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阴”、“生阳”汇释
“死阴”、“生阳”汇释
【经文】
死阴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
生阳⑵之属,不过四日而死
所谓生阳死阴者
肝之⑶心,谓之生阳;
心之肺,谓之死阴;
肺之肾,谓之重阴⑷;
肾之脾,谓之辟阴⑸
死不治
【注释】
⑴死阴:
五行五脏
相克(乘)
而传
肝木克脾土、
脾土克肾水、
肾水克心火、
心火克肺金、
肺金克肝木
⑵生阳:
五行五脏
相生而传
入肝木
生心火、
心火生脾土
⑶之:
到也,移也
相传之义
五脏相传
⑷重阴:二阴
肺之肾
是相生而传
故谓之重阴
⑸辟阴:
辟通襞(bi)
或借为襞
本指皱褶
引申而为
重叠重复
肾之脾
反侮(克)而传
故谓之辟阴
辟,重叠
【语译】
(病邪、病情)
五行五脏相克而传
超不过三天就会死
五行五脏相生而传
超不过四天就会死
生阳死阴:
肝病传心,是相生而传,叫做生阳;
心病传肺,是相克(乘)而传,叫做死阴;
肺病传给肾,是二阴相生而传,叫做重阴;
肾病传给脾,是二阴反侮(克)而传,
叫做辟阴
上述这些情况
都不能治而死
金栋按:四日而死
“四日而已”
与全元起注本同
已,止也,死亡
历代注家
对于这段话的
注释略有不同
不同者有二:
一是对“四日而死”嗯的认识不一
一是对“辟阴”,的解释各异
首先
按别本作,‘四日而生’
全元起注本作,‘四日而已’,俱通
上下文义
作‘死者’
非尊其说,这种五脏
病传而死的传变规律
临床是否如此
则是全然不顾
所以屡遭诟病
按五行生克乘侮,之推演
却没有经验实证,的理论
临床很难站脚
所以传至现代
只能弃而勿用
下面就历代诸家
对“四日而死”
及“辟阴”的
各异解释
汇释如下
愿与共享
【汇释】
⑴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
王冰:火乘金也
[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
王冰:木乘火也
按别本作‘四日而生’
全元起注本作‘四日而已’,俱通
详上下文义,作‘死者’非
[肾之脾,谓之辟阴]
王冰:
土气辟并,水乃可升
土辟水升,故云辟阴
⑵吴昆:
偏阳偏阴之害
此则决其死期
⑶马莳:
“‘四日而死’之‘死’
全元起作,‘四日而已’
上下文义,作‘死’者非
脏病相传
生死之分
本经属阴
以克我
来克之
谓死阴
如下文火乘肺金之谓
死阴之属
其病不过
三日而死
本经属阳
以生我
来生之
谓之生阳
如木来生火之谓
生阳之属
其病不过
四日而已
生阳死阴
如肝之心
谓之生阳
木来生火
心之肺
谓之死阴
火来克金
不但是也
肾属足少阴
肺属手太阴,以肺乘肾
乃母来乘子,阴以乘阴
谓之重阴,病日深矣;
脾属足太阴
肾属足少阴
乃乘所不胜
阴以侮阴
谓之辟阴
病日危矣
皆死阴之属之义也
故谓之曰死不治也
⑷张介宾:
脏气相传
死生有异
死阴生阳
又如下文
四日而死
全元起作
‘四日而已’
既属生阳
不当死矣
‘死’字疑误
肝之心
自肝传心
以木生火
得其生气
是谓生阳
不过四日而愈
心之肺
自心传肺
以火克金
阴气散亡
故曰死阴
不过三日而死
肺,金也
肾,水也
虽曰母子,而金水俱病
故曰重阴,无阳之候也
辟,放辟也
土本制水
水反侮脾
水无所畏
是谓辟阴
故死不治
辟音劈
⑸张志聪:
五脏
相克而传
谓之死阴
相生而传
谓之生阳
属,类也
肝之心
心之脾
脾之肺
肺之肾
皆谓之生阳
如心之肺
肺之肝之类
皆谓之死阴
以阳脏相生而传,故不过四日之偶数而死
以阴脏相克而传,故不过三日之奇数而死
莫子晋:
三日者,不能过天地之生数
四日者,不能尽五行之数终
之,往也、传也
肝脉传肺,肺传大肠,大肠传胃,
胃传脾,脾传心,心传小肠,
小肠传膀胱,膀胱传肾,
肾传心包络,包络传三焦,
三焦传胆,胆传肝
一脏一腑,一雌一雄,
阴阳相间,循环无端
肝之心,心之肺,
肺之肾,肾之脾,
此皆经气绝
而死不治者
肺之肾亦生阳之属
因肺肾
为牝脏
以阴传阴
故名重阴
辟,偏辟也
以水脏反传
所不胜之脾土
故谓之辟阴
此皆不治之死候
⑹高士宗:
柔与柔则为死阴
刚与刚则为生阳
死阴生阳
皆非正也
死因之属
不过三日
阳奇之数
从一而三
三日即死
为其无阳
生阳之属
不过四日
阴偶之数
由二而四
四日即死
为其无阴
所谓生阳死阴者,
肝移热于心,谓之生阳
肝木生火,脏热相移,
故曰生阳,是即刚与刚也
《气厥论》:
肝移热于心则死
所以然者,
火热自焚,心气厥逆
心移寒于肺,谓之死阴
肺金如天,心火如日,
火日衰微,若天无日,
故曰死阴,即柔与柔
《气厥论》:
心移寒于肺,肺消,
饮一溲二,死不治
所以然者,天日虚寒,水精不布
不但如此,若肺之肾,谓之重阴,
肾为阴寒之脏,肺寒而复移于肾,
故曰重阴
肾之脾谓之僻阴
脾为阴中之至阴
肾寒而复移于脾
是阴寒入于幽僻
故曰僻阴
生阳死阴,重阴僻阴,
有一于此,皆死不治
⑺姚止庵:
原本作‘四日而死’
详上下文义,误矣
全元起注本作
‘四日而已’
今从之
辟阴解
注不明快
辟犹僻也
肾,少阴也
脾,太阴也
肾病并脾
偏僻于阴
与‘肺之肾谓之重阴’同意
生于阳
死于阴
其为病
得阳则轻
得阴则重
⑻黄元御: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遇其所克也
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遇其所生也
生阳死阴者,肝之心,
传其所生,谓之生阳
(自肺之肾、之肝、之心,
四日遇胜己之脏,
故四日而死)
心之肺
传其所克
谓之死阴
(自心之脾、之肺,
三日遇胜己之脏,
故三日而死)
肝心为阳,肺脾肾为阴,
肺之肾,以金传水,谓之重阴;
肾之脾,以水值土,谓之辟阴
(辟,偏也),皆死不治
⑼丹波元简:
简按:
马、张依《新校正》之说,死作已,是
志、高仍原文云:
以阳脏相生而传,故不过四日之偶数而死
以阴脏相克而传,故不过三日之奇数而死
以三四
奇偶之数,固然死者,
犹云生阳,其义不通
⑽森立之:
不过四日而死:
《太素》作‘不过四日而生’,甚可从
盖死阴速死,而生阳亦不久而愈也
生谓病解,向必生也
[杨]阴阳死生期也
案:万病
以是律之
在今见之
实证必相生之传变也
虚证必相克之传变也
实而生,谓之阳
虚而死,谓之阴
辟阴:
[杨]辟,重叠
至阴、大阴重也
[张]辟,放辟也
土本制水,水反侮脾,
水无所畏,是谓辟阴,
死不治
案:辟阴之辟,诸说纷纷
杨为辟叠之义
与王注所云‘辟并’同
谓阴水襞叠而侵伐脾土也
(眉)案:
相克之变反
尤大危之病
(眉)
辟,邪僻之辟
阴病之僻戾者
前注皆非
⑾
《黄帝内经素问校释》:
[校勘]四日而已:
原作‘四日而死’
按别本作四日而生
全元起注本作四日而已,俱通
详上下文义,作死者非
《太素》卷
三阴阳杂说
作‘四日而已’
据《新校正》
而引全元起本
及《太素》改
[注释]辟,通闢,开拓、扩散
⑿胡天雄:
樾谨按:
肝之心谓之生阳
心之肺谓之死阴
王注:
于‘死阴之属’,曰‘火乘金也’
于‘生阳之属’,曰‘木乘火也’
是死阴生阳名
虽有生死之分
而实则皆死徵
一曰‘不过三日死’
一曰‘不过四日死’
《新校正》:
按别本作四日而生
全元起注本作四日
而已,俱通
详上下文义,作死者非
《新校正》之谬说
全本作‘四日而已’
已乃亡字之误
别本作生
不察文义
死阴言死
生阳言生
故臆改之
《新校正》
以死字为非
以生字为是
大失厥旨矣
天雄按:
俞谓名虽有生死之分
而实则皆死徵
其说为是
但已字不必改为亡
理由是:
⑴此段文字前接
‘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其后则以‘死不治’作结
说明了此段大意是
专论死证
⑵
心之肺是相克而传,其死速,故曰死阴;
肝之心是相生而传,其死缓,故曰生阳
病到如此地步
虽然生阳
优于死阴
也不过是能稍延时日而已
(《气厥论》‘肝移热于心则死’)
⑶四日而死,《太素》
作‘四日而已’与全本同
已,止也。意思是说
其相生而传者
也不过四日而止
同样是要死的
有的注家把‘肝之心谓之生阳’
理解为‘以木生火,得其生气,
不过四日而愈矣’(景岳语),
则下文‘肺之肾’是以金生水,
也是‘得其生气’
为什么叫做重阴,
而且肯定‘死不治’?
多纪氏拘于‘生阳’二字,
认为‘四日而死,其义不通;
注家把已字理解为病愈
均与本节大旨不符
(此当与《气厥论》互参)
⒀龙伯坚、龙式昭
《黄帝内经集解》
(2004年1月版)说:
不过四日而已:
原文作‘不过四日而死
《新校正》:
按别本作四日而生
全元起注本作四日而已,俱通
详上下文义,作死者非
丹波元简说:
按马、张依《新校正》之说,
死作已,是
伯坚按:此段见
《黄帝内经太素》
卷三《阴阳杂说》
作‘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
今据《新校正》、
丹波元简说
依《太素》校改
辟阴:张介宾:辟,放辟
⒁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主编
《内经》(2008年5月版)说:
四日而死
《新校正》:
按别本作四日而生
全元起注本作四日而已,俱通
详上下文义,作死者非
《太素·卷三·阴阳杂说》
作‘四日而已’,故当从改
【注】
不过四日而死:
《太素》
作‘四日已’
全元起本同
新校正:
别本作
四日而生
全元起本作
四日而已
俱通
可参
俞樾:
死阴生阳
皆死徵也
辟阴:辟,重
前为肺肾二阴重病
此为脾肾二阴重病
⒃郭霭春:
[校勘]四日而死:
周本‘死’作‘生’
《太素》
‘死’作‘已’
按:作‘生’是
林校引全本作‘已’
与《太素》合
‘已’谓病愈
[注释]
辟阴:
周学海:辟阴,坚阴、坚实
金栋:
以上诸家所释
《素问补识》
“四日而死”
详尽妥当
应当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