知道父亲走了的消息,必定会情绪过激,到时候导致病情恶化就完了。

图|周恩来(左)

但是如果不说,这件事情一定会是总理心里跨不去的坎,众人对此事十分纠结,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董必武说话了:“我认为暂时不能让他知道这件事情,倘若他知道老父亲去世,说什么都一定会离开医院。

邓颖超也认同地说道:“为了他的身体,我们暂时不能让他知道,现在天气这么热,遗体难保存,我们先把丧事办了,但尽量多坚持几天,若有必要,等恩来身体好点我们再做商议。”于是,众人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7月12日,当周恩来得知父亲病情有好转后,整个人都十分开心,心情更加舒畅了,随后提笔给妻子写信:“闻爹爹病体已经痊愈,甚是放心,也谢谢你的偏劳!”直到现在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蒙在鼓里两天了。

直到下午,小报童无意之间说出了真相,对于周恩来而言就是晴天霹雳,今早还告诉我健在的人,下午却得知早已去世了,这让他怎么接受得了?心里的悲痛几乎将他整个人压垮,他知道定是大家为了自己的身体,有意隐瞒这件事情的,可那是自己的父亲啊,不是别人,为什么连父亲生前最后一面都不让自己见?

图|周恩来父亲周贻能

周恩来不知道现在父亲是否已经安葬,便着急地朝何淑英喊道:“小何,你赶紧安排一下,我要出院!”见何淑英想要阻拦,周恩来红着眼,厉声道:“别再说了,我今天必须要出院!”看着总理通红的眼睛,何淑英知道他或许知道了什么,可总理的身体……

思索一番,她决定想办法拖延一下时间,好让那边的人有个准备,劝道:“恩来同志,我现在就去办手续,安排车来接您,但现在天色不早了,车可能明天才会到,您先休息一下吧。”说完立即将手续办好,并和董必武取得了联系,董必武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众人。

大家都沉默了,看来这件事情是瞒不住了,那便只能顺其自然了,第二天总理脸色十分苍白,一路无声,车内的氛围很压抑,当汽车到达红岩村时,他情绪波动很大,急匆匆地往办公室赶去,何淑英见状想要去搀扶他,却直接被甩开了。

图|周总理和邓颖超合影

进屋的时候,周恩来看见父亲的灵堂,整个人都不好了,双手握拳,颤抖着身体,好似极力在隐忍着什么,看着满屋子的人,他尽量冷静地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出了事,你们都要瞒着不告诉我!”邓颖超难过地说道:“爹爹已经离开了,是我没有告诉你。

周恩来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时无力倒了下来,还好被身边的何淑英扶住了,直到这个消息从妻子嘴里说出,他才不得不相信父亲已经去世了,顿时情绪就崩溃了,泪水止不住地滑落,对着邓颖超呵斥道:“这么大的事情你连我也瞒,别人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吗?

珍藏父亲照片34年

周恩来接着说道:“你们没有父亲吗?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父亲去世这么大的事,你们全部瞒着我……”后来,周恩来将所有人都支开,不顾大家的阻挠,一个人坐在灵堂,为父亲守了一夜灵。

图|周恩来的黑皮夹子

次日,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布讣()告,其中八个字无人不为之动容:“悲痛之极,抱恨终天!”等父亲被安葬后,他就将一张照片放进了随身携带的黑色皮夹,后背写着四个字“爹爹遗像”。

图|周恩来

直到1976年,周总理逝世,这张珍藏了34年的照片才被发现,当年没能见父亲生前最后一面,既是遗憾,也是他永远的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