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发你微信的人,就别再聊了

我最害怕两种,一个是好久没联系的人问了句“最近如何”,另一个是“在吗”,两个都能立马让我的小心脏砰砰跳。
微信作为时代的产物,已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它同时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每个人或成熟、或自我、或理性的样貌。
01
彼此时间宝贵,别随意浪费
经常会收到这类微信:
在吗?
在。
聊微信方便吗?
你说。
你最近在忙什么?
……
通常到这局面,我就不太会回复了。
有事你直说啊,欲拒还迎,搞得我还得猜测是不是想借钱还是什么事情要帮忙。结果兜圈子半天,只是要个以前同事的联系方式。
情商高的人,都懂得清晰明了地沟通。
一来,生活节奏这么快,彼此时间都很宝贵。万一碰上对时间特别敏感又没啥耐性的人,你还没说正事,人家内心已经翻了100个白眼了。
二来,沟通前,是需要想清楚目标的。
麦肯锡有个著名的“30秒电梯理论”。
就是麦肯锡要求内部每一个业务人员,都必须有在30秒的时间向客户介绍方案的能力。哪怕在乘电梯时遇到客户,你都能快速地在30秒内概括说明方案。
表达清楚,直奔主题,其实这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
开门见山,不仅仅是珍惜彼此时间,更重要的是,说明你开口前是思考过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闲聊模式。
它是一种基本的职场社交要求。
02
彼此尊重,是聊微信的前提
简单说两件事吧。
朋友是项目经理,他说,最头疼的是聊项目情况时,明明他在询问进度,群里几乎没有回应。要不就是通知事情,大家看到也不回复。非得私信时他们才说:“看到了啊。”
职场中,很多人觉得“收到请回复”有点儿官僚作风。
其实这是一种反馈,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闭环”的体现。
哪怕随手发个表情都算是回应。
尤其是当询问你时,视若无睹,以为靠意念就能让对方明白自己,很容易让人暗戳戳地给你打上不靠谱的标签。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A同事出差途中。
A同事飞机落地后打开手机,收到一个熟人20多条微信信息+若干个语音通话。满屏的“在吗在吗”“呼叫~~”“怎么不看微信啊”……
而这么着急,不过是这个人准备应聘A同事之前的公司,想了解些情况。
每个人不可能24小时待命。就算看到,难免有时不方便回复。况且你还是让人家帮忙,拼命催促只能说明你丝毫没考虑对方的感受。
本来么,愿不愿意帮忙的权利就在对方手里。大家虽然隔着手机屏幕,但别人回复你微信、帮你解决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基础,归根结底,前提还是尊重。
只有推己及人,才能彼此愉快地有来有往。
03
必要时,请直接语音
如果聊一件事估计微信打字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就约个时间语音通话,同时:
1、告诉对方我想和你聊些什么;
2、大概需要多少分钟;
3、简要列好要沟通的提纲。
不仅效率高,而且效果好,基本都在预估时间内达到效果。
有时打字1个小时,似乎聊了很多,但认真想想,也没聊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不如电话5分钟,快刀斩乱麻。
之前看过一个观点,衡量一个人的职业化程度有个角度:时间颗粒度。
什么意思呢?
简言之,就是拆分时间的单位。
比如比尔盖茨,以5分钟作为时间粒度,甚至与人握手都按秒安排。入场、签字、拍照……先让人提前测量好用时,等比尔盖茨来了之后,就按照计划表,几乎分秒不差。
当然,不是说我们非得把时间碾成粉末状。而是——要对时间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做事前设置好目标。
微信是辅助沟通工具。
工作中自然怎么高效怎么来。发信息、发语音、电话、视频、群聊……最终都是为了我们交流更顺畅。
当然,除非对方不太接受这种方式,那就退而求其次,尽量简明扼要地抓要点。
毕竟,你想不清楚,自然说不清楚;说不清楚,自然做不清楚。
04
聊微信时有两点:
1、你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时间,对方才有可能尊重你的时间。
如果觉得对方几句话都说不到点子上,不妨直接挑明:是有什么事情吗?
老实讲,日常中不需要那么多寒暄,过度的絮絮叨叨商业互吹or家长里短,很可能让自己掉入时间黑洞里。
就算想加深感情,与其指望靠闲聊拉近关系,不如准备一个好问题去求教来得有效。
2、屏蔽一些没必要的信息
经常有人发这样的信息:
朋友圈第一条,麻烦点赞!
麻烦帮我关注下这个公众号,关注达18个我可以领取一份精美礼品,谢谢!
请帮忙给XX号选手投票。
免费领取某某资料,亲测有效!
有些没必要回复的微信,那就不回。如果有人频繁发送没意义的信息,就拉黑。
这么做不仅没耽误任何要紧事,反而减少了许多干扰。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在工作时如果被打断,要恢复之前的状态平均需要25分钟。哪怕看一眼微信,每次切换任务我们都需要花些时间重新进入。
最后我想说的是:
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会收到无数信息,懂得判断信息对自己的价值,并让彼此舒服的方式去沟通、去达成目标,是这个时代的必修课。
毕竟,一个珍惜时间、尊重彼此的人,混得总不会太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