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再认识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曾来华讲学,他评价金庸小说现代性不足、设置都有雷同之处,看一部小说就等同于看过他的所有作品。这种评论虽然也不无道理,但也毕竟失于简单粗暴,事实上对金庸武侠小说争议一直不断,在此有必要重新讨论。
前些年,大陆高二年级的《语文读本》第四册里新添了一个专题单元——“神奇武侠”,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入选。对此,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有赞有弹。“武侠发烧友”为之欢欣鼓舞,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符合“新课标”相信高中生对作品有鉴别能力,但也有人唱反调说“意义不大”,“四大俗又回来了”。笔者非常喜爱武侠小说,从切身体会和个人阅读经验的角度出发,觉得对武侠小说应该再认识。
笔者嗜好武侠小说,是从80年代初还在读小学时就开始了。我读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金庸先生的力作《笑傲江湖》。其时此类小说还只在租书摊上流传,精明的摊主将厚厚的一部书裁成薄薄的十数册,每册租价一角或两角。所以初读时居然是从中间起头的,一口气看完,立刻对作者“惊为天人”。再去借阅,孰料僧多粥少、供不应求,只能碰到哪一集借哪一集,根本不可能按顺序来。说来惭愧,诸如“手不释卷”、“废寝忘食”一类成语,竟都是通过读武侠小说才身体力行的。那时候书一到手,不拘书摊还是课堂,也不限晨昏昼夜,必一径读完而后快。
此后,由金庸到梁羽生、古龙,再到温瑞安,举凡颇有成就的武侠小说大家的代表作,均一一搜罗而至,逐部拜读。如此锱铢积累,数年如饥似渴读过的武侠小说有几十部之多。众多名家中,我对金庸先生的作品情有独钟,其名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暗含的十四部小说通过各种途径找来读过,其中几部长篇经典,更是重读不下四五回。就连未嵌入该联的一部短篇《越女剑》,也被我在书肆中如获至宝般地购得。
上学的时候,因为财力有限,只能间或买些单行本。记得九十年代中期,全国金秋书市在我所在城市的展览馆举行,有一套人民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全集》展出,售价五百元。我数次前往瞻仰摩挲,恋恋不舍,终因囊中羞涩,怅恨而归。后来,我上班拿到第一个月薪水,就毫不犹豫地直奔书店购得一套,终于得偿所愿。
读得多了,便爱琢磨。武侠小说被称为“成人的童话”,这个定义相当精辟。它以神秘特殊的江湖背景、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天马行空般丰富的想像力等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了人们的喜爱阅读传奇故事的需求,当然广受欢迎。读者除了消遣和娱乐之外,还可以借此实现某种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人生境界追求和精神满足。尤其是当今社会生活紧张,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试图暂时回避一下,轻松一点,故而武侠小说、影视才大行其道。武侠小说所描绘和推崇的武术技能、侠义精神,本来就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瑰宝,亦深深植根于国人的文化血液之中,通过小说、影视得以发扬光大,进而走向世界。
当然,新派武侠小说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江湖奇侠传》之类的老派作品,在保留了固有的传奇色彩外,更增添了许多现代文明的元素,其中不乏寓意深刻的精品,蕴含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探究与反思,而不仅仅只是娱乐工具。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以金庸小说为例,《射雕英雄传》中,大者如对“英雄”概念的重新界定,小处如世人称羡的郭靖、黄蓉这对神仙眷属,其实从他们彼此的称呼中即透露出某种琴瑟和谐的玄机:靖乃敬也,蓉即容也。互相尊重,彼此容忍,岂非情侣夫妇相处之道?
又如《天龙八部》中著名的“四大恶人”其实象征着人性的四种恶德,依次排序便是:对权力的贪婪、对仇恨的执迷、对名位的追求和对色欲的放纵。书名“天龙八部”,乃是借助此佛教经典用语来描摹尘世中沉溺于“贪嗔痴”而不能自拔的众生相,书中人物可谓“有情皆孽,无人不冤”。再如《笑傲江湖》实质上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政治寓言”,它将庙堂引入江湖,用江湖争霸隐喻政治权力斗争的残酷与灭绝人性。据作者说,“书中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朝代。”
而封刀之作《鹿鼎记》则已经完全跳出了武侠小说的樊蓠,可归入历史小说或社会问题小说的范畴。不学无术的韦小宝无往不利,这个流氓无赖似的人物似乎更适应中国社会。从而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扭曲和传统文化的弊端,直斥国民的劣根性,有如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可见,金庸的每一部武侠小说都是别具一格,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各擅胜场。一些现代文学的评选活动中金庸名列前茅绝非幸致,而“金学”成为一种“显学”也并非笑谈。如上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中蕴藏的深刻寓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批判,即使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这哪里是现代性不足呢?
但最令人郁闷的便是,总有人怀着“傲慢与偏见”指指点点,甚至冷嘲热讽,尤其是某些从未读过小说的所谓“专家学者”,违背基本的文学批评原则,对此不屑一顾.(其实卑之无甚高论,无非斥之为通俗乃至庸俗文学,不登大雅之堂。)殊不知,四大名著当年也不过是“引车卖浆者言”、“稗官野史”,如今却公认为煌煌巨制。我们无权要求这些自以为是者一定接受武侠小说,只是希望不要妄自尊大,无端地诟病。事实上,错过武侠小说,绝对是他们的一大损失。
武侠小说与其他文学形式一样,都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少人认为其作品不仅仅是武侠小说,更应该称之为小说精品。衡量文学作品的高低,标准不是其形式和题材,而是其内容、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这个标准衡量,金庸小说虽采用了通俗小说的形式,但思想内容并不俗。金庸小说选入教材,说明了时代的进步和价值多元化的体现。金庸小说在现代仍大行其道,间接证明并不缺乏现代性,而每一部作品都有数量庞大的粉丝,更加雄辩地证明金庸小说创作过程中是求新求变的,而且越到后期作品越发深刻,也绝不是说看一部就等于看了全部。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