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作者 |包建聪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年马上到了,过了年又开始忙着走亲戚了。你知道以前走亲戚的规矩吗?按照亲戚远近的走亲戚,外爷外婆或者去丈母娘家是首选,然后是姑家、姨家,放在后面的是表亲。这里没说舅家,是因为在农村,去看外婆和外爷时候都把舅和妗子看过了。家里既要派人出去走亲戚,也要留人在家里招待来的亲戚。亲戚来了,走路来的,骑车来的,都是满面喜悦。主人一看见客人到,老远迎上去,问寒问暖,问家里人好,赶紧让到屋里,倒茶的倒茶,让烟的让烟,再出去拿一些柴火,支上火盆烤火。大人们聊着去年的收成和对今年的憧憬。小孩子爱动,都爱跑出去看别人放炮,或者自己放炮,布袋里装着主人家给的糖块、花生、瓜子、米花、压岁钱,装满左边的布袋儿还不行,还要装满右边的布袋儿。炸的麻叶因为油大,没法装到衣服兜里,只好吃完了再进屋抓。女主人半晌就开始忙活了,鸡和鱼必不可少。葱姜蒜都是提前好几天准备好了,埋在柴火窝里的莲菜扒出来,泡在水缸里的豆腐也拣出来,还有提前炸好的莲菜夹子、丸子也码好了盘。那时没有液化气,没有电饭锅,也没有高压锅。自己用砖头盘的锅灶,大锅连着后锅,旁边还有一个小锅。凉拌的,爆炒的,油炸的,粉蒸的,大火炖小火熬的,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做法,人的厨艺发挥得淋漓尽致,茶饭好不好这会就是展示手艺的舞台。
到了晌午头,估计该到的客人都到了,厨房的饭菜也准备差不多了,就准备开席了。女的一般都不上桌或者单摆一桌喝点红酒和香槟。八仙桌摆在堂屋正中间,座位是相当讲究的,长辈坐在上八位,主人坐门口,其他客人依远近分别入座。座位没安排好比吃不好更让人生气,所以入座时都是客客气气,拉拉扯扯,少数服从多数,基本上达到都满意。菜上桌了,凉菜热菜铺满一桌,凉拌莲菜一般放在靠近门口的位置,是不能摆在靠里的位置的,因为它是“眼子”。开始上大件菜了,头碗鸡,二碗鱼,三碗上的是大肉皮,之后一道菜、一碗汤交替着往上端,往下撤,保准有你喜欢吃的菜,绝对让你吃饱。
喝酒的时候规矩也很多,第一杯是要敬天敬地敬祖宗的,现在家里人喝酒端起酒杯还要往地上洒一些,就是其中的敬地。敬酒的顺序不像现在的圆桌子实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那时严格座次敬酒,右边一个,左边一个依次敬酒。喝酒离不开猜枚,6个12个一局的划着拳,报着牌。不会猜枚的大压小也可以,实在不行就出宝猜有没有。只要你参与了,就有让你喝好的机会,赢了东家会主动找你再来一盘,输了可能你自己就会主动要求增加一盘来翻本,一旦来平,还要追加一盘,喝酒喝到最后,喝晕的不少。还有一个规矩,喝酒时一般吃一会菜把筷子放下来,要么喝酒,要么说话。坐在上八位那个人不叨菜别人是不能叨菜的。东家拿着筷子让吃菜,只有那个人动筷了别人才能叨菜,他一停筷子,剩余的人也立即齐刷刷的把筷子放下来。不守规矩的人被认为没教养。遇到坐在上八位那个人不怎么爱吃菜而爱喝酒的时候,为了保证吃饱,在那个人叨菜时你吃的速度最好稍微快一点,也不能太快,让人看出好像没吃过东西似的。酒喝尽兴后才开始吃饭,再上几道下饭菜,上来一筐馒头,喝的是米汤或者熬的酸汤。农村人饭量大,一般要喝第二碗。主人看着客人碗里一空,马上去夺碗添饭,客人总是客气地说:“半碗就中,半碗就中”,盛过来的绝对是一大碗,客人嘴上说着盛多了,到最后总是能喝完。这里讲一个笑话,一次客人喝完一碗汤后,主人没看到碗空了,客人也不好意思自己去盛,也不甘心放下碗说吃饱了,毕竟没吃饱不能自欺欺人。客人知道主人家过完年要盖新房,就说:“我们村老李家放了不少树,能做椽子,2块钱一根,真便宜”,一边说,一边用筷子划拉着碗,说有碗口那么粗。主人一抬头看椽子有多粗,看到了客人的碗空了,赶紧去添饭。第二碗饭来了,主人说:“老表你给我操个心,帮我买上4间房子的椽子”。客人说:“那时没饭吃的时候卖的便宜,现在人家有饭吃了,不卖了”。
转眼间,我们已经年过半百,那些过年走亲戚的美好情景成为美好的记忆,如今过年走亲戚已经没有了我们小时候的味道儿。
包建聪,社旗县太和镇人,1990年社旗一高毕业考入江汉石油学院,现就职于中石化河南油建工程有限公司,常年在国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