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2)
本篇目录:
**********************************************
621.叶坪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旧址
1933~1934年 江西省瑞金市
1933~1935年 江西省黎川县
1934~1935年 江西省于都县
624.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
1938~1939年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
625.马家洲集中营旧址
1940~1945年 江西省泰和县
626.武霖基督教圣会堂
1872年 山东省蓬莱市
627.中兴煤矿公司旧址
1899年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
628.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
1942~1945年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
629.青岛朝连岛灯塔
1903年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630.曲阜师范学校旧址
1905~1931年 山东省曲阜市
***************************************
621.叶坪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旧址
叶坪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原为刘氏祠堂,建于1897年,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二厅一井一横一排,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占地566.91平方米。建于1897年,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二厅一井一横一排,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占地566.91平方米。1933年3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瑞金叶坪洋溪刘氏私祠创办。任弼时、张闻天、李维汉先后任校长,杨尚昆、董必武、冯雪峰先后任副校长。学校内设教务处、总务处、教材编审处等机构,开设有新苏区工作人员训练班、党团苏维埃工会训练班和高级训练班。课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工人运动、中共党史、西方革命史、地理、自然科学常识等及各类学术讲座。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央高级党校,学校校址初设瑞金叶坪洋溪村刘氏众厅。不久又搬迁至瑞金县下肖区(今沙洲坝镇)黄竹堪下新厅村。它创立之初定了三条宗旨:一要培养忠于党,忠于工农大众的干部;二要学习马列主义,总结亲身革命的经验,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三要锻炼思想意识,洗掉旧社会带来的脏东西,使大家能适应土地革命战争需要,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反革命“围剿”作出贡献。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由张闻天任校长(后李维汉),杨尚昆任副校长,董必武任教育长后罗明。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内设三种类型的训练班:一是新苏区工作人员训练班,主要培养新苏区包括白区工作人员,学习时间为2个月,约80人;二是党、团、政、工干部训练班,分别设党、团、苏维埃、工会干部班1个,学制为4个月,约50人;三是高级干部训练班,主要训练、培养各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工会派送的高级干部,学制为6个月,约40人。据《瑞金文物史》记载: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首届高级班学员就有来自红军团以上干部和地方少共主要领导干部。其中青年组有:肖锋、厥庭俊、王炳章、谭启龙等9人,年龄最小的赖大超仅14岁,最大者18岁;妇女组有李贞、邱会玉、沈秉烈、彭儒等8人;成人班有罗桂华、余立金、辛原林、王逸群等18人。
任弼时、张闻天、李维汉先后任校长,杨尚昆、董必武、冯雪峰先后任副校长。学校内设教务处、总务处、教材编审处等机构,开设有新苏区工作人员训练班、党团苏维埃工会训练班和高级训练班。课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工人运动、中-史、西方革命史、地理、自然科学常识等及各类学术讲座。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央高级党校,培养了大量革命政治干部,对于新中国党的建设、党政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9年10月7日,叶坪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22.湖坊中共闽赣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
闽赣省军区旧址位于湖坊村老街西路“戏禾场”北侧,原为吴氏家庙。旧址建于清代,砖木结构,砖石地面,坐北朝南,面宽14.2米,纵深22.4米,占地面积318.08平方米,外观高大雄伟,具江南清代祠堂特色。
闽赣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建立的一个省。1932年冬至1933年初,中央红军相继攻占闽赣边的建宁、黎川等县。1933年1月25日,中央红军与赣东北红军于贵溪县上清会师。至此,建(宁)黎(川)泰(宁)与信(江)抚(河),闽北苏区均打通连成一片。为了争取这一区域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组建闽赣省委。4月22日,苏区中央局致电周恩来等征询闽赣省委委员意见,随即成立中央闽赣省委,顾作霖任省委书记。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0次常委会,决定将建黎泰、金资光邵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邵式平为主席。5月上旬,闽赣省第一次临时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黎川湖坊召开,正式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1933年7月,闽赣省领导机关从湖坊迁至黎川县城日峰镇南津街原邓氏家庙;同年9月,又迁驻黎川德胜关。
闽赣省的区域范围包括现属福建、江西二省的26个县,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余万。闽赣省境内有武夷山脉,不仅地势险要,物产也非常丰富。由此东进可威胁南平、福州;西出可直逼抚州、南昌;南伸可支持赣南、闽西,北面与赣东北相接,是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扼守如此一块战略要地,必须要具备足够强大的工农武装力量。早在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收复建宁、泰宁后,为统一指挥后方各红军部队和机关,保卫红军主力的后方安全,中革军委决定成立建黎泰警备司令部,萧劲光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3年闽赣省委、省革委甫一成立,便开始着手以建黎泰警备司令部为基础,筹建闽赣军区。1933年6月4日,闽赣省军区正式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由萧劲光任闽赣军区指挥员兼政委,机关驻黎川县湖坊村吴氏家庙,军区领导在此办公居住,第五次反“围剿”许多战役也在此指挥。7月,随省闽赣省领导机关迁往黎川县城。
闽赣省军区主力部队有: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建黎泰独立师。省军区下辖有:抚东军分区、建黎泰军分区、闽北军分区。地方武装有:闽北独立团、邵光独立团、信抚独立团、闽中独立团,闽赣基干游击队及各县的独立团、营、游击队、赤卫队等。
2019年10月7日,湖坊中共闽赣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3.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
624.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
625.马家洲集中营旧址
626.武霖基督教圣会堂
2019年10月7日,武霖基督教圣会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7.中兴煤矿公司旧址
中兴煤矿公司(全称“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878年,矿厂位于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市中区),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也是中国近代设立较早的民族资本煤矿。30年代,中兴煤矿公司与当时的开滦、抚顺齐名为中国三大煤矿,而且是其中唯一的“民族股份制企业”。时《中国矿业报告》称:“能与外煤竞争者,惟山东中兴煤矿公司”。中兴煤矿公司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兴煤矿公司为中国近代设立较早的民族资本煤矿,矿厂位于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市)城北12公里之枣庄,西距津浦铁路临城车站31.5公里,有支线相通。自矿厂东南行至运河沿岸至台儿庄,有自筑铁路42公里,自台儿庄至陇海路之赵墩,亦有长25公里之支线,中兴煤可直出连云港,水陆均便。
光绪五年(1879年),枣庄的名士坤金铭、李朝相、法玉昆等人上奏,经李鸿章奏准,正式成立了“官督商办”的“中兴矿局”。1880年(清光绪六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戴华藻由民间集股二万余两,开采峄县煤矿。当时为官督商办,初用土法开采,嗣后增加股金,陆续购置机械设备。1895年山东巡抚李秉衡因事关地方权益通饬禁止开采,遂即停歇。1899年山东盐运使张连芬又借助外资继续开办,加入德股。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裕禄会同督办直隶矿务张翼奏派张连芬总办新矿,并奏明为德华中兴煤矿有限公司。
建国后,中兴公司更名为枣庄煤矿。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2010年6月经国家矿山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国家矿山公园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国土资源部公布第二批33个国家矿山公园资格单位名单,枣庄中兴(煤矿)国家矿山公园名列其中,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以煤矿申报的国家矿山公园。
2019年10月7日,中兴煤矿公司旧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28.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
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在山东潍坊市广文中学和人民医院之间,散落着几座深灰色的19世纪末期的欧式建筑,有默然肃立的老教堂,还有青砖红瓦的乐道院,这里就是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建立的关押外国人的潍县集中营遗址。
1882年,古城潍县迎来了两位西方人,他们在这里停下脚步,买下城郊大片土地。第二年,写有“乐道院”的牌匾悬挂了起来。它就像是在传统的潍县社会中硬生生楔入了一个近代小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潍县人纷纷传说,这乐道院为洋人所办,有教堂新式学堂医疗诊所。但不管怎么样,它存在了。尽管在庚子年剧烈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中乐道院并没有能够幸免,但当一切平息后,它又得到了重建,并从此植根在潍县的土地上。
1941年12月,日军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日本政府将其侵占领土上的美、英等敌对国侨民强行扣押,设立集中营进行圈禁。南方日占区侨民强行集中到分布于上海和香港的10多个集中营,北方日占区侨民则囚禁在山东潍县的集中营。1942年3月,驻潍县的日本宪兵队长汤本宣典率日本宪兵和伪军强占乐道院,把所有人员赶出,将房屋和区域依次编号,并进行拆除改造,用以关押侨民。这就是日本人称之为“潍县敌国人集团生活所”的潍县集中营。潍县集中营又称乐道院集中营,因设在山东省,一些外国人也称为山东集中营。它是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同盟国“集中营”。
从1942年3月到1945年8月,潍县集中营先后关押英、美、法、新西兰、加拿大、古巴、希腊、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等近20个国家的侨民2008人。侨民中有许多知名人士,如曾任蒋介石顾问的雷振远,华北神学院院长赫士,齐鲁大学教务长德位思,曾获奥运会400米冠军的世界著名运动员利迪尔,辅仁大学附中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任美国第二任驻华大使的恒安石等。乐道院集中营解放后,被囚禁的侨民大多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对集中营的幸存者而言,这段特殊的经历,已成为他们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他们相互联络,组织乐道院集中营营友会,撰写回忆录,建网站,进行纪念。潍坊人民同样忘不了这些异国他乡的侨民,忘不了相隔高墙与他们结下的深情厚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19年10月7日,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29.青岛朝连岛灯塔
朝连岛灯塔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域朝连岛上的朝连岛灯塔,建于1899年。灯塔地上二层,为八角形石塔,塔高12.8米,灯质闪白10秒,射程24海里。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这是德国海军在青岛海域建造的规模最大的灯塔,也是黄海海域最早的航标建筑之一,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潮连岛距离青岛市区约30海里,周围多陡峭礁石,最大流速3节,该灯塔主要是对从青岛去上海、日本的船舶以及前往青岛的船舶提供助航及定位作用。
灯塔采用办公建筑物与灯塔嵌为一体的建筑形式,建筑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工”字形,南北四面石砌山墙呈“人”字形,塔高12.8米。该灯塔主要是对从青岛去上海、日本的船舶以及前往青岛的船舶提供助航及定位作用。
2019年10月7日,青岛朝连岛灯塔被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30.曲阜师范学校旧址
曲阜师范学校旧址包含有曲师礼堂、工字教学楼以及清代学使校士馆(民间俗称考棚)等部分。其中,曲师礼堂系山东四大教育家之首、著名民主人士、校长范明枢1922年所建,为拱顶式瓦面建筑,是当时师生进行集会、演讲等活动的主要场所。1929年6月,曲师师生在此上演了轰动全国的反封建历史话剧《子见南子》,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丁玲等人曾在此讲学,也是淮海战役动员会的主会场。工字教学楼是山东著名抗日烈士张郁光1931年任校长时所建,为德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因其平面图像一个旋转90度的“工”字,又称“工字楼”,是学校当时最主要的教学场所。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等曾在此学习并从事革命活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等曾在此执教并从事革命活动。学使校士馆即兖州府东考棚,建于清康熙年间,系常见的三进府衙式建筑,现存仪门3间、大堂和二堂各5间。1926年,鲁西南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就在考棚大堂中成立。
曲师工字楼是当时学校的主教学楼,始建于1931年,1995年重修。2005年,学校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曾经读书的教室按照原样恢复,命名为“万里学习教室”。
曲阜师范学校校内曲师礼堂与教学楼(含考棚),是当时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早期建筑。礼堂建于1925年,是当时共产党员和进步师生进行集会演讲等活动的主要场所。
考棚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是中共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支部诞生地。
2006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
(2021-01-22 12:38:51)
-
(2021-01-21 12:43:42)
-
(2021-01-19 08:30:35)
-
(2021-01-18 11:50:28)
-
(2021-01-15 20:13:25)
-
(2021-01-15 13:16:39)
-
(2021-01-15 00:38:46)
-
(2021-01-12 08:23:08)
-
(2021-01-11 20:12:17)
-
(2021-01-10 23: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