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两百七十六年历史,朱元璋的人生堪称传奇,后人却堪称奇葩
明朝建立276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广为人知的故事,其中的很多都让人比较难忘。
如果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人生堪称传奇的话,那么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并留给自己后世子孙之后,那些晚辈皇帝所做的很多事情,就只能称为奇葩了。
土木堡之变
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开始于正统十四年的八月十五。
正统十四年的中秋佳节正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也正是在这一天,大明的皇帝朱祁镇却开始了他的屈辱经历。
朱祁镇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被敌人所俘虏的皇帝,同时他也是唯一一个被俘虏之后还能安然无恙回来继续做皇帝的“奇人”。
在土木堡,由于决策的失误,大明王朝二十万的精兵良将被只有5万人的瓦剌打得溃不成军。
有理想的朱祁镇
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还与朱祁镇的理想有关。
作为朱元璋的子孙,他想要复制先辈的成就,通过征服明朝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来重振明朝的威风。
可惜事与愿违。
从目标的角度出发,朱祁镇的想法是不错的,因为随着明朝中后期的到来,明朝的优势地位在逐渐下降,周围一些能力突出的少数民族将领对大明王朝虎视眈眈,
通过征服蒙古来显示大明王朝的地位,在当时是一个相对比较有效的方法。
不过,能力和目标的不匹配却决定了此时的任何想法都只是空谈而已。
他只想着通过打仗让对方征服,却从来没有想过士兵能力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兵力,即使是人数众多,也有可能遭遇失败。
即使他有着比对方多四倍的兵力,却还是遭遇了失败,并且让自己这位皇帝成为了敌方的俘虏。
土木堡战争失败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朱祁镇的不自知,还在于他最信任的宦官和陪自己长大的老师王振。
除了死去的士兵之外,当时跟随着这个皇帝出征的还有许多贵族世勋,这些明朝的贵族阶层人员也死了52人之多。
土木堡之变结束之后,明英宗就成为了敌人手中的一个棋子,而朝野上下也不知道该如何营救这个皇帝。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诸多大臣和太后的商议之下,朱祁玉成为了新任的皇帝。
而这位新任皇帝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如果有人以明英宗朱祁镇的身份来攻打城池的话,格杀勿论。
新任皇帝的命令很好理解,毕竟,如果还对前任皇帝存有疑虑的话,那么掌握住这枚棋子的瓦剌军队就会势如破竹地攻占大量城池。
所以态度强硬是必须的。
当然也不排除是新皇帝想要彻底除去前任皇帝,以避免不必要的隐患继续存留在世。
毕竟,明英宗只是被俘虏了,并不是真的死去,万一他回来的话,新任皇帝的位置必定是十分尴尬的。事实上,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个顾虑的必要性。
土木堡战败的影响
从土木堡战败开始,明朝开始出现了亡国危机的先兆。
此次事件之后,宦官和文官集团的势力开始疯狂崛起,曾与之抗衡的武将逐渐沦为了附庸般的存在。
以前威震四方的明朝军队,也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魄力,并且为了不再发生这种皇帝成为俘虏的尴尬事件,之后上任的新皇帝,以及明朝中后期的其他皇帝,都逐渐地实行起了被动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土木堡战败所造成地损失不仅包括明朝皇族内部动荡,它更是让那些少数民族的野心开始无限地膨胀。
当时,瓦剌甚至有了率领蒙古大军重建元朝的想法,这一消息让当时留守在北京城里的所有权贵都十分害怕,明朝的亡国之相日益显现。
为了保住荣华富贵和子孙后代,当时甚至有大臣提议往南迁都。
这个时候,于谦的出现挽救了这种颓败的局势。
于谦斩钉截铁地说,主张南迁的人都应该被判死刑,因为京都是天下的根本所在,一旦迁都就意味着明朝让出了霸主的地位,世人再也不会承认明朝的中原之主地位。
也是因为于谦的这番话,才有了京都保卫战。
由此可知,土木堡之变影响的并不只是皇位的更迭,它还影响了明朝的发展形势,如果说前期的明朝一直处于发展上升期,那么从明英宗被俘虏之后,明朝就开始走向了没落,这次事件正是促使明朝走向下坡路的重要节点。
土木堡之变之所以有这样高的知名度,是因为在历史上很难找到一个亲自领兵作战却被俘虏的皇帝,而明英宗朱祁镇却恰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