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开发东北平原,使东北成为汉文化核心区域?

东北平原辽阔且土地肥沃,在如今看来是个宝地,古代也并非不是没有开发东北平原,甚至东北地区的开发比岭南地区更早一些,只不过相对而言,东北平原的开发程度远远低于华北与江南甚至岭南地区,而且很长时间内都局限在辽东地带。

东北地区的文明出现得相当早,比如扶余、肃慎等,只不过这些渔猎游牧的族群长期都游离于中原农耕文明之外。古代很长时间内,中原王朝对于东北都采取松散的羁縻之制,除了辽东之外大多数区域其实都不受中原的影响。除此之外,东北的冬季实在过于寒冷,而且森林与沼泽密布,当时的条件想要开发是非常困难的。

东北平原是亚洲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广阔且肥沃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目前也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基地与石油产地,更是著名的粮仓,在近代时期,日本连做梦都想得到东北。然而与现在不同的是,古代上千年岁月里,东北都被视作苦寒的荒蛮之地,中原的居民并不愿意前往东北,而且也很难对东北进行有效开发。

在地理位置方面,东北地处温带的北端,维度整体来说相对很高,当地的黑土地虽说肥沃,但日常时间短而且冬天气温低,霜冻期非常漫长。这些气候上的缺陷即便是在现代农业发展时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古代就更加重要。玉米、高寒水稻、春小麦、土豆等适合在东北种植的农作物出现的时间其实都不长,古代很长时间内东北的条件都不太适合农耕。

再者就是东北的寒冷,现代人对于东北的寒冷也是有明确认知的,在没有羽绒服等有效御寒手段的古代,东北的冷是最让人头痛的地方之一。棉花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比较迟,直到宋元时代才得以推广,古代的东北主要都是以毛皮来御寒,然而毛皮是非常珍贵的,而且当时也没有大量人工养殖,根本就无法满足太多的人口需求。

古代的东北地区,人口一直都不是很多,像是辽、金与后金时代,东北的人口其实大多都分布在辽东等东北的南端温暖地区,清朝甚至将东北的宁古塔作为流放之地,而当时的人听到“宁古塔”三个字简直是闻风丧胆。除了非常寒冷之外,东北古代森林与沼泽等密集得超乎想象,对于渔猎尚可,而想要农牧业开发,是非常困难的。

早在先秦时代,东北的肃慎等就在西周建立时向中原朝贡,只不过古代很长时间内,东北主要生活的都是契丹、奚、铁勒、东胡等游猎渔猎族群。秦汉时代与后来的中原王朝对于东北的直接经营,只局限于辽东等少数地方。除此之外的东北绝大多数地方,中原都采取羁縻的态度,管理相当松散,高句丽、契丹等兴起时,东北也长期不在中原的辖制之下。

清代入关后,将东北作为龙兴之地进行封禁,两百多年岁月里使得东北人烟稀少得难以想象,最终中原大量讨生活的人无奈之下才涌入东北,造就了著名的闯关东。上千年岁月里东北都没能有效开发,主要还是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对于古代人来说实在太艰苦难以克服,而古人不断南迁也通常是迫于北部的压力,江南与岭南的开发自然胜过东北。

(0)

相关推荐