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之音
写作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种习惯。如今,有了手机,写作变得方便多了,无论身在何处,只要闲静下来,便可掏出手机,在记事本上随心涂鸦。有时写一行字,有时写一段话,有时写成篇章,总之,写着写着,思绪就更加明朗了。久了,写作就是一种习惯。
写作不是我的谋生手段,也不是我的职业,在我看来,写作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近几年,我写过很多文字,但是,所写的文字里,真正有含金量的文字屈指可数,真正有可读性的文章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想,这与我写作的态度有关。真正意义的写作是很有讲究的,而我所谓的写作完全是出于自我的内心需求,写作时,没有过多去关注大众视野。这或许就是我的文字显得不够成熟、不具备文学性、可读性不强的原因。
我手写我心,这是我一直秉持的写作原则。这些年,偶尔也会写出一点像样的文字,公开发表过一些诗文,至于那些文章有多少人读过,我从来没有去关心过。像我这样的自由写作者,文字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俘获读者的眼球。故而,我所写的文字里,表述方式自然,情感流露自然,所谓不刻意于章法,从心流露即为文,大抵如此。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写作是必修的课程。我一边教,一边写,始终把写作的动机解读为引领,教师坚持写作,必然会引领学生坚持写作。引领,贵在行动,我一直坚守这个行动。有时候,当我的文章发表后,我就在学生面前显摆一下,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从中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渐渐的,创作欲望就更加强了。
曾经,我把公开发表的散文《流泪的蓑衣》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朗读,并提出了如下阅读任务:请概括文章的主题(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找出文中让你最感动的关键语句,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题目是“流泪的蓑衣”?学生按照我提的要求在文中寻找答案,最后,我们一起解读了原文。当学生被我带入文本背后深深的思念之中时,我告诉了学生文章的作者就是我,学生听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阅读欲望更强了,他们再一次认真地朗读文本。当时,我站在讲台上,心想,这就是引领的力量吧。是的,教师适时在学生面前显摆一下,一定会有一股潜在的力量慢慢注入学生的内心,进而起到引领的作用。
前些日子,我接到快递员打来的电话,说我有一本书。我心想,我没有买书啊,莫非是我的诗文发表了。挂断电话,我开车去学校门卫室拿书。走进门卫室看到书,才知道是我的诗发表了,编辑部寄来了样刊,我拿起样刊走出了门卫室,然后放在车后摆座位上,又开车去接儿子。儿子上车后,看到座位上放着一本书,问我:“爸,你又发表文章了。”我说“是的”。他拿起书找到我的诗,开始朗诵。我一边开车,一边听他朗诵,没想到,他真的朗诵出了原诗的味道。我说:“儿子,你朗诵得不错哦!”随后,我给他讲了这首诗想表达的意境,他听了后,又开始朗诵,很明显,朗诵的效果比之前更进了一步。
下车后,我拿出样刊对儿子说:“儿子,你朗诵《醉》这首诗十分到位,我们再来一起醉一次,好吗?”他说:“可以。”于是拿起样刊深情朗诵,我掏出手机,把这一刻记录了下来。
我故意把样刊放在座位上显摆,目的是引领儿子爱上阅读,爱上诗,爱上写作。是的,显摆,只为你懂得,便好。随即,我以诗的形式记录这个美好的时刻。
《弦外之音》
其实,醉
只是一种情态
醉于文字
抑或,醉于情感
只有真正醉过的人
才知道
醉的弦外之音
无论是微醉
还是沉醉
总体来说
彻底醒来后
只要心是透明的
无所谓
曾经醉过
醉的弦外之音便是——显摆,只为让你懂得。是的,只要心是透明的,无所谓曾经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