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徽戏唱腔的特点

  • 婺剧的徽戏唱腔分为“徽乱”、“皮簧”两类。“徽乱”指拨子、芦花(吹腔)两种唱腔。拨子亦用梆子击节,但用的是“筼筜”(一种竹梆)。

婺剧的徽戏唱腔分为“徽乱”、“皮簧”两类。“徽乱”指拨子、芦花(吹腔)两种唱腔。拨子亦用梆子击节,但用的是“筼筜”(一种竹梆)。今除一部分十分激烈的唱段外,已不常用。它以小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今多改以板胡为主),有倒板、十八板、正板、叠板、流水、紧皮(散板)等板式,拨子与二凡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芦花与今京剧的吹腔在曲调上基本类同。芦花分男女腔,有平板、叠板、顶头板、游板、哭板等板式。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在板式方面比三五七更为成熟。拨子与芦花也具有一戏二腔配合使用的特点。抒情、欢快时唱芦花,激昂愤慨处唱拨子。拨子艺人习称的老拨子,与京剧所唱高拨子不同,但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徽乱”中还有一种“龙宫调”(一般认为系“咙咚调”之讹),属早期吹腔。婺剧徽戏的皮簧腔分西皮、二簧两类。二簧又分老二簧、小二簧、二簧(正二簧)、反二簧四种。老二簧以小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板式变化较少,基本上是上下对称句,曲调奔放雄壮。小二簧以科胡(形似京胡,木杆,琴筒内径只二指,软弓)为主要伴奏乐器,安徽徽班称为“二簧平(板)”,它由吹腔(芦花)演变而来。除平板(艺人直接称之为小二簧)外,亦如芦花有叠板等变化。小二簧欢快、流畅,常用于表现轻松愉快的情绪。正二簧(艺人直接称之为二簧),科胡伴奏,板式变化较多,计有原板、叠板、哭板、流水、紧皮以及导板、回龙等,曲调苍劲、庄重,长于表现悲愤、沉郁的情绪。二簧反宫(-2弦改为1-5弦)称反二簧,较正二簧更为低沉、苍凉,用于表现凄惶、沉痛、悲切情绪。四种二簧除正二簧有男女宫之分外,其他均男女同宫同腔。西皮有正西皮、反西皮、花西皮之分,正西皮有大导板、小导板及原板、叠板、哭板、紧都子(紧垛子)、慢都子(慢垛子)、流水、紧皮等板式,原板板上起唱,有时加入梆子烘托气氛。西皮激越奔放,长于表现欢悦、奔放、激昂情绪。西皮反宫(-3弦改1-5弦)称“反西皮”,传统剧目中不常用。花西皮是后期演员在舞台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花腔西皮原板,唱腔柔婉,便于抒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