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猫之死活,还要研究
导读:如果你对薛定谔猫很熟悉,请直接跳到第二节。
今天是物理界大神薛定谔的生日,他老人家1887年8月12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关于他趣事很多,这篇聊聊薛定谔猫。
一、薛定谔猫
薛定谔方程是偏微分方程,要掰扯偏微分方程,就要有足够的门槛,不是什么人都能扯上两句的(估计扯了也没人听),但是“薛定谔猫”似乎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数学手段,什么人都能扯上一通,所以在网上和自媒体上时不时的跳来跳去。据说围绕它争论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说法。
我们首先来看看,薛定谔的猫究竟是什么样的猫。
说是薛大神(脑补式)把一只猫关在一个封闭的铁容器里面,并放入少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在一小时内有50%的概率发生衰变,还有50%的概率不发生衰变。如果物质发生了衰变,旁边的探测器会探测到,这样会通过一个装置启动一个锤子。锤子会打碎一个装有有毒物质的瓶子。瓶子里的有毒物质扩散到容器里,就会把猫毒死。如果物质没有衰变,那么有毒物质不会扩散,猫就活得好好的。
因为量子系统处于叠加态,故而在人们没有打开盒子看的时候,这些放射性物质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的叠加(混合)态之中,这就使得这只猫处于一种既活又死的叠加(混合)态之中。只有打开盒子进行观测,在这一瞬间混合态会瞬间坍塌成本征态,这只猫就从一个既死又活的状态立刻变为活的或者死的猫。
究竟是死还是活,有人提议在盒子上安装一个玻璃来看这只猫。然而根据量子力学主义的“信仰”:任何的观测行为都会影响实验。我们通过玻璃看到猫的状态,是照进了盒子再反射出来,这些光子就影响了原来的量子系统。这就不是“纯洁”的原始量子态。
也就是“纯洁”的原始量子态中,薛定谔猫是死是活“客观”不确定的。这与宏观的认知有冲突,因为在宏观系统下,普通猫在盒子中是死是活,与你是否去看它没有关系。你的观察行为不会影响猫死活的宏观客观状态。
顺着薛定谔猫,一些玄而又玄的爱好者造出了N多噱头,比如休·艾弗雷特提出了著名的“多世界诠释”。他扯到:在进行薛定谔的猫的实验时,箱子里原本就有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在箱子外的情况完全相同,只是一个世界里箱子里有个死猫,而另一个世界里箱子里有一只活猫,只不过这两个世界是纠缠在一起的。当我们打开箱子进行观测时,这两个世界就会发生分离,从此之后各自变为一个新的世界,而且彼此毫无影响。
二、胡说八道
KFC没有系统学习过量子力学和理论物理,但是自媒体主流本就是大家凑个热闹,吸引个眼球,弄点流量,点个广告什么的,所以下面也就胡言乱语闲扯一通(欢迎请你以娱乐而不是学究的心态来批判)。
2.1 关于态
薛定谔猫的关键概念是“态”,以及不同“态”之间的不连续性。即这里的“死态”和“活态”,没有从“活态”向“死态”的“过渡态”。
微观世界没有过渡态呢!?
对于微观世界,我们无法“裸眼”测量,基本都是“间接”测量。从间接测量获得的测量值经由数学模型去推断实际的过程。如果这种推断具有很强解释力,而且找不到反例,我们就会把相应的数学模型接受为“真理”。总之,微观系统的各种态,并不是裸眼观察到的,而是要经数学反演出来的。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图腾,它是线性偏微分方程。这类方程的解,可以表示为多个(或无穷多个)简单解乘上一个权系数的和。这里的简单解不是随便凑的,而是要从上述偏微分方程定出来的“固有”特征,就是经常说的“本”征(本身特征)。
如果上述的偏微分方程果真能够反映客观物理现象,则这些本征的简单解也就对应可实现的物理状态,也就是本征态,即薛定谔猫的“死态”或“活态”。
对于宏观机械振动,固有特征态或本征态可以裸眼观察到,但对于微观量子力学的本征态需要将间接测量结果的数据进行反演。宏观机械振动的两个本征态可以混合在一起,被裸眼观察到。微观世界的“死猫”和“活猫”的两个本征态在“纯洁”量子态说是可以混合的,但是一旦人去观察了(外来干涉)就选择了其中一个态。KFC再次强调这是推断,并不是裸眼观察到的结果。
2.2 关于方程
我们再来看方程。对于线性方程或弱非线性方程,解可以表示为“态”的叠加。对于非线性方程,则没有“本征态”的概念。目前,刻画量子世界的方程是薛定谔方程或薛定谔-狄拉克方程。注意薛定谔方程是“凑”出来了的(不像机械振动的波动方程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来的)。
既然是凑出来的,薛定谔方程对不对,也不是不可以讨论的。如果薛定谔方程需要缝缝补补,甚至补成非线性,那么“态”的概念是否还有物理意义,都是可以讨论的。
即便是线性微分方程正确(从而有“态”的概念),目前对本征态喋喋不休,是不是科学家还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念叨混合态呢?。如果实验条件合适,或者线性微分方程是非齐次的,那么所表征物理现象,恐怕也会是纯态那样简单了。
2.3 关于时间和因果
目前的“态”与时间无关,“态”之间的选择也与时间无关。玻璃窗口外的光线照射、与猫态的相互作用,之后反射都是瞬间完成的。实际的物理过程一定是有时间,但目前的量子力学研究更侧重对物理对象的唯像刻画,而演变动力过程则不大怎么受到重视(KFC的胡乱猜测)。
对于准静态过程,可以暂时忽略时间演变因素,但真实物理过程是否真的如此呢?目前显学“量子纠缠”是否考虑了真实物理过程的时间因素呢?
另外宏观世界测量仪器也会对被测对象有干扰,但是人类的聪明在于能通过其他知识或模型把这种干扰校正掉,从而得到更趋近实际的测量结果。为什么到了量子系统,人类这种聪明就不好使了呢?
请关注孜孜不倦公众号“图形公式不烦恼”,这里有很多神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