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50个小时后,24岁女硕士离世:人生实苦,不如放过自己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
什么意思呢?就是生命只有一次,再艰难再困苦,也一定有出口;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自己永不放弃。
不放弃,意味着对生命负责任,有决心,有信心;意味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宽广有力,能够在绝境之时及时点醒自己;意味着能够以多种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坎坷与困境。
要做到不放弃,熬到胜利时刻,首先要做的,就是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在这个以物质为主要元素的世界,历经亿万年才进化至此的人类,经历了无数种偶然性、可能性、唯一性,才走到了今天的历程。可以说,世间每一种生命的诞生与存在,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奇迹,都值得生命角色本身为之讴歌、赞许。
24岁人大女硕士,毕业后就进入人人羡慕的金融行业公司,但仅仅工作了没多久,就陷入了职场与人际上的困惑与迷茫之中,最终在与家人朋友朋友不告而别,失联50个小时之后,被发现已经自杀身亡。
压垮她的,也许并不是工作中的某一个困难,而是长期以来心理上的不堪重负,精神上的低迷短视,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上的狭隘与偏执。
世间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职场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去追求呢?人生中有什么,比生命更应该去保全的呢?
没有。
万般皆下品,唯有生命是灵魂唯一的寄居之所,生命体都没了,寻常所获与所思又有何用?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面对生命 理应以“得知我幸 不得我命”的觉悟

每一个普通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牢笼之中。每一个人,都无一例外的,在努力为自己编织人生美梦。
这些人生美梦所包含的,无非是事少钱多离家近,数钱数到手抽筋,比别人漂亮,比他人能干,比周围的人地位高资源多,比所有人拥有的东西都要多……
这些零零碎碎的所谓“梦想”,自诞生之日起,就日复一日碾压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心甘情愿地被它们驱使、奴役,像蒙眼拉磨的驴一样,自觉行走在社会设定好的人生轨迹上,自觉去上演社会地位所赋予的角色戏份。
我们也很少自我反省: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还是说一直以来,我都是按部就班,按照社会灌输给我的既定模式和标准,去做我并不喜欢也并不擅长的事,只为活成大家眼中“正常”、“成功”、“有声望”的模样?
这个模样,以及这种生活方式,是别人灌输给我的?还是我自己盲目的追寻?
我真正懂得自己,并愿意为了真正的热爱,去突破社会限制、他人眼光、集体标准成就真实的自己吗?我有这种勇气去跨越高山大海,与社会大众反向而行吗?
类似的自我质问,曾经出现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
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人人生而伟大,人人皆非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奴隶,人人皆有个体自由,人与人之间应该是民主而平等的关系。
就在一个世纪以前,中国一位浪漫的诗人在追求自己的梦中情人时,曾经吟唱过一首诗: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尽管在追寻心中所爱时,这位诗人已有家室。但在遇见自己的梦中情人之后,仍然对其发动了猛烈的爱情攻势。周围所有人都讥笑他嘲讽他,乃至于他的老师不忍他如此自败名声,成为他人笑柄,忍不住写信劝说他不要再做傻事。
结果生性浪漫的诗人读后一笑了之,并在回信中附上了这首小诗,以明心志。
且不说身为有妇之夫,竟敢如此堂而皇之地去追求梦中情人,这事情在周围人眼中看来实在是大逆不道、不知羞耻;单看这首诗中的情味格调,就令人不得不佩服他在这件事情上,所展示出来的达观自如,与“尽人事,听天命”的坦然、豁达。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佛说: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一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与痛苦。该来的一定会来,你挡不住,躲也躲不掉;该走的也一定会走,我们留不住,更无法强求。
人生一世,总会有得有失,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失去与得到本身就是一对不断转化的矛盾体,一种自然规律一般的平衡。谁要是想强行打破这种平衡,就注定会被惩罚,或将人生过得异常痛苦。
一如24岁女硕士一样,生命如花般绽放之初,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高段位上,如果内心宽广开阔,能有远见与规划,必然不会在小事情上折戟沉沙,轻易将自己的性命付诸东流。
如果生活中的人们,对自己的得与失,有着明确的认识与取舍,以十分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竞争,以十分淡然的心思顺其自然。
对待自己能力范畴内的事,尽全力做到不留遗憾,对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荣耀与诱惑,能保持冷静与静默,那么,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变得举重若轻,脉络清晰。而不会随意就被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牵着鼻子走,影响情绪,拖垮身体。

想要具有如此觉悟,首先就要对自己的生命有真切的领悟与尊重。
一个不认可自己生命可贵性的人,会为了外界的荣耀与物质利益,轻易将灵魂、身体、个人尊严一起打包卖掉;同样道理,一个不懂得自我生命价值的人,当然不会尊重其他人的生命价值。
如果他有能力与资本,他将以此为工具随意碾压他人,并无视这种碾压给他人造成的痛苦与损伤,而仅仅沉浸在个人的收获与成功目标里。
“你看看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这是一个拼命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努力的”言论就出现了。
紧接着,“996是福报”的观点就诞生了;而接下来的,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的,“内卷化”的来袭。
所以,如果我们生逢如此“盛世”,又假设你我并非云端顶层,而只是小角色、本分老实人,那么就大可不必被此“盛世”之下的“内卷化”裹挟其中,而是要在坚持“生命最可贵”的价值观基础上,挖掘自我潜力,为自己而活,并坚持“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淡然。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Felman, A. (2020, January 11). Anxiety: Overview, symptoms, causes, and treatmen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3454#what-is-anxiet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