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值的中专生(散文)
贬值的中专生(散文)
飞翔
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中专生是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步入社会,各个单位抢着要。然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本世纪以来,中专生成为没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如初中生一样,工厂没有特别待遇。
近30年的中专学校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我采访了一下,还是上课为主,实习是最后一年。学生没有一技之长,就业没有优越性。三年中专费用不少,可是学到的劳动技能没有,很让学生失望。
就我看来,对于厌学的孩子,读不读中专一个样,不要白花银子,浪费青春,养成恶习,成为武不能武,文不能文的劳动者。
我的两个孩子读过中专,他们的结果不能让人满意。大女儿1999年秋上省级中专,计算机通讯专业,学制四年,每年费用1万元,相当于我一个人当年两年的收入。毕业后自谋职业,去民营汽车销售公司当过经理助理,总经理助理。后来抚养了孩子,自动辞职。孩子大了,去私营学校当了一名老师。儿子是2003年上的市级中专,专业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专业,每年费用也有1万元。他毕业后去昆山富士康工厂上班,维持一个人的生活,两年后自动辞职,后到上海、温州私营企业当文员。还是工作不专一,自身没有一技之长,打工10余年后,不愿意去附近工厂打工。自己喜欢开车,开滴滴挣钱,自己不如意,老找父亲麻烦。
以前是没有读书觉得自己苦,现在是读了书还是觉得自己苦。国家对于读书人的安置确实不到位,学校对于培养学生极不负责,只顾赚学费,不管毕业生的结果。中国教育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害苦了千千万万青年人。教育几乎断送了他们的前程,让他们看不到读书的一点好处。
读大学的孩子好就业,也是自谋职业。只是接受能力强一些,干事专心些,辞职少一些。但大学生离开了故乡,需要在城市买房子,他们的父母还是愁上加愁。
旧时代对于中专生、大学生包分配的办法,吸引着读书人。那个时期的读书人投资少,收益大。现在的中专生投资大,收益小。中专学校录取很松,读过初中的学生就能上中专,好像办扫盲班一样。办学没有质量,中专没有学习实用技术,简直在浪费青年人的青春。这样的办学方向不得人心!
办教育还是严进严出为好,让读书人就业有优势,不受歧视。读书需要家长出好多钱,毕业生很难赚钱,那不是得不偿失吗?
办教育是一件大好事,但办教育要让受教育者学到生产本领,生存本领。识字教学完全由自学可以完成,要专门的学校干什么?大学、中专要定好位,为青年人传授有用的知识和技术。误人子弟是教学方针出了问题,不是学生不爱读书,不用心读书。学以致用,才是办学的正确方向。
我的第一学历是1974年的高中毕业。为何我走入社会能胜任中小学教师?那是学校教育我爱学习,爱工作,爱劳动,干一行爱一行,不见异思迁,不好高骛远。不是我的孩子没有我聪明,而是他们碰到收入低的工作就没有劲干。这山望见那山高,不知那座山属于自己的。
青年人上班就要月月买养老保险,好像一工作就要准备养老钱似的。市场经济体制符不符合人们意愿?市场经济符不符合国情民意?
读了中专的人还离不开父母求生存,说明学校教育是失败的。家庭教育总希望孩子早独立,没有父母希望子女不成才,不成器。言传身教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给孩子们作出榜样,孩子们应向自己的父母看齐。国家的法律要惩治懒惰分子,啃老行为。有的国家规定16岁成人,不依赖父母。我们也可以规定18岁成人,不依赖父母。人能独立,热爱劳动,就不拖累别人,不给社会添乱。
教育问题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问题,办好中专教育、大学教育再不能拖延了。读中专的学生占初中毕业生的一半啊!中国的大学生应像外国的大学生一样,有能力,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