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的种草 真假难辨的数据
今年5月月初,小红书曾经有过一次“壮士断腕”:
首先是10日上午,小红书通过站内信向所有用户推送了一篇“品牌合作人平台升级说明”,表示将提高平台内KOL的认证标准,并对不符合新标准的合作人们进行处理;
随后人们发现有超过1万名曾经获得了品牌合作人认证的小红书博主KOL,在说明发布后被取消的资格,导致此前规模达到2万的小红书品牌合作人们,数量直接缩减到了现在的5000。
所以第二天行业媒体们复盘这次“平台升级说明”,基本都动用了“大清洗”一词来贴切地形容KOL们“劫后余生”和“难以置信”的情绪——“明明说好了KOL是小红书的最强名片,怎么今晚就无人入眠了呢?”
不过从小红书的视角出发,这样的“自裁”其实也不难理解。自2019年初开始,关于小红书可能涉及灰黑色产业链、数据造假等新闻陆续流出,越来越多的媒体或个人开始质疑小红书。与此同时,当前营销软文、广告、劣质KOL泛滥的内容产业大环境,也让其赖以生存的参考性和“种草”价值出现了动摇。
而小红书如此极端的清洗办法,无疑是希望通过从提升内容质量,杜绝劣质KOL的角度来拯救这场大规模的信任危机,渴望成为大众眼中更具影响力的内容社区,这一点看似好像与小红书最初获得大众认可的定位不谋而合。
然而在距离小红书上线五年后的今天,在这个流量泛滥和信息过载的大环境里,小红书此举真的有效?“清洗”之后的小红书是继续沿着老路出发,还是给平台创造一个重新定位的机会?似乎我们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谁养活了小红书?
按照广告公关行业的划分,小红书是标准的web3.0时代的产物。
简单来说,与之前的web1.0和web2.0相比,随着相应配套环境的完善以及设备的快速普及,网民们的互联网生活在web3.0时代开始拥有了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能够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而这种跨时代的大环境变化在内容产业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方面,人们不再满足于大包大揽的内容门户,开始更多强调内容上的专业深度和整体的平台氛围;另一方面,普通人的内容制作能力被激活和放大,开始更多地参与内容平台上的建设当中,甚至替平台方完成内容运营职能。
所以当你拉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时间线,往往会发现不少现象级的垂直类内容产品,都是在web3.0这一时间段(2012年-2016年左右)完成崛起的。比如2009年就已经成立的B站,其实在2012年开始登陆移动端后才从小众产品走向了公众视野。还有2012年成立、2013年才有正式产品上线的懂球帝,在大环境下几乎是以“冲刺”的速度超越了老牌劲旅虎扑。
小红书的的时间线上也能找到这样一段故事。
2013年6月,小红书正式成立。这个以交流、分享为主的内容社区很快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在不到一年之间便顺利完成了A轮、B轮融资,并且升级为电商化模式,仅仅五个月便2亿销售额。
发展初期的小红书可以说是非常顺利。2014、2015年是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在大众已经对传统门户网站上泛滥的劣质信息厌倦的时候,用户急需一个能给他们提供有价值且更具参考性的优质交流平台。
而恰巧小红书这样一个以个人用户在社区分享产品体验的形式,即包含了专业性,也不会显得商业气息十足,更能让其他用户接受和认同,在帮助自己排雷拔草的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选择困难。其“价值”在当时确实获得了很多用户、消费者的认可。
而这些人最终也成功的被转化为了他们的核心用户,为他们的社区平台不断的输出了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这样一个口碑营销的形式确实使小红书在当时的互联网平台颇具竞争力。
谁在杀死小红书?
然而事物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时间来到2018年,距离小红书上线已经过去了5年。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抖音、今日头条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挖掘出了“流量”在行业发展中重要性。如今光靠不给予额外操作的优质内容已经很难再具有竞争力。
就连“腾讯”都无法打败站在流量一边的“今日头条”
而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为了快速发展扩张的小红书似乎也没有站住脚跟,选择向流量妥协。
范冰冰、张雨绮等颇具流量的明星纷纷入驻小红书,大量的热度纷纷涌入其中,随之而来的大量用户也形成了更多的KOL,输出的更多的社区内容。
景甜在小红书短短的一个月就收获了近200万粉丝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流量高度聚集后的小红书,他们定位似乎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进行了一波流量轰炸后的小红书,不少老用户发帖反映社区内容质量出现明显下降。如果说你认为明星在“百忙之中”抽空研究美妆、时尚提供优质内容不太切合实际,那在社区中出现大量KOL营销文泛滥,甚至是分享效果与产品实际不符这样的问题,则完全说不过。
不少老用户发帖表示对小红书心寒
在获得更多更大规模用户的同时,小红书也变得鱼龙混杂,其提供的文章专业性也必然会大幅度下降,甚至直接已营销文的形式出现。
而这引来的连锁反应使得小红书用户无法高效接受有价值信息,在这样情况下的小红书实际与当初“网络垃圾信息泛滥的门户网站”没有了区别,在小部分用户眼中失去了原有价值,不少用户随之流失。
但小部分用户的流失却并没有影响更多流量的涌入。在更多以营销为目的网红大V和爆款文章的冲刷下,社区内的用户似乎失去了判断力。他们变得一味从众购买或是听信网红、大V的安利。
但他们并不知道在自己相信的网络种草红人背后,其实是一些甚至连产品都没有用过的职业写手。
浙江在线揭露小红书背后的黑灰色产业链
相比同样拥有超高流量的虎扑社区论坛那种即有深度分析也有高效段子,人才辈出不同。小红书的部分网红大V只是单纯通过包装后的“荧幕躯壳”,懂不懂美妆、时尚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这张脸摆到屏幕面前。
而就是这样的网红效应和黑灰色地带,使得小红书进入了妥协流量到失去专业性这样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
实际苗头已经发芽,暴露在外的伤口难免溃烂。
越来越“流量至上”忽视专业性的小红书似乎正在完全背离当初的定位,让自己在一味打造爆款的路上越走越远。
但与抖音那种爆到让你印象深刻的帅哥美女,饭店美食不同,小红书上的爆款能让大众列举一二的似乎少之又少,而如果爆款不获得大众的认知,那“爆”字又从何体现?
但最让我惊讶的是,当我试图从网络上搜索“小红书”“爆款”这样的关键词时,我看到的却是来自小红书用户的大量质疑。
首页四篇中有两篇对小红书爆款产品表示了强烈质疑
那么既然存在如此之多的质疑之声,小红书推荐中那些拥有超高点赞收藏的看似爆款文章究竟从何而来,这似乎又成了一个问题。
当固定的流量不能满足部分人群的需求,「刷单」便成为了他们最直接的操作手段。
在2018年8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新快报》的采访中就提到过:“部分平台已经对刷单产生了依赖症。”而小红书是否为其中之一,在《第一财经》的文章中得到了证实。其中曝光了小红书平台网红博主的粉丝量、点赞量等可能存在明显的造假行为。部分博主KOL甚至直接使用「买粉」来达到提高影响力的目的,他们的每个赞,每个收藏转发,每个粉丝可能都有着明码标价。
甚至是一些淘宝店卖家还像商店促销一样,为此推出了“福利套餐”……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最可怕的是,小红书目前的政策始终不允许博主在文章中进行营销广告的植入。这就导致了为了盈利的网红博主,不择手段的将营销目的藏在软文的更深处,用户变得更加难以分辨什么是真实信息,什么是弄虚作假。
也就是这样的小红书,在现在似乎已经逐渐失去了当初的核心竞争力。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提供的内容不再具有专业性,而沦为大众习以为常的所谓“爆款”。那我为什么不选择去到真正能让爆款“爆”起来的隔壁平台呢?(何况人家还比我更搞笑,比我更专业)
而论网红的“带货”能力,网红李佳琪,这个在抖音上拥有1900万粉丝,连马云都亲自出马PK的人,如今已是完全的一线级别。再加之抖音和淘宝之间的快速通道(在抖音中能直接点进淘宝),使得小红书完全无法形成威胁。
小红书杀死 “小红书”前,要靠融资活着?
种种事实都在不断证明,当初那个具有专业性“记录你的美好生活”的小红书,正在逐渐被现在这个走在流量化道路上的小红书所取代。
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的是,在已经到来的后流量时代,越来越多掌握流量的核心群体正在回归内容作品本质。
更有甚者像李子柒这样的网络红人,通过视频的形式记录了她“归园田居”的安逸生活。其内容质量高到火爆Youtube,成为了一个正能量的文化输出榜样。让不少网友惊呼这才是网红该有样子。
而现在流量和内容二者都没有完全兼顾的小红书,被另一个流量更具规模的“小红书”或是内容更加优质的“小红书”取代,应该只是时间问题。那么在被杀死之前,寻求更多的“前”来改变目前的不完善的商业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在流量明星都被曝光数据存疑的当下,谁又会为这买单呢?
营销千货
公关传播
行业观察
产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