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驾车 去伦敦——第三十章 开放的市政厅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有一座高高耸立的钟楼,它的顶端是3个金色皇冠,代表瑞典、丹麦、挪威三国人民的合作无间。我们在斯德哥尔摩多处转悠,都看得到这三个皇冠,据说它有106米高。

  到斯德哥尔摩旅游,一定要去市政厅。这是一座设计独特的建筑物,建于1911年,历时12年才完成。墙体是由800万块瑞典传统手工打制的红砖砌成的,绿色藤蔓爬在墙上,露出窄长形的窗。路边的绿树荫下,是市政厅的设计者,瑞典著名建筑师拉格纳尔·奥斯特伯格的雕塑头像。我们的车停在市政厅的右侧,很高兴这里有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卫生间,大楼内一层大厅在原高台阶的边上又加设了坡道,上楼层有升降电梯,不过比较小,一次只能一部轮椅。

  市政厅必须在解说员带领下才能入内参观,一共有三种语言:瑞典文、英文和中文,中国到北欧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的解说员是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已在瑞典工作多年,瑞典语说的好,英语也棒。

  蓝厅是举办诺贝尔奖颁奖晚宴的地方。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日,每年的这一天,诺贝尔奖颁发后,瑞典国王和王后都要在这个蓝厅,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举行隆重而盛大的宴会。蓝厅很大,参加颁奖仪式的大约一千三百多人围坐在这里。解说员风趣地说,每个人平均只有60公分的位置——相当于我们轮椅的大小,但获奖人员和皇室人员的空间大一点,70公分。蓝厅很高,外墙的最上方是一排玻璃窗,自然采光很好,白天可以不需要照明。设计师原计划在红砖外贴上蓝色的马赛克,因为看到窗外蓝天映入,一种天然的美丽,于是不再做蓝色装饰,但保留了蓝厅这个名字。

  二层议会厅,是斯德哥尔摩议员们开会的地方。议长只主持议会,决定由议员们表决。议员的座位是固定的,在座位上都贴有议员的名字,议员多数是兼职的,相当于业余时间当议员,所以议会都只在晚上6点后召开。议会厅右侧上方设许多旁听席,市民都可以自由参加议会旁听。议会厅屋顶设计成镂空的房梁和敞开的天窗,如同凌空倒扣的维京海盗船的拱。一方面是为了采光、透气;另一方面是寓义民主、公开——会议内容可以通过天窗在第一时间传给每一个市民。屋顶的天窗有一百个格,代表100名议员,后来发现偶数议员会出现票数相等的情况,就增加了1名议员。本届议会一共有50名女性议员,51名男性议员,真正是女子占了“半边天”。解说员说,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只有13部公车,每天路线都公开,车牌公开,市民可以随时监督,如果在某个时间在非指定地点看到公车,可以质疑。

  行政公开能够如斯德哥尔摩,腐败自然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好比公车问题,在中国备受关注,提出改革也有十年了,但目前不仅未能解决,还成为老百姓关注的“三公”问题中最大的一个问题。首先是公车太多了,有说200万辆,也有说300万,400万,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公车多却是毫无疑问的,仅我那个小小的单位,公车数都不少于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公车多,利益群体大,互相牵连,互相维护,改革便难以动手,更不用说下个狠心动刀之类。况且,改革者也都是利益群体成员,改革往自己身上动刀,更加是困难。公车多,于老百姓监督也带来困难,当然,我们的公车也不希望让老百姓监督。公车的受益者同样知道公车问题多,其中之一就是公车私用,这是明摆着的问题,那里敢让老百姓监督。还有一些大领导坐的车子,别说路线不能公开,就是车牌也的保密,绝对不能公开。曾出现老百姓打听到领导的坐车,于是守在政府大门口,看见车来了便拦下求助。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出现,似乎就有了采取安保措施的必要了,这也是中国特色。如此看来,中国离行政公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市政厅内陈列了历届诺贝尔奖的奖章,自1901年至今。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据说金质奖章重约270克,内含黄金。诺贝尔的遗嘱将他的资产成立一个基金会,利息作为奖金划分为五等份,分别奖励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发现的人;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前四项奖在斯德哥尔摩颁发,和平奖在挪威颁发。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世界物理、化学、医学和生理、文学领域的最高奖励。

  市政厅还有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分别摆设在各个大厅。长条形的窗户,照见窗外波光粼粼的湖水。有一个被称作“金厅”的大厅,四壁全是一厘米左右的金片组合成的一幅幅壁画,解说员介绍金片有1800万块之多,在灯光下栩栩生辉,金光灿烂。正中墙上大幅壁画是端坐着的梅拉伦湖女神,她大大的眼睛,身体健壮,神采飞扬,典型的北欧女性的形象。

  市政厅南面是一个较宽阔的花园,临梅拉伦湖,花园的草坪修建得很整齐,还有喷泉、雕塑,景色典雅、秀美,市民可以自由进入,是休憩的好地方。

  在欧洲我们参观了好几个市政厅,童泽之后总结,我们安排的参观项目都是免费的,其中必有市政厅。这些市政厅还是很有特色的,在我们国家,别说是政府办公大楼,就是政府大院都是警卫戒备森严,进门还得查身份证件,根本就不可能让人游客或无关市民进入。就是残联这样的机构,虽说是人民团体,早先叫群众团体,也同样是想着法子避免外人进入。虽然没有警卫,但也有传达室,还有信访办,实际等于接待办,阻止一些人,包括残疾人进入领导办公区域,影响领导的正常工作。我们总冠以“人民”的政府和部门,其实顶不喜欢让人民靠得太近,观念中人民是被我服务的,也是经常来找麻烦的,还是离得远点的好。欧洲的市政厅完全是开放式的,公务人员上班与游客参观可以同时并存,好像也不怕被影响工作,更不担心有什么上访者闹事者。

  奥斯陆市政厅是1950年为纪念奥斯陆九百周年建筑的,虽然建成的时间不长,但诺贝尔和平奖就是在这里举行颁奖仪式。

  市政厅前有一个很大的喷泉,上面两只铜雕天鹅。两旁几十级的台阶通向市政厅大门,大约也跟我们的不少建筑一样,当初设计建设时没有考虑无障碍问题,现在在左侧专门架了一条长长的坡道。虽然坡道长,但坡不陡,中间还有休息平台,两侧双层扶手。我们的轮椅队伍非常方便地从这里上下,一路还可以观赏壁画。

  一层大厅就是每年12月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的地方,四面是大型的赋予历史意义的壁画,左侧的壁画下有一排休息椅,走廊上有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现场照片。二层有议会厅及其他展厅,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宽敞的落地窗可以看到窗外的海景。在世界各地赠送的礼品中,我还看到中国赠送的陶瓷西厢记。

  瓦萨博物馆值得参观。瓦萨号说它是一艘战船,我觉得真是太夸张太离谱了。但它确实是作为一艘战舰建造的。

  长69米,高52.5米的瓦萨战舰,整个船体遍布着的都是精美的雕刻。船头高高翘起的斜桅上是一只狮子塑像,它的前爪托着瓦萨王朝的纹章,它身后的两侧是罗马帝国历代帝王的雕像。所有舱门、梁、柱都有雕塑装饰,舱室内也是雕梁画栋。有神明有君主,有身披盔甲的威武骑士、手持盾牌和刀剑的士兵,也有婀娜多姿的美人鱼和象征着美好和纯洁的裸女,有瓦萨王朝徽章和形形色色的纹章,还有《圣经》和神话里的各种人物等等。船尾的群雕更是华丽非常,大约有六层楼高,我们得乘电梯上楼才能看得清楚整个船尾。好像分成了八层,最上面的一层是两头希腊神话中鹫头狮身的怪兽,身披长发,前爪托着一顶皇冠,皇冠下是当时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雕像;第二层是瓦萨王朝历代国王的雕像;第三层刻着古斯塔夫家族名称的缩写字母Gars;第四层有两头站立怒吼的雄狮护卫着瓦萨王朝的纹章;再下几层有天使、魔鬼、勇士、乐手等等我也说不上来的雕塑。据介绍,瓦萨号的雕塑有700多件,狮子被涂成金色,其他雕塑也都色彩艳丽。我们参观时船体已看不出这些色彩,可能是被氧化了的原因,只有模型和一些展出的雕塑部件显示它们原来的颜色。

  一艘战舰这么精心雕刻,弄得金碧辉煌的可以和瑞典皇家宫殿媲美,不仅是为了打仗更是为了炫耀和攀比。更有甚者,在建造过程中,当国王得知了丹麦已建成双层炮舰的消息时,立刻决定将原计划修建单层炮舰的瓦萨号也改建成双层炮舰,这样就拥有了双排共64门舰炮,成为当时装备最齐全、武装程度最高的战船。国王丝毫不去考虑战舰设计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改建,其结果必然如同克里姆林宫的那口“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一样。瓦萨号战舰于1628年8月10日首航的那一天,船离岸还没有一海里,一阵大风浪过后,船就慢慢倾斜,仅十多分钟时间就在国王和岸上人们不可思议的目光中沉入36米深的波罗的海斯德哥尔摩港内。

  瓦萨号于1961年被打捞出来,1990年建立瓦萨博物馆对外展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瓦萨博物馆设无障碍通道,还在入口处为行动不便的游客准备了轮椅;专门为视觉障碍的游客准备了一个瓦萨号模型,可以用手直接触摸;主影院安装有为听力障碍者减少背景噪音的感应回路装置。这是一项新科技,诺基亚已将这项技术用于手机,设计出听力障碍者专用的听力感应项圈,使通话质量更加清晰。

  瓦萨博物馆的这艘战舰,保存着瑞典海上强国的记忆,无论规模还是外观上,瓦萨号都是一项顶峰之作,显耀君主和国家的权威、力量和野心,足以傲视海上诸强,代表了瑞典发展航海事业的宏图和迈向海洋的野心。但瓦萨号沉船也引发人们的思考,正是那个强权时代,炫耀攀比的心态和对华丽奢靡的追求,使瓦萨号成为一艘充满野心又充满悲情的战舰。

  今天的瑞典已彻底退出了欧洲列强争雄的舞台,两次世界大战,瑞典都保持了中立,也因此让瑞典享有了200多年的和平,人们生活在平等、平和、平衡的环境里,生活富足,心态健康,那些暴戾和躁动,已随当年的瓦萨号永远沉睡在17世纪了。

  驱车到距离斯德哥尔摩市区15公里的梅拉伦湖皇后岛,这里是瑞典皇室领地的核心。我们的车停靠在无障碍停车位上,驱动轮椅进入皇家公园,轮椅在碎砾石上发出沙沙的声响。碎砾石路适合马车行驶,但现在欧洲的许多园林仍保留这种设计,给花园营造更自然的美。导游介绍,在皇宫,碎砾石路还有一种特别的作用,有人在上面行走就会发出沙沙声,特别是晚上很远的地方都可以听见,给警卫工作提供了便利。

  皇后岛宫是一座黄色绿拱顶的建筑,朴实庄重。宫殿临湖而建,湛蓝的湖面上几只白天鹅雍容可掬。宫后是皇家花园,由几何图案组成整齐的草坪,有许多雕像和喷泉,类似法国园林风光,因此皇后岛宫也被称为是瑞典的“小凡尔赛宫”。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一家就住这里,但宫殿中富丽堂皇的接见厅和礼仪厅,许多藏品,以及岛上的绝大部分的地区都对游客开放。绿荫、花园和周围的草地更是市民休闲、散步和假日娱乐的好场所。偶尔看到巡逻的皇家卫兵,并不影响人们闲适地坐在天鹅湖畔的长木椅上,或悠然地躺在树荫下的草地上,或漫步于喷泉花园中。我们还与几名巡逻卫兵合影,特别难得的是:老江用的是自己特制的轮椅,在沙地上感觉过来不是很方便,就不想拍照了,卫兵在与我们合影后又特别单独与他合了影。大约卫兵的一项工作就是与游客照相,他们有很好的心态,并且懂得尊重人。

  瑞典国王以平民作风著称,他每天早上从这里自己驾车到皇宫上班,下班后又自己驾车打道回府,几十年如一日。大概在这里就是与皇室成员甚至国王碰面,市民也不会当作是件稀罕的事。

  国王和皇宫的财政资金需要得到议会的批准,每年不超过1100万瑞典克朗,主要用于维护皇宫,包括城堡、公园、宫内物品等,还得支付所有皇室成员的开销。1100万瑞典克朗平摊到每个瑞典人头上为50欧分——不足人民币5元。当然,国王和皇室的资金不完全依赖财政,他们还有自己的房产、实业和证券,但他和国人一样照章纳税,导游特别强调,瑞典国王是世界上第一个交纳税捐的国王。

  北欧瑞典、挪威、丹麦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即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建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对君主立宪制存在争议,一是由于皇室成员频频与平民联姻,对皇室的血统产生质疑,皇室还是皇室吗?二是国王对国家的作用越来越小,1975年瑞典通过的新宪法最终结束了国王在政治舞台上的传统地位,国王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不断有呼声要废除君主,瑞典还有过全民公决,但最后多数意见还是给予保留,认为皇室对国家还是有贡献的。

  皇后岛宫的左侧是皇家剧院,建于1766年,至今仍有古典剧目在这里演出,皇室成员在此观看演出讲究座次和排列。但剧院对外售票,许多人为能在这座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老剧院里看一场戏而专程跑来,这里常常座无虚席,一票难求。皇后岛上还有一座中国宫,在花园尽头的丛林里,建于1753年。中国宫色彩绚丽,红粉色的外墙、鲜黄色的门和翠绿色的琉璃瓦顶,充满了东方情调。宫内陈设也极具中国风格,屏风、瓷花瓶、漆盆、文房四宝和中国山水画等。在瑞典的皇宫看到中国装饰的建筑和艺术珍品,颇感自豪和亲切。

  接着我们到皇宫观看卫兵换岗仪式,主要是侍卫队马术表演。瑞典皇宫是国王办公和举行庆典的地方,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是斯德哥尔摩主要旅游景点。马术表演就在皇宫前面的一个半圆形大场子里进行,皇宫的外墙都是精美的浮雕,在这样的场地表演更有一种气势。观看的游客非常多,我挤到最前面拍摄了近一个小时的录像,确实精彩。侍卫队个个都是帅小伙子,服装也很漂亮——蓝色配上白色的装饰,铜制的帽子上面还有一个很精致的尖顶。在大连看过女骑警表演,一个个英姿飒爽,只是人数没这么多,表演场地当然也不如皇宫来得气派。

  阿美琳堡王宫是丹麦女王伉俪及王子公主们居住的地方,四座外观完全相近的宫殿围成一个八角形的广场,当女王在王宫时,她所在的宫殿上方就升起丹麦国旗。广场的中央是腓特烈五世骑马铜像,据说是皇室特别请来法国雕塑大师Jacques用了20年的时间才制作完成,这座雕像可是价值连城。雕像正对着腓特烈教堂,一座绿色圆顶的大理石建筑。雕像的后面是一个喷泉,透过喷泉可以看到运河对岸的现代建筑歌剧院。王宫卫兵戴着顶高高的黑熊皮帽子,站在小小的仅仅能够塞进一个人的红色尖顶岗亭前,成了我们拍摄的背景。戴这种熊皮帽的应当还有法国、英国,据说是为了显得更高、更具威慑力,但我看着只觉得有趣。

  在广场上看到聚集着许多戴着白帽子的学生。导游说这是学生庆贺高中毕业的一种仪式,这种白帽子是高中毕业庆典的必备之物,俗称“海军帽”。不同的学校帽子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还用金线绣上自己的姓名、毕业年份。一顶白帽子承载着青春的回忆,是一份珍贵的纪念品,学生们只在高中毕业前后两三天才戴。

(0)

相关推荐

  • 缤纷北欧五国行——瑞典篇

    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首都为斯德哥尔摩,地处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交汇处,由14个岛屿组成,岛与岛之间以桥联系. 由于斯德哥尔摩的周围被水包围,到处都散发着大海的气息,在斯德哥尔摩的各个岛上,则是繁花 ...

  • 瑞典老皇宫游记

    位于斯德哥尔摩老城区斯塔丹岛上的瑞典皇宫,是斯德哥尔摩的主要旅游景点.瑞典皇宫是一座临水而建正面朝北的横向三层建筑,这座皇宫是由瑞典著名建筑家特里亚尔设计建造的,皇宫从17世纪末就开始建设,耗费了三代 ...

  • 手驾车 去伦敦——第三章 爸爸,别为我担心

    钱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浮上水面.此行伦敦45天,加上去北京往返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因私请假,单位领导会批准吗?中国残联的领导担心风险,省残联的领导会不会也有顾虑? 中午在单位午餐,几个同事聚在一起 ...

  • 手驾车 去伦敦——第三十一章 维纳恩湖滨的无障碍

    进入北欧后我就基本上不开车了,由田总开车,梁导为副驾,我就坐在后座尽享沿途美景和休闲,还可以听梁导介绍欧洲风情.路两旁种植的是燕麦和大麦,还有甜菜,再有就是草.收割打包成圆柱形的草包,比较俄罗斯多了白 ...

  • 手驾车 去伦敦——第三十二章 维尔兰的人生雕塑

    人生究竟是什么?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宗教.哲学.文学.艺术,无不通过各种角度,思考并解答着这个问题.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尔兰用了整整40年的时间,创建了一个人生雕塑公园,他的思考凝固在一座座 ...

  • 手驾车 去伦敦——第三十三章 挪威峡湾

    挪威峡湾并不在北京到伦敦的必经路线上,但我们的行程特别安排了峡湾,挪威峡湾被<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评为世界最佳旅游地.去峡湾的路曲曲湾湾多隧道,为安全起见旅行社建议少开几部车,但大家驾车积 ...

  • 手驾车 去伦敦——第三十四章 安徒生的故乡

    从哥德堡经瑞典最南端的城市马尔默到丹麦的哥本哈根,我们驾车驰过架设在瑞典与丹麦之间的厄勒海峡大桥,那感觉真是好极了.厄勒海峡大桥就像是一座架设到天际的桥梁,平坦的丹麦与海岸线连成了一片,汽车就在海上飞 ...

  • 手驾车 去伦敦——第三十五章 为一个逝去的残疾人降半旗

    在丹麦我们参观了一个专门为脑瘫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机构.这是当地政府办的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也都是政府工作人员.这个机构的负责人介绍:这个机构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住了几十个脑瘫患者,除了哥本哈根本地的, ...

  • 手驾车 去伦敦——第三十六章 对捐赠可以说不

    丹麦与德国就隔着个波罗的海,我们驾车150多公里后摆渡45分钟就到达德国,在德国境内再驾车160多公里到达汉堡.德国是全世界唯一在高速公路上你想开多快就可以开多快的地方.德国总体上说是一个严谨的国家, ...

  • 手驾车 去伦敦——第三十七章 沼泽上建立起来的现代大都市

    离开北欧,迎接我们的是灯红酒绿,五花八门,车队里的男士们都躁动起来."红灯区"就像是一块大磁铁,把这些个男人一个个都吸引了过去.德国和荷兰是色情业完全合法的国家.在德国,2001年 ...

  • 手驾车 去伦敦——第三十八章 布鲁塞尔惊魂记

    我们的车队从阿姆斯特丹经海牙.鹿特丹进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乱象丛生.我们要去布鲁塞尔大广场,而布鲁赛尔大广场是在一大片民居建筑中,纵横交错的古老街道都很狭窄.街道边停着一溜的车,有的甚至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